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

 全詩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體與 散文 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感情強烈,壹唱三嘆。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氣象宏偉,境界闊大,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深受學者好評,被譽為“奇之又奇”之作。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壹

 教學目標:1、品味詩歌精彩的語言。

 2、學習想象、誇張等藝術手法。

 重點難點: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教學過程:

 壹、導語:時間穿越千年,而今唐詩依然被我們吟唱。這燦爛的詩園中,有壹個人曾為唐詩樹起壹面獵獵大旗,引領唐詩走上了浪漫主義的高峰。他就是詩仙——李白。

 因為李白有顆狂放之心,所以他只須把胸中那口氣噴出便成就華美的篇章。

 於是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壯闊;

 於是有“仰天大笑出門去”得意;

 於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他的詩中更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飛瀑;以及他的危樓摘星,他的夢飛吳越無不讓我們感受到想象之奇妙。

 所以也只有狂放的李白,能舉起詩歌的火炬,來照亮輝煌壯麗的唐代文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被人稱為“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也”的詩篇《蜀道難》,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詩風。

 展示教學目標。(課件展示目標)

 1、品味詩歌精彩的語言。

 2、學習想象、誇張等藝術手法。

 三、向大家介紹三種讀詩 方法 :

 (1)響讀——放聲朗讀,初感文意。

 (2)品讀——領悟語言、學習寫法。

 (3)吟誦——入情入境,審美體驗。(課件展示方法)

 四、響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感知詩歌大意。

 標出自己讀不準的字詞。

 明確字詞的準確讀音。(課件展示字詞學生讀)

 2、請大家簡單 說說 詩歌寫了什麽內容,談談對印象最深的詩句的理解。

 (學生交流展示)

 ——大家初讀此詩,感受到了蜀道的雄奇險峻,體會到作者對朋友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勸誡。詩中想象、誇張的大氣,讓人讀之難忘。

 五、下面老師範讀課文,初步體會詩歌的情感。

 3、找出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詩句,並解說。(學生交流)

 (在文中三次出現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句子 。)(課件展示)

 ——大家對這幾句詩歌感情的把握還是比較到位的。這壹唱三嘆的句子,讓我們有壹種獨特的體驗。“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篇感嘆詞連用,直抒胸臆,極力誇張。蜀道之高盡現眼前,讓人驚嘆不已;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蜀道之險,讓人又驚又怕,畏懼不敢前行;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劍閣“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面對地勢兇險,戰禍慘烈,人只有嘆息之情,作者也只能為朋友擔憂了。

 讀至此大家已初感詩文用語之奇。

 (明確嘆:高(驚)

 嘆:險(懼)

 嘆:兇)(憂)(板書)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二

 課標分析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詠,在誦讀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內容、表現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教材分析

 《蜀道難》是李白借用樂府古題,展開奇偉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壯麗雄險的山川,詩中感慨豐富,詩意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詩中的描繪,既是蜀道之景,又是作者心中的意象。詩中的感慨有山川險阻之嘆,又有人生坎坷、功業難成之慨。《蜀道難》壹課是壹篇色彩絢麗、想象奇特的盛唐詩歌。其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詩歌的主旨,難點在於讓學生通過分析詩歌所采用的藝術手法來鑒賞詩歌。

 學情分析

 高壹的學生,閱讀的古體詩並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會產生畏難心理,對課文不感興趣,讀不下去,或者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由於學生對詩歌的藝術手法分析有困難,所以,老師在講時要註意循序漸進。

 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重點字音、字義、字形,整體感知全詩的內容,了解詩人李白的生平和創作。

 2、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誦讀品評賞鑒,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學會鑒賞詩歌,並掌握壹些常用的藝術手法,如誇張、想象、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等。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寓於詩中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走近李白的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體味其對待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探究詩歌的情感主旨,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感受“盛唐氣象”。

 2、 難點:鑒賞詩歌,體會其藝術特色,探究李白豪邁、飄逸、浪漫的詩風的形成。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多媒體影音

