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二重奏的起源

二重奏的起源

據記載,二人臺的發展經歷了打坐、雜技、風攪雪、軟包裝、業余戲班、專業戲班六個階段。打坐腔二人轉是由民歌發展而來的。如由內蒙古中西部漢族民歌演變而來的唱櫻桃、壓餅面之歌,吸收了許多晉劇曲調、民間打擊樂、宗教音樂。冬季休閑季節,人們圍坐在壹起唱歌,歡天喜地地分手。這就是“禪堂”,最早出現在唐家輝和賀輝,先於清道光、著名藝術家張三堂等。因為歌手們唱歌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跳舞。有了表情動作,禪定腔逐漸發展為“耍把戲”。“耍把戲”的名稱來源於“耍社火”,是河曲春節期間民間文化活動的總稱。光緒九年,唐家輝三館社組織“道班”和“藝班”輪流演出,稱為“風攪雪”。“軟包”“軟包”是由班主和工長組成的專業表演團隊,每個班只有十個人左右。因為它的服裝道具簡單,但只裝了幾個包,所以被稱為“軟包裝”。業余劇團解放後,二人轉獲得新生。20世紀40年代,河曲縣有30個業余劇團。1953年秋,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9位同誌到河曲采訪,出版了《河曲民歌采訪集》。河曲從此獲得了“民歌的海洋”和“二人臺之鄉”的美譽。專業劇團1956年秋,河曲縣政府批準成立河曲二人臺劇團。1964年3月,二人臺劇團轉制為新縣文工團,整個劇團劃歸新縣。文革十年,二人臺劇團被批判,從舞臺上消失,很多著名演員被迫轉行。1980年,單位獨立,“二人臺劇團”演職人員30余人,在太原、晉中、呼和浩特、包頭及周邊省縣演出,大受歡迎。
  • 上一篇:興化有哪些抗日歷史?
  • 下一篇:中石化加油怎麽開發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