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魏源和魏源簡介。

魏源和魏源簡介。

原維

(1794 ~ 1857)晚清思想家。原名元大,字默深,字墨生,字韓石。湖南省邵陽縣隆回人。晚年信佛,傳承法名。嘉慶十九年(1814)進京修國子監,學習漢學、宋學和《公羊傳》,向龔自珍學習古字。

嘉道之時,清朝已經進入沒落的世界。魏源以天下為己任,強調經世之學,力圖使國家富強,從而成為晚清的先驅。他從研究王守仁心學轉向研究現代文學中的經學(見今天的文學流派),目的是“經世致用”。痛惜充斥朝野的考據學風和理學空談;指出國學“堵塞天下智慧,使其無用”;宋學也是“無所不能為民”。他反對墨守成規,根據《春秋公羊學》提出了“越古越方便”的改革思想。這種思想並沒有被當時的民眾所接受,所以在道光二年(1822)後屢遭失敗。

道光初年,魏源曾擔任江蘇政使、巡撫幕僚,主持禦經編纂,對航運、水利提出諸多建議,堅持以航運代替河運,重申“唯有航運才能重建東南民力,航運才能培育國家元氣。”道光八年,入京任內閣大臣,因其整頓時局、挽救時弊的學識,與同為官員的龔自珍齊名,人稱“龔為”。先父失僑揚州,深得兩江總督陶澍的重托,極力稱贊陶澍以投鹽之法整頓淮北鹽務。法國到淮南後,淮南鹽場增加了幾十萬,每年出納五百萬兩百萬。推動兩淮鹽法改革是魏源對當時鹽政的重要貢獻。

鴉片戰爭爆發時,魏源曾被欽差大臣於謙聘為浙江軍務參贊。兵敗,憤時事,寫成《吳聲紀》十四卷。他對自己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深感慚愧,試圖從清初開始,以武來鼓舞民心士氣,重振國威,抵禦“英洋”,並提出了壹些具體的強國建議。針對積弊,主張開源節流,整頓財政,在兵餉上“收金換幣”;於主張修黃河故道,引於大清入海。在朋友林則徐的要求下,借助歷代史籍和二人的記載,將索林譯編的《泗州誌》編為50卷,後增至100卷。《海圖》最早介紹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情況,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做到“師夷長技以制夷”,說明魏源是中國近代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先驅之壹。

  • 上一篇:如何正確有效地學習政治...是急需的。
  • 下一篇:現代教育史上哪位教育家第壹次試圖將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哲學的基礎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