 教學課時

 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壹、 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把詩歌中的字音、字義以及詩歌脈絡都梳理清楚了,明白了詩歌先後寫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險以及戰禍之慘烈,大家快速地在腦海中回憶壹遍。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蜀道難》。(板書:課題、作者)唐代詩評家殷璠曾評價《蜀道難》是“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那麽這首詩究竟奇在何處呢?這節課我們就從手法和意蘊這兩個方面來看看這首詩到底奇在何處。

 二、 過程

 1、 誦讀 文章

 師:我們先來品讀揣摩詩歌的手法之奇,先來看第壹節。上節課我們講了第壹節寫的是蜀道之高(板書),那麽這壹節是如何來寫蜀道之高的,用了哪些手法來寫呢?現在請大家自由朗誦第壹節並思考這個問題。

 生朗讀第壹節。

 師:好,讀完了,給大家壹點時間思考壹下,剛剛老師的問題是第壹節用了什麽樣的手法來寫蜀道之難。

 生:誇張、想象、用典……

 師:好,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現在呢,我們壹起來看第壹節,老師先挑幾句,我們壹起來賞析,之後,再由大家補充。先看老師挑出來的第壹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有沒有采用什麽手法?

 生:誇張,說蜀道之難比登上青天還難。

 師:對,說蜀道之難比登上青天還難,極言蜀道之難。好,我們接著來看這壹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句話用了什麽樣的手法?大家可以結合課下註釋看壹下。

 生:這句話是用典,采用了五丁開山的神話 傳說 ,寫出了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師:說的很對,所以這句話呢,是用典的手法,說具體點就是用到了神話傳說。那麽老師要問了,第壹節裏還有沒有其他用到 神話 故事 的句子呢?

 生:“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也采用了神話,是六龍回日的神話,寫出了蜀道之高。

 師:大家覺得他補充得對嗎?

 生(齊):對。

 師:沒錯,這兩處都采用了神話故事。前者寫出了歷史上開蜀道之難,後者寫蜀道之高,連太陽神見了都要繞道行駛,兩者都表現出了蜀道的難。作者采用這兩個神話故事,使得詩歌的意象也顯得闊大雄奇。好,到這裏,老師想問大家,神話故事是不是真實的呢?

 生:不是。

 師:那是不是詩歌中的所有描寫都是不真實的呢?

 生(齊):不是。

 師:嗯,那同學們找壹找,看看第壹節中有哪些實寫。

 生1:“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是實寫。

 師:對,那麽既有虛寫又有實寫,這是什麽手法?

 生(齊):虛實結合。

 師:對的,虛實結合。虛實結合,使得趣味、詩韻倶存,使詩歌內涵豐富,意境也十分闊大。好,我們接著來看這壹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這句話用了什麽手法?

 生:……

 師:老師先給大家分析壹下,課下註釋說,黃鶴是壹種善飛的大鳥,猿猱也是壹種善於攀援的動物,但是這裏卻說黃鶴飛不過去,猿猱也“愁攀援”,這是什麽手法呢?

 生:誇張。

 師:對,好,我們再來看這句話還有沒有用到其他的手法。詩人沒有直接寫山勢之高,也沒有直接說人行走很艱難,而是通過黃鶴和猿猱都飛不過去或者攀不過去,來說山之高,這是什麽手法?

 生:側面烘托。

 師:說的很對,用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援來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並沒有直言蜀道之高以及人行走之艱難,所以是側面烘托的手法。我們接著來看這句話:“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大家看看課下註釋,上句中的“捫”是摸的意思,“歷”是從中間穿過,“仰”是仰著頭,“脅息”是屏住呼吸;下句中,“以手撫膺”是用手摸著胸脯,“坐長嘆”,徒有長長地嘆息。這整句話實際上是寫登上頂峰以後的情形,我們來看,“捫”、“歷”、“仰”、“以手撫膺”是不是都是動作描寫啊?“脅息”和“長嘆”我們不能從動作上看出來,但是可以從神態上看出來,這句呢,其實是用了壹種摹寫神情、動作的手法,這種手法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我們說簡單壹點,可以叫做細節描寫。詩人通過摹寫包括手摸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壹系列的動作、神情,使得其困危之狀猶在眼前。那麽,老師想問大家,詩人能真的“捫參歷井”嗎?

