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信頭歷史

信頭歷史

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壹,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宋明·應星的《天工開物》《殺青》(造紙術)卷中說:“物之精微,古為傳世,外為後生。來人的目的是什麽,眼觀六路,心中有數?君與民相通,師將弟。馮用口語,與幾何有關;手握寸符,手握半卷,最後的事情就是說明旨趣,通俗無冰。超載之間,君先生也有空。神聖而頑固的鹽是賴。”有鑒於此,紙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就不用多說了。

從甘肅居延漢代遺址出土的兩張麻紙可以看出紙的發明和物理面貌,最遲在漢高祖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見《文物》第65438號+0978號第1號)據文獻記載,東漢時的時尚人士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制成了壹種“蔡侯紙”,逐漸取代竹簡、帛書書寫文書。葉凡《蔡倫傳》:“自古以來,書、行皆以竹簡為書,用帛者謂之紙。又貴又簡單,不方便人。倫乃打算用樹皮、麻頭、布和漁網當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皇帝擅長,所以要用。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東漢的蔡侯紙是方上(皇家手工業作坊)制作的,產量不多,宮中使用。晉代的紙經過改良和提高,有南北之別:“為北紙的橫簾,其橫紋,松厚,稱為側紙;豎簾用於南紙,其線條是垂直的。金、王的原作多為竹簡紙,有豎線。”(明·龍圖《考事》)陸瑾《中野紀》中記載:東晉十六國時,已故趙國君“史基龍與皇後在觀,五色紙,鳳在口,侍者放百尺繩,滑輪轉動,鳳凰飛落,稱為鳳聖旨。鳳凰是木頭做的。”石虎以五色紙為聖旨,可見當時的紙是有彈性的,而且已經用彩紙染過了。唐·王維《初代大明宮與賈治》詩中有壹句“觀眾休庭——與五色詔”,指的就是石虎“鳳凰聖旨”的故事。另外,東晉時期,南方出現了藤紙。南北朝時,陳編著《魚臺新詠》,序中有“三妙跡、龍伸曲書、五色文具、河北膠東紙”等字樣,證實早在六世紀,文人筆墨之間就已廣泛使用五色文具寫詩賦文。因此可知,在我國文風鼎盛的南北朝時期,“花間”這個名稱開始出現在南朝。唐代文人詩室大量使用彩紙箋,但沒有在紙箋上刻山水花卉的理論。五代末期,後晉前大臣姚有個兒子,擅長制作五色文具,本質上是輕而緊的。砑光板上雕刻著沈香、樹枝和花朵、獅子、鳳凰、蠕蟲和魚,以及壽星鐘鼎文。畫面不壹樣,圖案很薄,編號“壓光小本”。

砑光紙是雕版刷印刷紙的前身。其方法是將薄而堅韌的彩紙覆蓋在雕版畫板上,然後用木棒或石蠟在紙的背面打磨,雕版上的圖案就暴露在紙上了。直到清代,全國各地的南方紙鋪還在壓延這種壓延紙。宋代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這是因為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朱盤分裂的戰爭年代,社會暫時穩定。造紙質量的提高和活字印刷的出現,進壹步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就文具而言,宋代有誠信堂的優秀文具,如綠雲春樹、龍鳳文具、群文具、金花文具等,都是相當豪華的宮廷禦用。

