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寧波別名及其歷史淵源

寧波別名及其歷史淵源

寧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朝。

據《編年史》記載:“夏有紫堇國,以赤紫堇山命名,後加城為殷。

“紅紫金山有兩個地方,壹個在今天鄞縣的天童、寶沖壹帶,壹個在奉化。

這就是“陰”這個名字最初的由來。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廢除分封制,設置郡縣制,正式設立殷、陜、三郡,隸屬會稽郡。

據說,當時許多海外人士來到寧波收集貨物和貿易,所以他們把附近的山稱為芝山(在今天的王宇寺附近),並在這裏建立了芝縣。

直是“商貿城”兩個字的組合,意為貿易的場所。

漢朝時,這三郡的範圍大致如下:鄞縣包括現在的城區、奉化的西南郊區和東南地區,郡治在奉化百都;易縣包括江東區以東、鄯善以北的地方,縣治在鄯善;判章覆蓋江北到慈溪壹帶,縣衙在江北區渣山鄉成山渡附近。

從漢代到南北朝,建築和範圍變化不大。

隋朝時,殷、直兩郡都編入句章,郡址在小溪(今殷縣銀江橋)。唐武德時期,改句章為鄞州,不久改稱知縣。

直到唐朝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建立州政府。因附近有四明山,故稱明州,縣分知、奉化、慈溪、翁山(今定海縣)屬明州。

州治始於溪,後移三江口。

元和年間,又在薊縣東部設置望海鎮。

五代時,州縣統壹,知縣改稱殷縣,望海鎮改為望海縣,後改為定海縣(今鎮海縣),象山也劃歸明州。

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設郭昶郡(今定海縣)。

這樣,明州的範圍大致包括寧波的殷、慈、鎮、豐、湘、丁等縣。

唐宋之際的明州是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四明誌》中有記載“海外各國混雜,賈伯交之”。1974何儀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通過寧波港出口。

唐朝在明州設立了專門的對外貿易管理機構——市舶司。

當時從明州上岸朝貢和貿易的有日本、朝鮮和壹些東南亞國家。

在宋代,明州、泉州和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也是中國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夠建造可容納500至600人的大噸位海船。

南宋時明州改為慶元府,元代改稱慶元道。

朱元璋平定方國珍後,它被改為明朝的州府,因為“清遠”的意思是慶祝元朝。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明州的“明”字與明朝的名稱相同,故改為寧波府。

由於當時鎮海縣還叫定海縣,明州離鎮海很近,意思是“定海剔骨”。

這就是“寧波”得名的原因。

  • 上一篇:JD.COM 2065 438+09年度業績財報凈營收達5768.9億。
  • 下一篇:司馬遷寫《史記》花了多長時間?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