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哪些因素會引發馬爾薩斯陷阱?

哪些因素會引發馬爾薩斯陷阱?

1.幽靈般的馬爾薩斯陷阱200多年前,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興起。資產階級的革命勝利使英國把重點放在剝削農民和擴張殖民地上。英國成為全球奴隸貿易和人口走私的中心。在這樣壹個野蠻擴張、文化混雜的歷史背景下,誕生了很多自由思想。

英國鄉村牧師目睹了英國社會的諸多問題,匿名出版了《人口原理》壹書,書中提到了人口增長率與物質生活資料增長率的極度不匹配以及由此產生的危機,即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認為,人口增長是爆炸式的指數增長,而生活資料的增長方式是緩慢的算術增長。過度膨脹的人口和物質需求與相對落後的農業生產力極不匹配,導致人均資源極低,從而導致饑荒、戰爭、瘟疫等社會形式來消滅增加的人口,以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這就是馬爾薩斯陷阱導致的危機。

壹般來說,蛋糕太小的時候人太多,就會有壹部分人以某種方式消失(戰爭、瘟疫)或者大家都吃不飽(饑荒)。

二、神秘的歷史周期馬爾薩斯陷阱告訴我們,這種人類社會危機似乎揭示了王朝更替、興衰循環的必然社會規律。壹個朝代初期,人口少,資源豐富,資源分配相對公平。

隨著朝代的發展,人口的增長,資源的短缺,貴族的優先分配導致了極度的不公平,導致了社會的崩潰,從而實現了新的相對公平,這是必然的。也被稱為歷史周期性規律。

“其盛也富,其亡也驟。”歷代王朝更替。毛主席認為民主是沒有周期律的生存之道。“只有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放松;只有大家都站出來承擔責任,人才能不死。”。但是,僅靠人民的監督是逃脫不了歷史循環的。只有了解循環的原因,我們才能避免“人的死亡”

朝代更替,與其說是新的被壓迫階級或集團對剝削階級或集團的反叛,不如說是在人均資源極低的社會中出現了不可調和的貧富差距,導致了原有的資源分配制度被推翻,資源被重新分配。社會動蕩造成的人口流失和“盛世”之間似乎有某種聯系

西漢初年,中國經歷了春秋爭霸、戰國之戰、秦末巨鹿之戰、楚漢之爭。戰國前期人口3000萬(占世界人口的15%),漢初只有16萬,占世界人口的8.5%。人口銳減,科技思想進步,造就了中國三大盛世之壹——文景之治。

唐朝開元年間,中國經歷了三國爭霸、五亂以及隋朝的北伐和對江都的戰爭。人口從漢末的近5000萬銳減到唐初貞觀年間的12萬。唐玄宗勵精圖治,創造了中國三大盛世之二——開元盛世。

清朝康熙年間,中國經歷了長達40多年的明清戰亂、饑荒、瘟疫。人口從萬歷年間的654.38+0.9億銳減到清初康熙時期的8000萬,以至於這裏的繁榮持續了654.38+0.40多年——中國最後的繁榮——康贛繁榮。

我們可以看到,改朝換代的戰爭越慘烈,人口流失越嚴重,下壹個王朝就越繁榮。幽靈般的馬爾薩斯陷阱無形中控制著社會人口。如果人口越過紅線,就會出現社會動蕩和戰爭,而如果人口遠低於紅線,就會和平繁榮。

世界各國政府都看到了這壹點,於是紛紛采取各種生育政策來限制出生率。但如果壹個國家或地區沒有人口,怎麽能說它“強大”呢?長期以來,人口是衡量壹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甚至唯壹標準。發達國家或地區是靠人養活的,有人的地方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比如北上廣深人口凈流入居高不下,只能采取限制性措施提高落戶門檻。而人才流失的地區發展較慢,造成了“人才虹吸,強者恒強”的局面。現實中,各國為了提高國際實力,無法選擇大幅降低生育率。

過度膨脹的人口無處安放,導致生存就業壓力更加嚴峻,生活資源更加稀缺。每壹代人都比上壹代人更難積累財富資源,導致貧富差距擴大,最終導致王朝更替、社會變遷和資源再分配。

歷史周期性規律是整個社會轟轟烈烈的、革命性的結構變化和消耗,也是馬爾薩斯陷阱所揭示的社會“宏觀質變”。

3.看不見的推手——非壹日之功。動蕩和戰爭只是暫時的失序,社會和平穩定才是常態。事物發展到宏觀質變階段需要積累微觀量變,朝代更替,跌宕起伏也是如此。那麽馬爾薩斯陷阱的微觀量變積累階段在哪裏呢?

