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汶川重建時事3讀後感1000-2000字怎麽寫

汶川重建時事3讀後感1000-2000字怎麽寫

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為奪取抗震救災全面勝利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在高校積極宣傳和學習抗震英模事跡,大力弘揚萬眾壹心、眾誌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精神。以此為契機,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推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必將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壹)進壹步豐富教育內容,突出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等教育,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汶川災後重建過程中,13億炎黃子孫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和衷***濟,全力援助災區的友愛奉獻真情,災區人民在無情的災難中自救和互救中表現出的不屈精神和患難與***的手足之情,以及無數戰鬥在抗震救災第壹線的救援人員不畏艱險、舍己救人的人道大義,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所爆發出的生生不息、無往不勝的凝聚力。當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就要充分利用災後重建在全國所營造的團結奮發的氣勢和氛圍,抓住有利時機在大學生中宣傳抗震救災英模事跡,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讓他們在感受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壹線指揮救援、慰問和鼓舞災區人民所展示出的“全心全意愛人民,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執政為民”理念的認識中,增強對黨的信任和對國家的忠誠;在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壹心,群策群力,***克困難所昭彰的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的認識中,進壹步強化對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熱愛和擁護;在對災區受困同胞所表現的挑戰生命極限的不息精神和為了保護他人的生命而寧肯犧牲自我的獻身精神思考中,懂得生命的彌足珍貴和感悟人生的價值真諦,進而倍加珍惜生命的存在。(二)創新教育形式與載體,充分利用災後重建中湧現的先進人物及熱點事件,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災難是壹場生死時速的較量。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壹幅幅雄壯的賑災畫面,壹個個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無壹不是激勵廣大人民和教育學生的生動教材,它深深地鐫刻在人民心中,不斷考量著人們的心理和錘煉著人民的靈魂,並不斷地把災後重建推向前進,引向新的勝利。高校作為傳承文明、培養人才的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織,在感知社會、引領時代的存在境遇中,密切關註社會熱點,緊跟時代步伐,既是當代大學的神聖使命與職責,也是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以災後重建為主題的眾多題材,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為我們開辟新的教育渠道和載體,擺脫方法簡單、形式單壹的被動教育局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供了歷史機遇。比如,調動他們誌願參加災後重建支援活動,親歷災區作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災區人民的生活疾苦,認識到災害後重建工作的艱巨,激發他們熱愛人民之情和增強他們勇挑重任的責任之心;讓他們撰寫災後重建的心得體會和思想匯報,激蕩思想,陶冶情操,深化靈魂。采取這些措施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必將進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增強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三)建立應對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面最廣的特大災害,由於強烈余震的頻繁發生,地震向次生層的轉移性,加之它的不可預測性,致使災區人們產生了壹定程度的恐慌和不安,這種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在災區的高校中存在著。對地震爆發的時間、地點以及烈度作出精確預測是世界公認的難題,但我們在制定應對地震等突發事件的緊急應對方案和措施上卻大有可為。高校應以此為契機,因勢利導地利用此次應對地震災害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冷靜反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在充分借鑒黨中央、國務院在應對突發事件快速應對機制和積極學習某些院校所采取的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切實建立起應對諸如地震、洪澇、風暴、高溫、“非典”之類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預警體系與機制。其中包括面對突發事件的緊急避險、有效自救、安全轉移和安置等避險預演機制;對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以及相應危害等信息的及時傳播與公開的信息發布機制,突發事件中維護學生學習、生活、娛樂及休息的後勤保障體系;突發事件中對學生的恐慌和煩悶的心理幹預與疏導機制。通過以上預警體系演練與完善,暢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突發事件和非常時期的運行機制,增強大學生的危機意識和突發事件中的應對能力,實現教育與管理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學生,貼近生活,提高針對性和感染力,有效發揮其在突發事件中維護穩定、凝聚力量、社會動員的效能與價值。來源:大觀周刊

  • 上一篇:去東北神學院 不參加考試能去上嗎?
  • 下一篇:李晨演過的電視劇電影有哪些 李晨個人資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