紙是元代制造的,有彩粉紙、蠟紙、花紙、黃紙、羅紋紙等。有白印章紙,觀音紙都是江西的。彩印詩聞所未聞。只有在紙上畫金的,才是元代內廷明仁殿的禦品,可以刻成詩。清代有仿,特別是紙的左下角,有“仿乾隆明仁堂”的長方形印章,也是皇家的東西。壹般市場都沒有賣的,後來也有翻印的。回顧上述文獻,截至元代,還沒有刻印彩色紙幣的消息。所以,只有到了明末中國版畫藝術發展到黃金時代,才陸續出現了《羅璇變古筆記本》《石竹齋筆記本》等高雅精致的文具。明代是中國版畫藝術發展的高峰期。當時無論文藝、啟蒙讀物、醫療氣功、衣食住行、文房四寶,幾乎都配有精雕細刻的插圖。畫卷、水墨畫、神仙列傳無需細說,其中彩印成書,極為典雅有趣,獻給文人的“清玩”,不外乎“羅旋成古註”和“十竹齋註”。《羅璇變古鈔》又名《羅璇鈔譜》,明末羅璇編撰,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在吳發祥江寧(今江蘇南京)出版。《羅旋編古鑒》中的“拱花”格式是版畫史上的壹大創新。它先用陰刻刀法把壹個物體的輪廓刻在壹個平面板上,然後用宣紙覆蓋版面,在上面墊壹層薄氈,用木棒用力按壓或用木槌輕敲,紙面上的圖像圖案凸出,就像今天的公章壹樣。所以嚴繼祖說:“有壹些曲折,但又不盡相同。”明代刻羅旋筆記的很少。1981,上海朵雲軒出版了復刻版,可以參考。繼《羅璇變古鈔》之後,又有壹部刻於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的《十竹齋鈔》。《石柱寨》的命名與編者胡月的經歷有關。胡,安徽休寧人,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生,喜愛收藏文物。相傳胡愛竹筠,在寓所種了十余根竹竿,在竹窗下研究把玩古董。後來在南京雞鳴山邊上開了壹家古玩店,故名“石柱寨”。胡月在南明時從未擔任過書法家,卒於明朝。《十竹窟筆記》刊於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內容豐富,包括歷史故事、詩詞書畫、山水人物、商周青銅器、古代陶器和漢玉等。它分為四卷,有280幅圖。其中第三冊有象征性的東西表達古代成語故事;有高尚的人,是現實主義的人物,繪畫上德才兼備,俗不可及。紙幣上的圖片都很精致,印刷精美。除了“版”,他們還用“拱花”凸版印刷花瓣葉脈,設計花瓶花。優雅清新,今天很難再現。卷首有李《十竹齋註略》和李《十竹齋註序》。前言詳細闡述了記譜法的發展和演變,板和拱門的雕刻和印刷。1940年鄭振鐸編著《中國版畫史》,被歸入其中。

盛青文具

清初戰亂未平,中國社會反清統治運動不斷。康熙帝執政後,研究中國文化,下令編纂《欽定書集》...與此同時,版畫藝術在晚明與徐雨結緣,開始逐漸繁榮,但受到更多的推崇。然而,關於記譜法系統的新聞卻很少。只有在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才出現了單頁郵票。此後,蘇州、南京、上海、北京、安徽歙縣等地都有刻詩,多為陽線印,淺色印在彩紙或素紙上,少數用朱砂套印。在內容上,除了傳統的山水、花鳥、昆蟲、人物,還有戲曲小說。如《西廂記》《紅樓夢》。顯然,清朝中期以後,沿海城市工商業經濟繁榮,文具常被商人用作書信往來的文具。古代的詩詞和筆記,本來就裝著文人的詩詞,名人的書信,甚至是詔書。它們屬於文人雅士的玩法,似乎與商人討論價格和貨幣交換毫無關系。隨著晚清工商業的發展,開明人士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和國家腐朽狀況的影響,吟詩作詞不再是時代風尚。詩話的載體也由雅俗共賞,面對社會現實的發展。所以需求者增多了,內容也有了新的變化。《戊戌變法》(公元1898年)後,上海商務印書館、機器造紙局等出版。使用機器制造的文具並大量生產。為了爭奪利潤,不斷推陳出新,如上海商務印書館印的《西湖十景》、劉畫的《太師》、《白鹿原》等。此外,值得註意的是,以“世界八大英雄”(哥倫布、英國的克林威爾、俄國的彼得、華盛頓、法國的拿破侖、意大利的加富爾、德國的俾斯麥、日本的西鄉隆盛)為主題的信紙出現了。它打破了中國版畫史上雕刻名人的傳統,以教導人們尊重道德和仁恕之道。主張學習哥倫布探險、彼得大帝向南擴張、華府自立獨立、俾斯麥強權外交、西鄉隆盛主張改革...世界上各種不同時代的人。從這些小紙片來看,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現實。此時的宣彤是封建社會的末代皇帝。在這壹變革的前夕,天津文美齋出版了壹部《百花詩話》,配有丁香、玉蘭、菊花、萬年青等植物花卉的圖片。作者張兆祥,壹號寺人,天津人,擅長畫花鳥,色彩艷麗淡雅。張祖義序在前。《序》成書於光緒(公元1906年)丙午,刊於宣彤三年(公元1911元)五月。繼《百花箋譜》之後,文美齋又將、沈新海、楊伯潤、王、天津新印譜、陸炳文、黃華農等畫家的人物、花卉、博古、山水等匯集成《文美齋箋譜》,並刊刻《七十二候鑒》(錢惠安制)。記譜法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

  • 上一篇:花饃的藝術——幾千年前的糕點!
  • 下一篇:成都為什麽又叫“蓉城”?裏面藏著哪些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