最近的熱詞“內卷化”就是“馬爾薩斯陷阱”量變階段的最好表達。“內卷化”最早出現在清代北方的學術圈,後蔓延到各高校,並被大學生廣為流傳。是指社會發展停滯導致內部成員同質化的非理性競爭現象。

壹般來說,“內卷化”就是向內發展,變得越來越精細復雜,但模式不變,沒有創新。與歷史周期性的轟轟烈烈的宏觀規律相比,“內卷化”更為平淡和微觀。

高考是典型的內卷化現象。同時,家長希望孩子能上個好大學,因為大學錄取名額有限。大家只能選擇夜以繼日的備考,才能超越同樣參加考試的“對手”,形成惡性競爭。

還有其他的,比如:如果壹個人為了更好的觀影效果站起來看電影,那麽被他擋住的人也要站起來看,然後第三個人被迫站起來看,最後所有人都要站起來看電影。

在工作中,壹個人首先申請的是壹份低薪高學歷的工作。其他人為了保證自己能有工作,只能拿更高的學歷去參加學歷低的工作。最終“本科無處不在”。每個人都要做和學歷不匹配的工作。

搶票時,壹人先開搶票會員,其他人只能買會員,保證能拿到票。最後大家開壹個會員,最後大家回到起跑線。

我們可以看到,“內卷化”的過程是惡性競爭,結果是無意義的。人們在復雜的內部惡性競爭中浪費精力、時間、金錢甚至生命。結果和之前的社會發展是壹樣的。

那麽我們為什麽願意進行這樣的惡性競爭呢?

因為工作崗位和社會資源有限,參與分配的人太多。由於社會教育的普及,社會信息的開放和享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勝任以前稀缺的工作,越來越多的人瓜分社會資源蛋糕,但新蛋糕的創造速度卻非常緩慢。

最終,人們不得不通過建立與他人工作無關的其他相對優勢來擊敗競爭對手贏得社會資源,但這種與工作無關的優勢並不能提高工作效率,每個人都盡力變得平庸和復雜。這種內卷化加劇了社會資源的消耗,是馬爾薩斯陷阱揭示的人口危機的微觀數量積累階段。

第四,生存之路在我們身邊“內卷化”。現在,馬爾薩斯陷阱所討論的人口與生活資料不匹配的危機依然存在,那麽如何才能逃離馬爾薩斯陷阱呢?

擺脫馬爾薩斯陷阱的方法在工業革命的歷史中。

在人類社會歷史上,只有兩次逃離馬爾薩斯陷阱——兩次工業革命,第壹次工業革命是18的20世紀60年代。當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生產力大大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幸福感高漲,生育率和人口增長率爆發式上升。

19世紀中期,人類隨之而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力再次爆發式增長。隨著大工業時代的到來,連續兩次工業革命生產力爆發帶來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是蛋糕太大,吃的人太少的問題。結果20世紀浪費了大量資源,消費主義和奢靡之風盛行,人口也成倍增長。

這告訴我們,走出馬爾薩斯陷阱的途徑是大力發展生產力,通過巨大的生產力來滿足不斷膨脹的人口的物質文化需求,以提高人均資源擁有量。

5.百年未有大變化,但21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進入科技時代,科技時代帶來的生產力提升並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第三次工業革命更多的是生物技術、精密技術、航天技術的飛躍。

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三次工業革命對生活資料的增長貢獻不大,但世界人口的增長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控制。原本依靠過剩生產力的歐美粗放式國際社會體系,開始產生各種問題,尤其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美國。

美國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裏,和中國差不多,但人口只有3億,似乎離馬爾薩斯陷阱還很遠。但是,美國的問題在於它的社會結構和資源分配制度。

美國奉行自由主義制度,政府控制力弱,導致強者不可避免地剝削和壓迫弱者,80%的人為20%的人努力工作,80%的人物質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大部分人資源低下等問題。馬爾薩斯陷阱的核心是低人均資源導致的危機。

美國的黑人運動、女權運動、種族歧視都是反對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和資源分配制度。美國軍費世界第壹,占世界軍費的40%,美國監禁率世界第二,用不到世界5%的人口監禁了世界23%的囚犯。這次疫情無疑暴露了美國的社會治理能力。

當兩次工業革命期間生產力大大超過消費能力時,這種粗放型社會結構的弊端就暴露不出來了。現在,工業革命的紅利已經基本釋放,美國粗放的社會結構已經不適應正常的社會發展。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美國式的社會結構和資源分配體系主導的國際局勢極不穩定,必然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摩擦和波動。全人類迫切需要壹個新的穩定的國際格局和和平的國際局勢。

格局的變化必然伴隨著資源的重新分配,有的國家必然復興,有的國家必然衰落。這是“我們百年來經歷的巨大變化”

為了維持他們的剝削地位,壹些西方國家限制技術流通和商品貿易。他們只願意維護自己的霸權而不是為全人類做壹個蛋糕,把大部分資源分配給少數國家和少數人,使得大多數人的人均資源低下,導致世界壹步步滑入馬爾薩斯陷阱。

不及物動詞新時代的危險與機遇在世界因西方粗放的社會結構和資源分配制度而滑入馬爾薩斯陷阱的大形勢下,壹方面要“治標”:大力發展生產力,鼓勵創新創業。

另壹方面也要“治本”:改變不合理的霸權國際格局,主導建立以和平發展為主題、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的國際新格局。這既是“帝國主義不死”的危險,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機遇。

站在歷史進步的潮頭上,我國提出“人類命運* * *”的統壹,其實質是為全人類構建壹個大工業社會格局,通過制度性的分工和分配設計來消除剝削,以最大化人類的整體生產力,提高全人類的人均資源占有量,讓世界的整體蛋糕更大,以逃離馬爾薩斯陷阱。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堅定地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上,堅持創新,不斷吸收新知識,時刻關註國家政策動向和國際新聞,從而找到壹條擺脫“內卷化”的黃金奮鬥軌跡。是我們在國際格局變化帶來的產業和經濟變革中化危為機,甚至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偉大復興中實現階級過渡的必由之路。

  • 上一篇:初中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哪些?
  • 下一篇: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航運公司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