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古代科舉制度的歷史沿革及評價?

古代科舉制度的歷史沿革及評價?

科舉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壹種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官員多從各地權貴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不論功過,都可以當官。很多出身卑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無法在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了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拔人才。在楊迪統治時期,進士被正式設立,以評估候選人對時事的看法,並根據考試結果選拔人才。中國的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科舉是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之所以稱之為科舉,是因為它采用的是以科選士的方法。隋朝大業元年(605年)實行科舉制度,直到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舉行最後壹次進士考試,歷時1300多年。

科舉的不良影響主要在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上。明代以來,科舉考試的內容變得僵化,只要求考生創作符合形式的文章,而不註重考生的實際知識。為了應試科學,大部分讀書人的思想逐漸迷失在狹隘的四書五經和迂腐的八股文中。2?8;無論是視野、創造力還是獨立思考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大多數人讀書的唯壹目的是為了通過科考,而讀書只是為了做官,為了祭祖。此外,科舉也限制了人才的出路。到了清朝,大多數在文學創作或各種技術上有突出成就的名家都在科場失意。可以推斷,科舉制度在為政府挖掘人才的同時,也埋葬了其他方面的優秀人才;壹個世紀以來,各種各樣的精英被困在考場上,虛度光陰。為了奴役漢人,清政府對科舉考試的內容進行了嚴格的約束。清代科舉制度日漸衰落,弊端越來越多。雖然清朝統治者對科舉作弊的懲罰非常嚴厲,但由於科舉制度本身的弊端,作弊愈演愈烈,科舉制度最終消亡。

即使在科舉被廢除後,它仍然在中國社會留下了許多痕跡。比如孫中山創立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五權分立,其中的“考試院”源於中國的科舉傳統。此外,在中國大陸的高考中仍然可以看到科舉考試的壹些習慣。比如分省錄取,將試卷擡頭與考生身份信息綁定,防止考官與考生串通,將高考最高分稱為狀元等。,都是科舉考試的殘余。

  • 上一篇:公司要求產假員工寫自己的想法有什麽要求?
  • 下一篇:K287次列車經過車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