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求薊縣歷史

求薊縣歷史

薊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漁陽”壹詞,充分概括了薊縣的古代史。

天津薊縣在春秋時期曾經建過壹個沒有碼頭的國家。

秦代沒有端郡。

漢高祖元年,項羽立韓光為遼東王,定都於此。

隋朝大業初,改名漁陽。

唐代詩人杜甫的《堤後》詩中有“釣夏地,吹鼓吹”的詩句,白居易的《長恨歌》詩中有“釣勉勵來”的詩句,都是指這個地方。

唐、遼、金、元時,薊縣稱漁陽。

明朝洪武初年,漁陽之名被冀州所取代。

“冀東鎖鑰”的碑文概括了薊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薊縣自古以來就是北方重鎮,軍事重地,兵家必爭之地。

西漢王艷臧茶殺遼東王漢光,東漢大將吳起殺幽州苗曾,東晉孟雁廣平殺李朗,都發生在這裏的無極(今薊縣)。

在後趙、契丹、遼、元、明、清以及抗日戰爭期間,這裏曾是戰場。

薊縣以北,古代遊牧民族聚居,不斷舉兵騷擾。

因此,唐朝、遼朝、明朝等朝代的統治者都在此設置重兵把守,早已築城設防。

東漢武定,為右北平郡“四城”之壹。

明朝遷都北京後,薊縣是首都的東鄰,又是保衛首都的關鍵,更需要加強這裏的城防。

明路書生的《冀州復塔略》說:“冀州是京中重鎮。

.....枕山有河,復閉鎮,以助,以翼蓋鑷。

.....故崇池巨屏,特設守備,兵壯豐沛,城以專守。

“這些都說明了薊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薊縣原是土城。

明朝洪武四年(1371),土城用磚石包裹,周圍有13級臺階。

城北有座小山擋住了,沒有門。

城的東、南、西三面都有門,門上建築,城的四角建築角樓。

鼓樓建在市中心。

明崇禎十五年(1642),清兵入侵冀州,拆城燒鼓樓。

在清朝順治、康熙、道光年間,它像明代壹樣重建了幾次,但由於地震、火災或年久失修,又幾次被毀。

到抗日戰爭結束時,薊縣城的了望塔已經全部倒塌,城墻也被拆除。

城裏的鼓樓也破爛不堪。

現在人們看到的薊縣鼓樓,是薊縣人民在1983之後的幾年裏,多次修繕的。

在過去破舊鼓樓的基礎上,對鼓樓進行了修補缺損、覆蓋城臺、改造長廊、粉刷等改造,保存了天津最古老的鼓樓景觀,為國內外遊客提供了遊覽的好去處。

  • 上一篇:《中外文化交流史軼事》編輯推薦
  • 下一篇:紅薯的來歷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