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

壹個傳說是...

據傳說,春秋時期,晉朝的兒子重耳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放途中,他在壹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站不起來了。重耳在皇宮裏長大,不能吃野菜。其中壹個服務員叫解直推。他從大腿上切下壹塊肉,做成了湯給重耳,說是麻雀湯。重耳喝了之後甚至稱之為美味。後來,當他在路上時,重耳發現介之推壹瘸壹拐的。經過詢問,他才明白真相。重耳深受感動,答應回家後獎勵介之推。

十九年後,重耳成為君主,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他即位後,文公壹開始獎勵了陪伴他流放的功臣,卻忘了介子推。很多人抱怨介子推,勸他佩服。然而介子最看不上那些爭功的人。他收拾好行李,和母親悄悄去了綿山。晉文公聽了,羞愧難當,親自帶人去問介休,但介休已經離家去綿山了。

有人抱怨,所以他寫了壹首詩來諷刺晉文公的忘恩負義。這首詩在街上傳開了,很快就傳到了晉文公的耳朵裏。晉文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親自帶著大臣們到綿山面見介之,把他推出了山為官。傑誌沒能把他推出去。趙帥、胡琰等人十分嫉妒,便設下詭計,告訴晉文公,介之推是個孝子,為了母親的緣故,必須下山。

晉文公不知道這是壹個詭計,但趙書、胡巖等人四面燒山,火遍綿山,卻沒有介子推。大火被撲滅後,人們發現介子推背著他的老母親已經死在壹棵老柳樹下。晉文公哭著說。下葬時,我在壹個樹洞裏發現了壹本血書,上面寫著:“願我的主人永遠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壹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帶領大臣們爬山祭奠。他發現老柳已死,復活了,就給它起了“清明柳”的稱號,告訴了世人,於是把寒食節後的這壹天命名為“清明節”。

擴展數據:

後續發展

清明節結合了寒食和上思兩個節日和習俗,在宋元時期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禁絕寒食的習俗與上思郊遊的習俗活動相結合的傳統節日。明清兩代大體上繼承了前代的舊制度,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了它作為春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節日的地位。

民國時期,在清明節這壹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外,植樹也被確定為壹項常規項目,這其實只是官方對悠久的植樹民俗的壹種認可。受漢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有清明節的習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清明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百度百科-解之推

  • 上一篇:香港和深圳的分界線是什麽?
  • 下一篇:涇川縣屬於哪個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