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新石器時代鸛石斧彩陶罐的流傳歷史

新石器時代鸛石斧彩陶罐的流傳歷史

1979春節初八上午,李佳楠在集市上買東西時,偶爾從紙坊鄉紙北村壹位60多歲的老人那裏得到壹條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村裏的蘋果地裏發現了許多紅色陶器的碎片。吃過早飯,他準備好工具,迅速趕往知情人描述的現場——距黃建河西岸知北大學隊巖村東60多米的壹處竹園附近。到達現場後,他從壹個未完工的蘋果樹坑裏撿了壹些紅色陶器的碎片。經過20多分鐘的拼湊,出現了壹個非常不完整的尖底陶罐。這時應用了在中山寨考古墓葬群中學到的壹些知識,他初步鑒定為第二次甕棺葬用的紅陶尖底瓶。後來發掘成果進壹步擴大。他在原來蘋果樹坑的東西方向挖了壹個長560cm,寬80cm,深85cm的坑。經過壹天半的精心發掘,* * *共發掘出13個大小不壹、直徑不等的紅藍相間的陶罐和尖底瓶,其中只有12陶罐有鸛石斧的圖案,其余均無圖案。因為這個陶罐上有圖案,李佳楠看了壹下,發現陶罐邊緣有壹個高約13 cm的三角形切口。當他挖出13陶罐時,他累得不得不停止工作,回家休息。就這樣,他分三次把13陶器運到了自己的院子裏,成為了13陶器出土後的第壹站。

休息了幾天後,他開始清理13號陶器。在清理過程中,他發現陶罐和尖底瓶裏裝滿了泥土和人骨。家裏人知道後,強烈反對他把這些陶器放在家裏,理由是放在家裏不吉利,要求他馬上送走。無奈之下,他將13陶運到自己位於紙坊公社東院的辦公室,這是13陶的第二站。

因為譚國強也在紙坊公社工作,他和李佳楠的房間只有壹墻之隔。當譚國強聽到這個消息,看到其中壹個陶罐上有鳥、魚和石斧時,他問:“妳為什麽這麽努力地制作這些東西?能值多少錢?”他激動地告訴譚國強:“這裏的東西是國家的瑰寶,不是值多少錢的問題!”當時人們普遍沒有文物保護意識,根本意識不到這些陶罐的珍貴。後來因為人事調整,他和13陶也搬到了公社大院的另壹個辦公室,那是13陶的第三站。

在此期間,李佳楠多次與原臨汝縣文化館聯系,要求盡快妥善安置這些文物。由於當時臨汝縣的考古工作比較落後,工作人員對陶器知之甚少,此事因重視不夠而拖延。過了兩年多,也就是1980春節的前壹天,李佳楠的請求終於有了結果。他高高興興地用自行車拖著手推車沿著羅傑公路行駛,壹個半小時後到達了原臨汝縣文化館。時任文化館主任的張九義接待了他,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並贈送給他五副手套作為鼓勵,這是13陶藝的第四站。

1980 10 10月28日,河南省專門調查組進駐臨汝縣。調查組成員有省博物館的唐文興、縣文化館的張久義、縣文化館辦公室主任金明德。調研結束後,唐文興同誌以“臨汝縣文化館”為署名,撰寫了《臨汝閆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調研報告》。報告指出:“巖村遺址面積約25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3米。1964以來,出土了甕棺、白色彩陶、石斧、石鏟、骨針和大量的沙紅陶片。1978 165438+10月期間,當地成員挖出了11具甕棺,部分甕棺出土後被銷毀。此外,在調查中發現的幾件文物中,* * *收集了19件完整的陶器,其中10件陶罐中有3件彩陶罐...壹件高47厘米,直徑32.7厘米,底徑65,438+09.5厘米。敞口,唇圓,腹深,底平底,紅砂陶器,沿底有四個對稱的鼻扣,腹側有壹幅高37厘米,寬44厘米的彩陶畫,約占缸面積的壹半。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原始社會彩陶畫...它不僅為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和石斧的使用與安裝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而且是中國繪畫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這兩篇文章發表在《中原文物》第壹期(1981)。正是這兩篇文章奠定了《魚石斧圖》研究的基礎,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註。“鸛石斧彩陶缸”被緊急放行至河南省博物館,這是鸛石斧彩陶缸出土後的第五個存放點,後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這是鸛石斧彩陶罐出土後的第六個存放點,也成為最後的存放點。

  • 上一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 下一篇:紅安古城、古鎮、古村落壹瞥,再現了這片紅土地豐富的文化底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