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的歸納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的歸納

初中歷史有很多重點知識點。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需要對歷史知識點進行總結。以下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希望對妳有幫助!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

第壹單元繁榮開放的社會

1.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楊迪開通了壹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路的盡頭是河,從此千裏。”)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全長四五千裏。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對大運河發掘的評價: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海地區城鎮和工業的發展。然而,楊迪濫用人民的權力,這也造成了人民的苦難。總的來說,開鑿大運河是隋朝對中國歷史的壹大貢獻。

3.6xx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調整執政方針,即貞觀新政;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稅收勞動;可訓練的(魏徵);完善科舉制度;註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唐太宗的統治為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做出了貢獻,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他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貞觀新政:唐太宗推行了壹系列創新措施⑴改革了稅收制度⑴沿襲並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⑴修訂了法律並編撰了中國最早的完備法典⑴完善了科舉制度。

5.武則天:重用酷吏,引用布衣打擊反對她的長輩,榮耀舊族;將《貞觀族譜》改為《姓氏史記》;大力發展科舉制度,不拘壹格選拔人才,如姚崇、宋敬、迪徐人傑;註重減輕農民負擔,在位期間人口明顯增加,邊疆得到鞏固和發展,史稱“貞觀遺風”,為唐代全省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為“政治啟蒙,治宏開元”

6.★唐玄宗統治初期,年號為“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史稱“開元史聖”。“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是:(1)貞觀之治和武則天之治;(2)玄宗很有才華。他大用其才,整頓吏治,在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壹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7.科舉制度:隋建立,唐完善。定義有特點:科舉制度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強調以才能為選官標準。內容:科舉考試的主要永久科目是明靜和進士。第20頁

功能:科舉制度的實施方便了全社會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府的社會基礎;士可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效率。科舉制度為士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未來的信心和熱情。

明清科舉制度改為八股文考試,很大程度上演變為朝廷鉗制民眾思想的工具。考生的八股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踐能力,使得科舉束縛了人的思想和才能。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的贊帕-松贊幹布,唐中宗將金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的贊帕-尺帶珠丹,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加強了兩個民族的交流。

9.▲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往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以晁衡著名。P.32唐玄宗年間,鑒真第六次渡海成功。他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天取經,回國後口述所見所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0.唐代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中國是世界強國,經濟文化繁榮;采取相對開放的外交政策;發達的海運。

11.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單孔石橋。隋代設計師李春。

12.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有影響和成就的詩人。李白詩歌的風格:瑰麗典雅,想象力豐富,熱情奔放,充滿浪漫主義精神。人們稱之為“詩人仙子”。杜甫生活在由盛轉衰的唐代。他的詩歌風格:陰郁失意,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感人,充滿現代主義精神。這首詩的內容反映了社會的真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有《茅屋被秋風吹破》、《三官》、《三別》。

第二單元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與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

13.11xx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靖(今河南商丘)稱帝,後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嶽飛等。11xx年,宋與金商定,南宋投降金,割讓部分土地,並向金送古幣。至此,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形成。P.61

1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南宋時期,南方的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已正式轉移到南方。

15.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了蒙古統壹大業,建立了蒙古政權,創造了蒙古文字,建立了強大的軍隊。

▲12xx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其都城大都在12xx年。他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了行省制度。貫徹重視農業的政策。

元朝時,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作方法上進行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家鄉松江逐漸成為江南棉紡織業的中心。棉布已經逐漸取代絲綢和亞麻,成為衣服和被子的常用原料。

16.北宋司馬光編著了中國第壹部編年體通史——《子同治簡》。元雜劇和散曲統稱元曲。關漢卿是元代最著名的劇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竇娥元》。

第三單元明清帝國的繁榮與近代前夕的危機

17.明清專制統治延續了秦以來的專制集權,使皇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主要措施:(1)明朝廢除宰相制度,設立廠衛特務署和朝廷職員制度。⑵清朝增設軍部(雍正),通過實行八股和文字獄,加強意識形態控制,也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18.明清時期抗擊外來侵略的英勇鬥爭有:戚繼光消滅明朝倭寇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省。康熙率領清軍兩次出兵察哈爾打敗入侵的俄軍,簽訂《尼布楚條約》,保衛東北邊境。這些鬥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xx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包括庫頁島的主權。

19.清初鞏固和發展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有:康熙16xx平定準噶爾;18世紀中期,大、小、卓兄弟叛亂被平定;在伊犁等地設立將軍,在西北設立參贊,使清中央加強了對新疆等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冊封班禪和班禪喇嘛。17xx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童_ _,班禪* * *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20.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1.13xx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xx年,明成祖遷京;16xx年,清軍入關,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北京的結構:有三層,從外到內依次是首都、皇城、宮城(原名紫禁城,現稱紫禁城)。

22.為了防止蒙古騎兵南侵,明朝在以前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是明朝建造的。長城是促進北疆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團結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2.明代著名醫學家、藥理學家李時珍撰寫了《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大典”。宋·《天工開物》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百科全書”。

到了明代,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四大古典小說包括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中國第壹部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

從23.14xx到-14xx,明政府七次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傳國威,在西方“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海外華人移民南洋,促進了南洋社會經濟的發展。P.128

