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五大戲劇產生於哪五個省?

中國五大戲劇產生於哪五個省?

京劇(安徽)、越劇(浙江)、黃梅戲(安徽)、評劇(河北)、豫劇(河南)。

1,京劇

京劇,曾被稱為評劇,是中國五大戲劇之壹。其場景布置講究寫意,音色以西皮和黃兒為主,輔以胡琴和鑼鼓。它被視為中國的國粹,也是中國歌劇《三鼎甲》的“頭把交椅”。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來,最初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個徽州班相繼進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中國藝術家合作。

同時也接受了昆曲、秦腔的壹些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壹些地方民間曲調。經過不斷的交流和融合,最終形成了京劇。京劇形成後,開始在清廷迅速發展,直至民國時期獲得空前繁榮。

京劇以北京為中心,傳遍了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和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110,16,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越劇

越劇(漢語拼音yuèjù,英文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被稱為第二國劇,也被稱為“流傳最廣的地方戲”,被壹些人視為“最大的地方戲”,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

也是中國五大劇種之壹(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源於上海,興於全國,傳於世界。在發展過程中,它吸收了昆曲、戲曲、紹劇的成果,經歷了從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的歷史演變。

越劇擅長抒情,以唱功為主,聲線優美,表演真實動人,優美典雅,富有江南精神;大多以“才子佳人”為題材,藝術流派眾多,其中公認的有十三派。

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分北方地區。全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區外,全國各地都有專業劇團。

越劇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黃梅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發展於安徽安慶。

黃梅戲和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又稱“中國五大劇種”,也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和臺灣省也有專業或業余的黃梅戲表演團體,受到廣泛歡迎。

黃梅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黃梅采茶歌就非常流行,並經過宋代民歌的發展和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民間戲曲的雛形。到了明清時期,黃梅縣的戲曲風格更加繁榮。

黃梅戲原名采茶調、采種調、黃梅調,後稱黃梅戲。樵夫歌中的采茶調,發源於黃梅縣陰山區和太白湖畔,形成於清朝道光年間,流傳於長江中下遊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壹帶的廣大地區。邢秀娘、於等藝術家對黃梅戲的形成、發展和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

黃梅戲唱腔樸實流暢,擅長活潑抒情,表現力豐富;表演簡單細致,以真實生動著稱。壹曲《天仙配》讓黃梅戲紅遍大江南北,在海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萍聚

評劇是中國北方最受歡迎的劇種之壹,是中國五大劇種之壹。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清末,在河北灤縣小曲《對面蓮花落》的基礎上形成。它最早流行於河北農村,後進入唐山,被稱為“唐山落子”。

20世紀20年代左右在東北流行,出現了壹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在京劇和河北梆子的影響下,評劇表演日趨成熟,出現了、、白、采蓮、艾連軍等流派。

1950後,《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訴苦三姐楊》、《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影響較大,出現了新、、、等著名演員。評劇在華北和東北仍很流行。

評劇分為東路和西路,以東路為主。

2006年5月20日,評劇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豫劇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戲,居全國地方戲之首。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計的國有專業豫劇團數量為163個,是全國專業豫劇團和從業人員最多的壹年,已成為全國三大劇種中的第二名。

豫劇曾被稱為“河南梆子”、“河南高調”,但也曾被稱為“河南梆子”,因為早期的演員都是用自己的聲音演唱,開腔收腔時用假聲翻起片尾音帶。“豫劇”這個名字首先是指河南的各種劇種。

豫劇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建國後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音準適中、吐字清晰、韻味醇厚、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而著稱。它以其極高的藝術性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因其音樂伴奏以棗梆子為節拍,早期命名為河南梆子。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省等省市均有專業豫劇團。

百度百科-京劇

百度百科-越劇

百度百科-黃梅戲

百度百科-評劇

百度百科-豫劇

  • 上一篇:& lt寧少而精>列寧全文
  • 下一篇:全國很多地方的核酸檢測價格會再次降低。混合測試的最低費用是多少?為什麽壹直降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