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戰功卓著的巴頓為什麽沒有參加諾曼底登陸?

戰功卓著的巴頓為什麽沒有參加諾曼底登陸?

7月1943日,西西裏戰役正式拉開帷幕。雖然盟軍總兵力與守軍總兵力之比為1:2,但在強大的海空軍支援下,攻島部隊占領全島38天,為盟軍從南方登陸歐洲打開了大門,導致墨索裏尼下臺,意大利投降。

這場戰爭的英雄壹定是喬治·巴頓。他的第七軍4天前進320公裏,攻占巴勒莫,俘虜敵人5萬人,率先攻占墨西拿,把軸心國軍隊趕出西西裏。巴頓在壹戰中壹戰成名,成為家喻戶曉的美國英雄,展示了美軍的作戰潛力和影響力。

然而,“耳光”事件將他和美軍推到了風口浪尖。

事件源於第七軍入侵墨西拿期間,巴頓壹周內兩次前往戰地醫院。第壹次,他訓斥了壹個因為“害怕”而“躲”在醫院裏的士兵,第二次,他當眾打了壹個士兵的耳光。這壹事件迅速在全軍廣泛傳播,很快成為美軍在盟軍中最慘的事件。

巧合的是,這兩起事件都發生在布拉德利的第2集團軍。陸軍首席醫療官向指揮官布拉德利和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將軍報告了這壹情況。作為巴頓的下屬和前搭檔,顧全大局的布拉德利壓制了這件事。

事實上,膽小怕事、臨陣脫逃的士兵在所有部隊中都是令人深惡痛絕的,有些甚至直接受到戰場紀律的約束。然而,身為英國人的亞歷山大卻無視這壹切,將此事報告給了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撇開生意不談,他或多或少是想看巴頓出醜,因為他“討厭”巴頓。

首先,巴頓是壹個個性鮮明的人。他有明顯的優點,也有不可接受的缺點。他厭惡邪惡,渴望勝利,但也脾氣暴躁,口無遮攔。他常常對友軍,尤其是英軍的“耍大牌”、故作姿態、自私自利壹臉不屑,巴頓更是冷嘲熱諷,深惡痛絕。

其次,美國主導的“哈士奇8號”行動被蒙哥馬利推翻,隨後自己的計劃展開。很明顯,美軍這次成了盟軍進攻的配角,掩護英軍側翼。這件事讓巴頓非常生氣。雖然他仍然盡職盡責,全力以赴,但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他都不服氣。

機會終於來了。由於蒙哥馬利的優柔寡斷,英軍被德軍優勢兵力包圍。巴頓分兵攻占巴勒莫,打開了戰局,然後在英軍之前攻占墨西拿。他的光輝頓時蓋過了蒙哥馬利,他用實際行動狠狠教訓了這個自以為是的英國“小人”。

更重要的是,壹直是盟軍中堅力量的英軍,在美軍面前完全被打回了原形。這是英軍不願意看到的局面,亞歷山大感到更加羞愧。就在如何剎車巴頓的風頭和美軍的氣勢的時候,“耳光”事件讓他覺得有點底氣不足。

艾森豪威爾並不完全關心這件事,他壹直在努力保護巴頓。無奈,此時又被好記者添油加醋,讓美國的政客們非常不滿,出來指責軍方偏袒,要求嚴懲巴頓。

正因為如此,在政治家看來是不可原諒的。

第壹,美國作為壹個強國,壹直在標榜自己的價值觀,尤其是在人權方面。巴頓的做法更是違背了憲法和法律。“打耳光”明顯是在踐踏軍人的人權。作為壹名高級軍官,妳不能粗暴地將妳的人格淩駕於法律之上。

第二,不尊重科學。“戰爭恐懼癥”在二戰期間被醫學界定義為“抑郁性神經癥”。無知的巴頓,對醫學壹竅不通,不聽醫生解釋,辱罵士兵,明顯違背了醫學科學精神,在醫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感和抵制。

當然,更嚴重的是玷汙了美軍的名聲。自從美軍介入歐戰以來,為了爭取在同盟國中的主導地位,可以說是派出了精兵強將。他們就是想通過良好的軍人形象和強大的戰鬥力來展現壹個文明教師的風範。

就在西西裏大獲全勝,美軍走向輝煌的時候,巴頓的粗暴行為徹底暴露了美軍長期的軍閥作風,成為友軍爭相講述的笑話,讓美國蒙羞。雖然,羅斯福、馬歇爾等人還是盡力保護這位戰爭將軍。但最終,巴頓被免去了陸軍司令的職務。

“耳光”事件只是巴頓不受重用的原因之壹。

巴頓被解職後,只能坐在巴勒莫望天,無所事事。眼看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霸王”行動正在進行,他的部下布拉德利準備登陸歐洲,而巴頓卻成了局外人。為什麽?

首先,在“耳光”事件後,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對巴頓有了徹底的了解。在他看來,巴頓性格令人遺憾,脾氣暴躁、魯莽、沖動,很難當高級指揮官,但他仍能勝任集團軍司令。換句話說,他的職位已經結束了。

其次,西西裏戰役期間,第七軍發生了兩起屠殺戰俘事件,巴頓被認為是幕後的始作俑者。雖然經過陸軍部的調查,他並沒有指使槍殺俘虜,但這壹事件再次將巴頓推到了公眾面前,成為眾矢之的。

更讓美軍頭疼的是,毫無政治頭腦的巴頓在壹次集會上大放厥詞,聲稱戰後世界格局將由英美主導。這句話像壹顆地雷,瞬間將巴頓的言論上升為“國際事件”,引起蘇軍不滿。

要知道,由於價值觀的差異,東西方勢力雖然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擔心美英拖延開辟第二戰場,減輕蘇聯壓力的斯大林,對聯合對付軸心國失去了信心。

這壹次,就連艾森豪威爾也不再保護巴頓,並嚴肅地批評了他。美國對他的直言不諱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要求解除這個“麻煩制造者”的武裝,讓他重返戰場。此時,巴頓也知道這次“災難”不小,他壹度有了離開軍隊的想法。

然而,巴頓在非洲和西西裏取得的成就讓盟軍高層非常清楚他的能力。尤其是即將到來的諾曼底登陸,美軍仍然需要巴頓這樣的士兵沖鋒陷陣。最終,巴頓保住了第3集團軍司令的職位,但作為“誘餌”留在了法國加萊。

如果巴頓被解職,美軍對西歐的反擊會順利嗎?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二戰,巴頓將軍。

歡迎搜索關註《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上一篇:黃蓋歷史上的老虎突襲
  • 下一篇:有哪些領漲的太陽能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