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雲和梯田的歷史演變

雲和梯田的歷史演變

雲——壹個充滿祥雲、祥和與和諧的地方。始建於明代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據《浙江通誌》:“景泰三年,析麗水之浮雲,元和二鄉,縣名為雲和。”

從閩北遷徙到浙南的畬山人是雲和梯田最早的定居者。在“九山半水半田”的山區,田是最珍貴的。聰明勤勞的農民祖先,帶著鋤頭、鐮刀和汗水,在山上砍倒灌木和荊棘,挖出巖石,拾起各種鵝卵石,在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日復壹日地耕種著壹小片土地。

梯田,或寬或窄,依山勢不規則地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叫“巴掌田”。哪怕春天種下壹袋稻秧,秋天收獲壹把稻子,也不會輕易放棄。經過幾千年的實踐,我們的祖先積累了豐富的梯田栽培經驗。無論是什麽樣的貧瘠險峻的山地,人們走到哪裏,哪裏就有人工梯田。

梯田利用水田、樹木和竹林調節氣候,維持四季的溫度和濕度,建立自循環的生態環境,具有固化山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適合耕種梯田的山區,山上必須有水源:泉水小溪,森林蓄水,霧雨...農民根據不同的地形和土質修築堤埂,通過水溝將水引入梯田。自古以來,很多耕種梯田的人都有壹個“雕木定水”的民間約定,根據每塊田地的面積,協商分配各家所需的水量。在265,438+0世紀的現代社會,梯田用水有了更加合理科學的分配機制。

雲和梯田有很多明代的銀礦遺址。據史料記載,“明代溧水縣(主要是雲和、宣平)的礦床呈脈狀,脈石為應時,呈深灰色或碎裂成角質顆粒。礦脈的數量約為20條,產狀非常不規則,平均長度為1000米,平均寬度為7平方英寸。坑深從1米到幾十米不等。該礦物為輝銀礦,晶體細小,與黃鐵礦共生。

雲和在明朝景泰前後的壹百多年裏,曾經大量開采銀礦。明朝兩次派朝廷官員作為欽差大臣監管銀稅,並設立銀官局負責銀礦事務。當地銀礦業的興起帶來了人口和社會的繁榮發展,在元明時期達到高潮,使得梯田規模不斷龐大。據清代同治三年版《雲和縣誌》卷十六記載,“雲前地廣人稀,天瘠,糧賤傷農,糧多捉,……”。既然坑繁榮了,人也在成長。所以要培養大眾,培養土地。

可見,雲和梯田的歷史與明代當地礦業的發展史密切相關。

  • 上一篇:如何在期末復習歷史科目?
  • 下一篇:廣東早茶最經典的「4種小吃」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