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武漢名字源於哪個朝代?

武漢名字源於哪個朝代?

武漢有的武昌、漢陽和漢口在歷史、規模和發展速度上各具特色。

武昌的名稱始於東漢末三國初。為了與劉備奪取荊州,孫權於公元221年將都城從建鄴(今南京)遷至鄂縣,改稱“武昌”,意為“以武治國,人丁興旺”。武昌的名稱與今天的鄂州市互換。據考古發掘,武昌是古人居住的地方,如新石器時代水果湖的鷹臺、南湖的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徐家墩、棋墩等。

舊社會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幣為主。武昌的陶瓷被稱為英塞拉頓。此外,武昌最值得註意的是黃鶴樓的反復興衰,從三國時期至今已歷經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格,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的起源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有雲:“水之北為陽,山之南為陽”。古代漢陽位於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地陽而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隋大業二年,漢津縣改為漢陽縣,漢陽之名始。唐朝縣治遷至漢陽市後,發展迅速。

漢陽,尤其是鸚鵡螺島壹帶,歷來是長江中遊商船分布的地方。唐宋元明時期,商業手工業非常繁榮。同時,漢陽也是壹個旅遊勝地。漢陽歸元寺是武漢保護最好的佛教叢林,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的築城同時開始,距今約1800年。

歷史上,漢口和漢陽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是同步發展的。直到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至少改道八次),漢口才獨立發展起來,至今只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和漢口很早就修建了城墻,被視為郡縣統治的地方。

漢口迅速成為壹個新的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超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鎮,在海外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和運輸業相當發達,已成為中國內河第壹大港。有“十裏帆靠城,萬燈通宵”(吳齊石)、“居民商賈滿溢,為楚第壹繁華之地”之景。頗能體現其盛況。清朝乾隆年間,漢口更是繁華天下,唯有“鹽務也天下第壹”。

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在漢口修建了張公堤。這條大堤為後湖地區逐年降低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為原本狹小的漢口擴建提供了便利條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和漢口(隸屬漢陽縣)合並為首都,命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組成的“武漢城”只有74年的歷史。

  • 上一篇:圓的面積求導圖
  • 下一篇:黃石鎮的歷史沿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