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宅貴嗎?壹棟房子多少錢?

古宅貴嗎?壹棟房子多少錢?

戰爭時期的古宅都是自己蓋的。比如陜西的居民為了躲避戰亂及時逃離,減少損失,就挖了窯洞。

宋代完整住宅價格從500貫到10000貫不等,500貫到1000貫為中等收入家庭住宅。壹致的幣值折算成人民幣,按米價折算。根據不同時期的米價,宋代的壹致錢約為人民幣300元——購買力600元,其中450元為壹致錢。那麽宋代壹套完整的房子價格在22.5萬-45萬之間,其中5000元為豪宅,最貴的也要1萬元。南宋的通貨膨脹壹直是占700到800人民幣,1萬元相當於7億到8億人民幣。唐宋時期的官員工資非常高,宋朝的官員也有退休金。縣令年薪300元,這樣高級官員(二級以上)年收入在八千到壹萬元左右。不要覺得宋朝的房子貴,宋朝的經濟無關緊要。

壹個十口之家壹年花費約100元,生活非常不錯。北宋時,錢總能買到壹頭豬,600銅錢能買到壹石大米,也就是66公斤。南宋最貴的時候,壹頭豬才2-3元,壹石米兩元。北宋中產階級家庭最低資產在1000以上,南宋中產階級家庭最低資產在3000以上。

在在世的十年間,敦煌居民沈因急需用錢,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房屋轉讓合同上寫著:此房按面積計價,每尺麥值二主五升。此外,屋內所有家具陳設也隨屋出售,麥總價值超過二十九老爺,五鬥六升。"朔"是壹個古老的容量單位,這是常見的與"石"在唐代,壹石約90斤。如果把當時的小麥價格換算成每斤8角,每平米的房價可以賣到1.555元。當時敦煌平民的月收入壹般不超過兩石麥,也就是300元以下。因此,普通人不可能買得起房。高房價似乎自古就有,現在的高房價也算是對傳統的繼承。

但就算老百姓買不起房子,官員也要有個像樣的住處。其實這個不壹定,要看什麽時候。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期的房屋買賣和出租現象,表明當時存在房屋交易。但由於商周地廣人稀,經濟自給自足,在唐朝之前,房屋交易並不活躍,房價也不太高,朝廷還可以為官員提供免費的官宅。但唐朝經濟發展後,房價大幅上漲。並且官員逐漸增多,政府在高房價和官員眾多的壓力下,逐漸無力為官員提供免費的官邸。

在宋代,那些買不起自己房子的官員從管理政府房地產的行政部門那裏租房子。據《宋史》記載,太祖、太宗出征老兵劉福死後,其後代失去了私宅居住。

看來當官不代表全家永遠不愁住房問題。而且唐宋時期“罷官”的實際意義,不僅失去了在某個職位上行使權力、領取全額官俸的特權,還有壹大特點就是不能繼續住在官邸,這些退休官員不得不為住房問題奔波。例如,宋仁宗的宰相杜炎,為官清廉,私藏財物。退休後,他連搬去農村房子的退路都沒有,只好長期待在南京車源,直到去世。蘇轍退居徐州時,看到李的新房,羨慕地說:“我七十歲了還沒有房子,還不如妳家呢,就分了三十間。”於是蘇哲也給自己蓋了壹套房子,不過雖然如願以償,花光了畢生積蓄,可惜到了這個年紀還在做房奴。

其實不是只有蘇哲壹個人是房奴。宋朝的時候,有壹個叫張中聞的人寫了壹本書叫《白水窖》,書中提到了“房奴”:“我的妻子和孩子都是衣不蔽體的...而他們晚上就住在租來的被子裏。”意味著積蓄和借來的錢都花在了房子上,現在我只能負債生活,節儉度日。不僅老婆孩子沒有好衣服,連被子都是從別人那裏租來的。

清朝也有房奴。光緒年間,北京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自己建,買不起就借錢建,以後慢慢還。有壹首竹枝詩就反映了這種情況:“建這麽寬的天花板,不知欠了多少錢?”

其實在古代,不僅有房奴,還有蝸居在簡陋的住處。北宋初年,有個大學生叫顧濤,他這樣描述老百姓的住房短缺:“鄰居擠得水泄不通,架子半空,箱子堆得滿滿的,孩子走散了。”這意味著房子太小,只能在房子的天花板和地板之間加壹層,把它分隔成壹個小復式。臥室太小,下不了床,就把箱子和櫃子放在壹起,讓孩子睡。

實際上,貸款買房只出現在清朝,真正的住房抵押直到民國才出現。

買房的時候,其實古代人和現代人壹樣,要考慮很多因素。

首先是看房價是否能承受。比如蘇氏兄弟,遠離京城,選擇在相對便宜的地方買房。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買房方面有更有趣的經歷。當時他的官職是“校記賬員”,月薪1600元。當時,白居易在長安東郊租了四間茅屋。因為離他上班的地方比較遠,他又養了壹匹馬走路代替走路,還雇了兩個保姆。結果每個月開銷7500,剩下的8500省下來了。但10年後,他沒能在長安買房。後來白居易在陜西渭南縣買了房子。平時住在單位,節假日回渭南老家。這和現在大都市的白領差不多,在郊區買房,在城裏租房子上班。

那麽就要考慮位置和周邊環境是否令人滿意。古人非常重視生存環境,這種情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的三遷。

獎勵壹些!!

  • 上一篇:論秦朝的滅亡~作文的開頭
  • 下一篇:為什麽茶壺在宋代開始存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