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曲靖文化藝術

曲靖文化藝術

二川片

又叫大小片,大片是炎龍之片,小片是包子之片。叢堡子碑立於東晉藝兮元年,即元亨四年(公元405年),叢龍巖碑立於南北朝劉崧、大明二年(公元458年)。之所以分大小,是因為形狀有差異。龍臉碑高3.38米,寬1.46米,有927個大字。墓主人閆隆死於665,438+0歲。寶子碑只有1.85米高,0.71米寬,403個大字。墓主人包子才23歲。然而,這兩座紀念碑並沒有什麽不同,它們都以其作品而聞名。碑文中描述的爨氏,是漢末至中唐數百年間雲南的統治者。他統治曲靖,是天下領袖的太守,擁兵自重。因為他遠離中央王朝,實際上是雲南王。劉宋初,內部鬥爭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彜族先民烏蠻為主,西部以傣族、壯族、納西族先民白蠻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夷姓逐漸從“南方最流行的姓”變為各部落的姓,而二桂碑則是爨氏統治的鼎盛時期。小紀念碑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曲靖壹中校園內,1937有仰慕它的人修建了壹座“紀念碑亭”來保護它。小言碑的書法風格是由隸書向楷書過渡,但也充滿了篆、隸書、行、草、楷書的趣味。

大碑的全稱是“宋代龍翔將軍保護的校尉寧州刺殺郡使侯堯之碑”。殷碑上除文字外,還有許多銘文,是研究雲南地方歷史,特別是爨氏家族史的重要文物。原碑在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東南20裏的鎮遠堡。清朝道光年間,雲貴總督阮元在壹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現了它,後來被當年的知府邱俊恩保護起來,至今還在鎮元寶小學。

爨鄉古樂

爨鄉古樂是壹種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樂。洞經音樂是雲南特定歷史和社會的文化產物。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9年),隨著佛教的盛行,人們世界觀、人生觀的變化和生活習俗的要求,《文昌大東仙經》的經文被填充到壹些曲調中作為歌詞,故稱《洞經》。

  • 上一篇:張朝陽說搜狐已經被救了,那怎麽盈利?
  • 下一篇:細數獨具特色的海南特產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