 生:不能。

 師:對,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捫參歷井仰脅息”,大家翻譯壹下這句話。

 生: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觸摸星星,甚至要從它們中間穿過。

 師:嗯,課下註釋寫得很清楚,我們看壹下,詩人不可能“捫參歷井”,但這裏他卻說自己在山上能夠“捫參歷井”。這是什麽手法?

 生:想象。

 師:對,這是詩人奇特的想象,以表現蜀道之高。好,到這裏,我們已經基本看完了第壹節。大家有沒有想補充的?

 生:老師,“猿猱欲度愁攀援”也用到了擬人的手法。

 師:對,說猿猱“愁”,嗯,補充得很對,這壹點老師忽略了,大家要註意壹下。好,如果沒有要繼續補充的,那我們來 總結 壹下第壹節,第壹節用了誇張、用典、側面烘托、虛實結合、摹寫神情、動作、想象、擬人(板書)的手法。好,看完了第壹節,現在我們就壹起進入第二節,我們知道第二節寫的是蜀道之險(板書),那作者是怎樣來寫的呢?_ 妳給我們讀壹下第二節把,大家在聽他讀的時候要註意思考這裏面的藝術手法。

 生:問君西遊何時還……

 師:嗯,讀得不錯,聲音洪亮,情感到位。我們壹起來鑒賞壹下吧。還是老師先挑幾句,壹會大家補充。先看老師挑的第壹句:“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大家讀完這句話有什麽感覺?是不是感覺列了很多景物啊?大家找壹找,有哪些啊?

 生:悲鳥、古木、林、子規、夜月、空山。

 師:對,大家數壹數,壹個列了六個景,詩人有什麽用意呢?悲鳥、古木、林等這些景物大家都容易看明白,那麽子規呢?老師給大家介紹壹下吧。子規於暮春、初夏時日夜啼叫,鳴聲淒悲,關於它,有這樣壹個故事,說它是周朝末年蜀君杜宇即望帝冤魂所化。杜宇國亡身死,魂化為鳥,思國念家,暮春啼苦,以至於口中流血,於是人們又稱子規為杜宇、杜鵑。在古代詩文中,子規成了代表冤屈、悲苦的象征性意象。所以,大家以後在賞析詩歌的時候看到子規這個景物或者說是意象,就應該知道怎麽做了吧。好,了解了子規,我們再回到剛剛大家找出來的景物,我們發現,鳥、木、月、山這些意象前都加上了修飾語,那麽這些修飾語有什麽作用呢?

 生:渲染了壹種悲涼的氣氛。

 師:說的很對,詩人用子規這個意象,再加上悲鳥、空山等壹系列帶有傷感色彩的景物構成了壹幅冷色調畫面。鳥的號叫,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壹樣荒寂無人,從而營造出了壹種淒清的氣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蜀道艱險的慨嘆。那這裏用了什麽手法?大家發現了嗎?

 生(齊):借景抒情。

 師:是的,借景抒情,通過景物表達了自己對蜀道艱險的慨嘆,所以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好,我們再來看看後文,“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這裏也列了很多景物,大家先找壹下。好,有哪些景啊?

 生:連峰、枯松、絕壁、飛湍、瀑流。

 師:對,大家看壹下這些景物,前三個跟後兩個有很明顯的區別,妳們發現了嗎?

