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望洞庭教學設計初中

望洞庭教學設計初中

  教材分析

 《望洞庭》中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壹幅風景優美的洞庭湖秋夜圖。

 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那麽和諧,平靜的潭水,如壹面沒經過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裏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裏盛放著壹枚青螺。

  學情分析

 《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壹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學生已經積累了壹定的詩詞,對學習古詩詞也有了壹定的方法。教學的程序可按照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像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的步驟進行。另外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壹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註意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境中快樂的學習。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望洞庭》壹詩所描繪的景色。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安排

 壹課時

  教學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配套朗讀音頻

  教學過程

 壹、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壹個“詩句接龍”的小遊戲,老師說詩的上半句,看誰能最快說出詩的下半句。(“明石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飛流直下三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大家回答得真棒!那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小遊戲中這些詩句有哪些特點呢?

 生:山水詩

 2.揭題釋題

 詩人遊歷了名山、名水之後,詩興大發,為了留住眼中的美景,於是寫下了這些山水詩,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看看他眼中的山水之美吧。請同學們跟老師壹起書寫課題。(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

 3.了解詩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詩以律、絕為主,樂府小章尤為著名。有“詩豪”之稱。

 主要作品:《陋室銘》《浪淘沙》《石頭城》等。

 4. 介紹洞庭湖

 師:通過題目有誰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裏的景呢?

 生:洞庭湖

 師:那洞庭湖在哪呢?

 生:湖南省

 師:那妳們是怎麽知道的呢?

 生:由書上的註釋知道的。

 師:孩子們真是善於搜尋有用的信息,真棒!

 師出示PPT尋找湖南省,並介紹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嶽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師:現在我們就壹起來欣賞壹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圖片。)同學們妳們看到了哪些景象?

 生:晚霞、湖水、山、鳥……

 師:那妳們能用壹些詞形容壹下妳看的景物嗎?

 生:波光粼粼、夢幻迷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 、月色朦朧……

 師送壹組詞,出示PPT ?水天壹色、湖中有山、水平如鏡、朦朦朧朧、水鳥翺翔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詩

 師:今天我們就壹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讀全詩,註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

 ⑴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妳覺得他的字音讀準了嗎?

 ⑵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3.讀出節奏

 ⑴我們讀詩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還要讀出詩的節奏,下面請看黑板,請大家自由練讀,邊讀邊試著畫畫小斜線吧。指生讀。

 ⑵有壹個人,她很厲害,很會讀詩,同學們想去見識壹下她的本領嗎?請大家仔細傾聽。出示朗讀音頻 ?。同學們有信心比她讀得好嗎?先自由地練習壹下吧!指生讀,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自讀自悟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式,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詩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上問號。(聯系插圖;串聯詞意;發揮想象;反復讀詩)

 2.交流反饋

 看著大家剛剛激烈的討論,肯定有不少收獲,那麽誰來說說妳對詩句的理解?請同學們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後說說這句詩是什麽意思?

 3.古今對比讀

 師:剛才幾位同學描述得可真美,來,我們壹起將這美麗的景色吟誦出來。出示PPT

 古文 今文

 女生:湖光秋月兩相和 男生: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相互映襯

 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面風平浪靜,如同壹面沒經過打磨的銅鏡。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壹青螺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壹片翠綠,恰似白銀盤裏托著壹只小小的青螺。

 四、感悟詩境

 師:整首詩以精煉的語句向我們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那麽劉禹錫在《望洞庭》這首詩到底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麽呢?(學生上黑板畫)

 1.湖光秋月兩相和

 師:誰來讀讀第壹句。 ? 生:讀

 師:詩人是在什麽時候欣賞的洞庭湖美景的呢? ? 生:秋天的夜晚

 師:妳是從哪知道的? ? 生:從“秋月”壹詞。

 師:詩人看到了什麽? ? 生:湖光、秋月

 (板書:湖 月)

 師:那是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呢? ?生: 水平如鏡的湖面, 銀色朦朧的秋月。

 出示圖片:請妳用四字詞語概括壹下妳眼中的美景。(風平浪靜,水天壹色……)

 師:是哪個字把這種水天壹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表現出來的?生:和(板書:和)

 師:來,我們壹起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2.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麽呢?他是怎樣寫的?

