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孝的起源是什麽?

孝的起源是什麽?

“孝”字起源於中國古代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本義是“孝為先”。儒家正統認為“孝”為百行之首,《論語》說:“孝為仁之要義!”

孝是中華民族兩個基本的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壹,另壹個是忠誠。千百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分人和動物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不是聖人提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自秦漢以來,中國建立了壹個多民族統壹的大國,建設和維護它有兩個保證。壹是要保證高度集權的大國有效統治;第二,要讓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和極度分散的農民應該互相合作,減少對立。在全國統壹協調下,他們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跨地區工業建設和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敵入侵,救災防病。如果個體農民從中受益,世界將會和平。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做出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壹家壹戶的基本生產組織,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有向國家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國”與“家”的關系協調好了,天下就有了治,反之亦然。保證國家和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以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裏和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細胞是家庭。所以,相對於忠孝而言,孝是更基本的。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作為理所當然的最高原則。後來到了北宋,張載寫了《明希》,在《孝經》的基礎上把忠孝融為壹體,從哲學本體論的角度形成了完整的孝道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民族價值觀共識。“五四”以來,壹些學者沒有從歷史的角度把孝道作為壹種社會現象和行為來看待。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是罪惡之源是錯誤的,因為不符合歷史現實。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視為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枷鎖。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視道德倫理,同情天下父母之心,所以有“父母不遠行”的古話;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去世後也常常懷念父母的養育之恩。要給自己的孩子做榜樣,有壹個固有的座右銘“父在看其意,父不在看其行,父之道三年不變。”孩子壹出生,父母就日夜守護著他,努力認真的工作,懂事的時候就要對父母“早上困”。設身處地,照顧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才有“天下父母心”

  • 上一篇:歷史上,太乙皇帝的背景是什麽,他是誰?
  • 下一篇:如何看待清朝的歷史地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