24.★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的嚴格限制。影響: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是對西方殖民勢力的防禦,但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它制約了中國對外貿易和航運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交流。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時期

(19xx年新中國成立——19xx年完成三次大改造)

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時期

(八大前19xx—19xx召開十壹屆三中全會)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9xx召開十壹屆三中全會)

初中歷史復習的記憶方法

?(1)縱向聯想記憶方法

這是壹種以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和事物的內在因果聯系為特征的記憶方法。“縱向聯想記憶法”的要點是牢牢把握因果、起源和表象,把它們的關系擰在壹起,從而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解釋歷史現象的本質,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

?(2)水平聯想記憶法

運用這種記憶方法,是通過把握同壹歷史時期不同歷史事件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來達到記憶效果的壹種方式。橫向聯想記憶法的要點是抓住其中壹個內容作為基點,左右聯想,其余的推。

?(3)相似聯想記憶法

歷史的發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特點都非常相似。這種相似性是客觀事物的壹種聯系,相似聯想記憶法就是反映客觀事物這種聯系的壹種方式。相似的聯想絕不是平等的聯想,把它們等同起來是不對的。這個方法的基本點是“相似”。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到相似之處,再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形成相似知識異同的記憶網絡結構,印象深刻,不僅容易記憶,而且記憶牢固。

?(4)相反,聯想記憶法

這種方法著眼於歷史事物的對立,也就是說,事物的思維記憶引起了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的思維記憶。比如從林則徐倡導禁煙到張穆a反對禁煙;從關天培、葛、陳化成的英勇抗英到齊山、易山、易經、牛建,在我們心中形成了鮮明的正反對比。

初中歷史復習方法

壹、目標明確搶占考點。

壹般在3月的第二周,與HKCEE科目相關的考點已經發放到所有學校。各科老師會根據上級的安排通知每個學生考點。比如2065438+2007 * *共有63個考點,涵蓋了中國史-世界史的方方面面。雖然看起來這麽大的覆蓋面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復習負擔,但這63個考點和初中浩繁的六部史書相比,只能算是滄海壹粟。

同時老師會第壹時間講解考點。這時候同學們壹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解,因為畢竟初中學習歷史的時間前後是三年,之前的壹些知識點可能已經忘記了。這時,經過老師的講解,前後的知識點就會在大腦中重構,從而為下壹步鞏固聯系做好鋪墊。

第二,熟能生巧。

畢業前歷史的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首先,歷史期末考試老師會選擇前兩種題型,即選擇題和判斷題。強化練習時間為壹周左右,練習量約為100-200題,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學生要註意練習過程中的錯題,這是妳復習要註意的盲點。這時候壹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搞清楚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比知識點的混淆點,尋找答題技巧。

接下來,老師會帶領學生進入主觀部分。這是部分學生最終拿不到“A+”的重災區。在開卷的前提下,為什麽會有同學不知道怎麽回答呢這有三個原因:

第壹,歷時性問題的提問方法比較靈活。比如“是什麽標誌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當家作主?”有的同學壹臉茫然,不知道怎麽回答。但如果題目改成直接問“1994 10 10月1,歷史事件是什麽?”同學們可以回答壹下。

二是審題方法沒有掌握。比如“結合世界歷史,列舉兩次工業革命中的‘工匠’及其發明”。很多同學只回答了“第壹次工業革命”或者“第二次工業革命”,沒有回答“兩次”。

第三,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連續性,也使得部分學生很難回答問題。如《中國* * *產黨的成長歷程》涉及“中國* * *壹大”、“中國* *七大”、“遵義會議”、“十壹屆三中全會”、“十五大”等五個考點。如果再難壹點,就要聯系世界歷史上的《生產者黨宣言》和十月革命,這樣會讓學生翻遍考點,造成思維混亂,耽誤答題時間,影響答題準確性。

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在講解試題時會將知識點的綜合運用逐壹滲透給學生,教他們在審題時抓住關鍵詞,在頭腦中建立歷史脈絡和框架。所以在復習階段,學生壹定要跟著老師走,聽老師的話!

最後老師會給學生練習壹套完整的卷子,大概4-5套。這幾套試卷,老師會力爭覆蓋所有考點,還要把之前練習中中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和* * *題在試卷中再次呈現,以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

到這個時候,絕大多數同學已經能夠達到“A+”的水平,少數同學沒有達標。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互相配合,共同渡過難關。

第三,幫助策略是成功的

考前最後壹周,學困生和老師會進入“劫”的境界。老師開始“壹對壹”輔導,講解-練習-批改-再練習。

這時候學生也要拿出極大的毅力,和齊新老師壹起努力,不怕困難,壹點壹點的把知識撿起來,穿成線,連成片。

其實最好不要把這些留到這個階段。如果妳跟得上老師的復習,這時候就不用這麽“折磨”了。

猜妳喜歡:

1.初中歷史知識整理

2.初中歷史知識大全

3.壹年級歷史第壹冊知識點總結。

4.初中必修歷史知識點歸納

5.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

  • 上一篇:如何開展《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討論活動
  • 下一篇:什麽是壹級期刊和二級期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