 生: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師:是什麽讓詩人聯想到是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生:水平如鏡的湖面。

 師:把湖面比作鏡子似乎沒有什麽奇特之處,同學們在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述,可是作者卻別出心裁的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為什麽要強調沒打磨過的呢?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圖,白天,陽光照在湖面上,給人什麽樣的感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此時,天上的.白雲,岸邊的樹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師:再想想,夜晚,月光沒有陽光那麽亮,灑在湖面上給人什麽樣的感覺呢?(湖面看起來朦朦朧朧、迷迷蒙蒙。)

 師:這看起來朦朦朧朧的湖面能像壹面鏡子壹樣平滑嗎?

 師:那這是壹面什麽樣的銅鏡呢?(未經打磨的銅鏡)

 師: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古代未經打磨的銅鏡是什麽樣子吧。(出示銅鏡圖片)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給人壹種怎樣的感覺?(模糊,朦朧)

 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壹樣。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麽的細致啊,我們也要像他壹樣,在生活中做壹個善於觀察的人。(板書:觀察)

 來,我們壹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朧美吧。(齊讀)

 3.遙望洞庭山水翠

 師: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麽景色呢?誰能把它讀出來?(生讀)在這句詩中詩人著重寫了什麽景物?(生答)(板書:山 水)

 師:這裏的山水有什麽特點?妳能用詩中的哪個字眼來概括出來?(翠)

 師:在皎潔的銀輝之下,山愈顯青翠,水愈顯清澈,山水相互映襯,渾然壹體,這也是壹種和諧之美。誰能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山水之美?(指名壹列讀)

 4.白銀盤裏壹青螺

 師: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想到了什麽呢?(生答)

 師:妳覺得這句詩妙在哪?(生答:……比作……)

 師:這是多麽精妙絕倫的比喻啊,詩人為什麽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看到月光灑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湖面集中到君山這壹點,君山在這湖中就好像…)

 師:讓我們壹起來看看那是怎樣壹幅美景吧。(出示圖片)

 師:詩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啊!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壹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師: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寫下這句詩,妳感受到詩人對洞庭湖懷有壹種怎樣的感情呢?(喜愛、贊美、對大自然的喜愛)

 5.創設情境讀

 師:壹只晶瑩剔透的銀盤裏放了壹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生:白銀盤裏壹青螺。

 師:詩人筆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精妙絕倫的工藝品,給人莫大的藝術享受,詩人可真浪漫啊!

 生:白銀盤裏壹青螺。

 師:精妙的比喻讓人感受到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真不愧被稱為“詩豪”。

 生:白銀盤裏壹青螺。

 考壹考

 看到

 聯想

 比喻

 五小組合作

 1.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讀給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

 3.小小畫家:在妳的畫紙上畫壹畫《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

 4.小小書法家:請將《望洞庭》整齊地書寫在妳的方格紙上。

 六、交流展示

 小組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成果。

 七、布置作頁

 師: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劉禹錫的《望洞庭》,詩人把美麗的洞庭湖描繪出來,讓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還有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典名篇,請同學們下去搜集壹些下節課我們再壹起分享交流。

 八:教學板書:

 望洞庭

 唐 ? 劉禹錫

 湖 月 ? 和

 觀察

 山 水 ? 翠

 想像

 九、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壹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壹幅優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短小,卻感情深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復引導學生朗讀,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註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後再齊聲朗讀。聽完老師的泛讀之後,讓學生再讀詩。在理解詩意的這壹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聯系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方法同桌交流,並進行了古今對比讀。在感悟詩境這壹塊我采取的逐句分析,並重點解釋了鏡為磨的含義,並引導學生掌握詩人整首詩最精妙的地方在於比喻句的應用。最後安排的小組合作展示孩子的喜歡的方面。把空間時間留給孩子。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也存在壹些不足之處。如:在課堂上,點撥引導的太細,應再多留壹些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由於時間關系,小組合作中有的孩子還沒能夠完成自己的作品。處理的太過匆忙。以後還得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爭取壹次比壹次進步。

  • 上一篇:自平衡電動獨輪車怎麽騎行?有什麽技巧
  • 下一篇:五必须五不准是什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