 生:前三個是靜,後兩個是動。

 師:說得對,那有動有靜,是什麽手法啊?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三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如意境、聲韻等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誦讀品評賞鑒,體會想象、誇張的藝術特色

 3.情感培養目標:讓學生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

 教學重點和難點

 壹、教學重點:

 1、從學習詩歌的朗誦入手,領會詩歌循環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

 2、借助於“剝皮抽筋”法,探究本詩情感主旨

 3、本詩語言及藝術手法鑒賞,體會李白豪邁飄逸浪漫詩風的形成

 二、教學難點:

 1、鑒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

 2、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法

 3、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4、多媒體影音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

 天地是怎麽形成的?(盤古開天辟地)可是在我們西南部有壹個傳說,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沒法和天合起來,於是她便把地折疊起來,形成了高山、低谷,這樣天地就吻合了也許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嶺給了人們靈感,讓他們創造了這個神話,也許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給了我們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以靈感,讓他創作了詩歌《蜀道難》(PPT展示)

 說起《蜀道難》唐代的詩評家殷番評價這首詩是“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究竟這首詩奇在何處,今天,我們就通過誦讀和鑒賞***同感受詩歌的奇特之處

 二、誦讀感知風格之奇(PPT展示)

 1[活動]? 下面先請大家聽壹遍老師誦讀,聽的時候註意感受詩歌風格

 2[活動]? 生誦讀

 3[提問]? 通過通過誦讀和聽讀感受這首詩歌又怎樣的風格?

 [明確]? 雄渾、豪放

 4 [活動] 誦讀詩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渾豪放的風格(PPT展示)

 5 [提問] 主旋律是那幾句話?在詩中出現了幾次?

 [明確] 噫籲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zī)嗟

 6? [活動]指導誦讀,感受詩風

 樂府詩大多具有詠嘆的意味這首詩言蜀道之險,有“風人之義”,詠嘆的意味尤濃,誦讀時必須把握這個基調,才能再現詩中的意境下 面試 分層加以解說:

 ①“噫籲……難於上青天”

 這兩句統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 文化 的句子,表明這是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噫籲”是驚異之辭“危”“高”,壹義重出,極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後,再用升調讀“難於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蜀道能使紅潤的臉色枯萎,應讀出害怕的感情,聲音也應該越來越低沈

 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沈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後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人深思

 [小結] 通過對主旋律的誦讀,詩歌壹唱三嘆的風格就體現出來了

 三、品讀涵泳意境之奇

 歐陽修這樣評價《蜀道難》“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落筆生雲煙”(PPT展示)李白的這種於眾不同的風格是如何通過語言來營造的,他反復詠嘆蜀道難,蜀道到底難在哪兒?請同學們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個角度突出了蜀道難,選擇妳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賞析,註意句子所用的表現手法

 1.賞析第壹小節

 (1)[提問] 第壹處的難是從什麽角度寫蜀道難的?

 [明確]第壹處“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中的“難”主要是說山勢之高

 (2) [提問] 哪些句子可以體現這壹特點?選擇妳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壹句來鑒賞壹下

 [參考] ①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龍回日”的神話故事,作者還用了上下對舉的方式說明蜀道難行寫出了山勢之高,綿延接天萬仞之深,極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寫得令人心驚肉跳

 [小結] 主要用了神話,突出了蜀道的高峻,連太陽神見了它都要繞道行駛,意象可謂闊大雄奇

 ②“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巧妙地化用“五丁開山”這個神話傳說故事,寫出了開蜀道的難寫出了古代人與自然的鬥爭和改造自然的強烈的願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難這句話顯得很有氣勢,寫出古代勞動人民在劈山架路的過程中的悲壯的業績而且這句話還運用了傳說故事極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③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第二句寫出了蜀道山勢迂回,地勢極為復雜,是壹種會讓人迷惑的山路,走進去就像迷宮壹樣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盤旋曲折的特點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蜀道難》教學設計

2. 高中《蜀道難》精品教學設計範文5篇

3. 蜀道難教案

4. 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秦腔》教案

5. 蜀道難優秀教案

6. 人教版高壹語文必修三蜀道難原文及翻譯

7. 高中語文《蜀道難》名句默寫大全

8. 李白蜀道難原文|翻譯|賞析|教案|朗誦|練習題

9. 高二語文必修3《蜀道難》知識點

10. 高中語文文言文《逍遙遊》優秀教學設計

  • 上一篇:防災科技學院轉專業
  • 下一篇:大同大學的海上依稀大同夢——上海大同大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