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珍珠的形成和定義

珍珠的形成和定義

1717法國自然科學家勒內·阿莫爾發表了他多年研究的成果:異物進入動物體內或動物本身產生寄生蟲等病變。為了保護自己,動物分泌基於碳酸鈣的物質來包圍異物或損傷,並形成類似石頭的物體。這個過程就是珍珠的形成和生長;但是,並不是所有這些主要由碳酸鈣構成的石疙瘩都屬於珠寶玉石學意義上的“珍珠”。鑒於人們習慣稱它為“珍珠”。我們只能認為廣義上的珍珠可以看作是動物為了保護自己而分泌的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塊狀物。

很多動物都有這種功能。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列舉了龍珠、蛇珠、魚珠、鯊珠、龜珠等。,並解釋了“珠”的生成部位:下顎的龍珠、口中的蛇珠等等。報刊上也不時報道,某地有人“生珍珠”,有人“眼裏長珍珠”。1987年5月,18歲的日本女青年美智子因腹痛和下體出血入院。結婚壹年,自信懷孕七個月。醫生檢查時聽不到胎音,就做了剖腹手術。醫生驚訝地發現,送來的是壹顆重1.36kg的“珍珠”,有人出價20萬美元購買這顆“珍珠”。據查索記載,1964年,希臘誕生了壹個“珍珠胎兒”。其實這些都是以碳酸鈣為主的有機團塊。

Reno Amore的研究證明,軟體動物分泌“珍珠”的功能最多,只有貝類軟體動物才能分泌珠寶玉石學意義上的珍珠。所以,珠寶學中所謂的珍珠,應該定義為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外面包裹著壹層光滑的珍珠層的堅硬物質(圖22-1-1,圖22-1-2)。“光滑的珍珠層”尤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珍珠才符合珠寶玉石學的四要素,並不是所有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塊狀物都能被命名為珠寶學意義上的“珍珠”。珠寶行業的人習慣把沒有珍珠光澤的“珍珠”稱為“骨珍珠”,上面提到的很多廣義的“珍珠”都屬於“骨珍珠”的行列。

圖22-1-1沙子等異物侵入貝類體內形成珍珠。

圖22-1-2吸蟲寄生形成珍珠

1—外套膜側面的上皮細胞;2-血細胞;3-珍珠層;4-珍珠囊上皮細胞;5-結締組織;6-吸蟲的殘留核;7-吸蟲的咽喉;8—吸蟲消化器

  • 上一篇:文科生的浪漫文案——歷史類文章
  • 下一篇:哪個鼠標品牌最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