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天津歷史文化

天津歷史文化

天津歷史文化:天津是北方地區媽祖文化的中心,所以有“南有梅州媽祖廟,北有天津天後宮”之說。媽祖文化是天津歷史文化的重要源頭之壹。“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的民間諺語充分顯示了媽祖文化在天津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天後宮為中心的古文化街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依托文化街和海河,舉辦首屆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有利於保護和挖掘天津的歷史遺存,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利於加強與全世界華人特別是港澳臺同胞的感情交流,加強海峽兩岸的友好交流與合作;有利於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促進文化、旅遊和區域經濟加快發展。天津市人民政府將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列為今年市政府20件實事之壹,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海內外的積極響應。經初步接洽,臺灣省、香港、澳門、福建的民間團體和旅遊部門將組織近千人赴天津參會。

天津歷史文化漫步:(1)據古代天津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先民的壹些聚居地。但西漢時期發生了大規模的海浸,沿海平原被淹,汪洋荒蕪。後來隨著海河水系的形成,聚落開始興盛起來。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村莊叫“支古”,位於海河匯流的岔口,所以又叫“三岔古”。後人曾稱海河為“母親河”,三岔口為“天津的搖籃”。比喻生動親切,深入人心。(2)支固住在河邊,先民除務農外多以捕魚為業,故史書上說“初只是漁堡”。關於早期人文主義心態的文字記載很少。支固地處北方邊陲,遠離中原文化,發展滯後。先民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產生了壹種恐懼心理,於是就把拜神驅鬼、祈福消災的迷信活動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這壹點,從很多墓葬中埋藏的神靈祈福、驅邪祭祀就可以看出來。(3)隋唐時期,佛教文化已傳播到北疆。唐朝貞觀年間,李世民帶兵到遼東,經支固返回朝鮮,在海河岸邊的青果寺住下。湖北公爵的同事尉遲敬德將他的盔甲掛在廟裏,李世民將其改名為“掛甲寺”。這段軼事在正史中沒有記載,屬於口口相傳的史料。縣誌有所描述,足以憑信。所以佛教最遲在唐朝初年就已經傳到智谷,而且不止壹個寺廟,青果寺。據史料記載,元代至正念年間,壹位名叫海慧的天竺(印度)僧人在城西北的海慧寺成親,說明當時智谷的佛教已經形成了壹定的氣候。明清時期,佛寺香火日盛,城內外寺廟多如繁星,《津門嘉寶圖說》中有圖為證。清康熙年間,天津有兩位詩人:壹位是大慈院的師高,壹位是廣海寺的程亨,他們結交名士,吟詩作畫,傳為禪林佳話。到了近代,又出現了兩位高僧:弘毅(李叔同)和徐賢(王福庭),他們修行嚴謹,成就斐然。前者被尊為“南山法家第十壹世祖”,後者被列為“天臺宗第四十四位法定繼承人”,他們的名聲遠播海內外。因此,佛教文化在天津的起源不容忽視。

  • 上一篇:高中必修歷史第三、四、五單元知識點(嶽麓書社)
  • 下一篇:項目融資的歷史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