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原文_翻譯及賞析

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原文_翻譯及賞析

人繞湘臯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壹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鷗去昔遊非。遙憐花可可,夢依依。九疑雲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宋代·姜夔《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人繞湘臯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壹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

鷗去昔遊非。遙憐花可可,夢依依。九疑雲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 婉約 , 詠物 , 梅花 , 寫人相思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湘江邊繞著江岸壹直走下去,不覺月亮都快要落下來了。江畔的梅樹橫斜,小小的花枝開放,浸滿了憂愁的漣漪。梅花的壹春幽愁之事有誰知道呢?寒冷的東風吹起。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鷗鳥離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只能遠遠地憐惜那美麗動人的花朵和依依別夢。九嶷山雲霧杳杳,娥皇、女英斷魂哭泣,相思血淚浸透在綠竹枝上。

賞析

這是壹首詠物詞。白石的詠物詞所詠最多的是梅、柳,這是因為其中關合著他的壹段“合肥情事”,他與合肥情侶相遇於合肥赤蘭橋,其地多柳樹,而分手時為梅開時節。夏承燾先生的考證即為:“白石客合肥,嘗屢屢來往……兩次離別皆在梅花時候,壹為初春,其壹疑在冬間。故集中詠梅之詞亦如其詠柳,多與此情事有關。”(《姜白石詞編年箋校行實考》)

張炎說:“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壹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詞源》卷下)並標舉了詠物詞的幾條原則:第壹,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結構上要能放能收,渾然天成;第三,所用典故必須符合題旨;第四,結句必須點明“壹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則衡量此詞,可謂處處吻合。這首詞在調下標明“賦潭州紅梅”,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盛產紅梅,以“潭州紅著稱於世。詞中從詠紅梅入手,但又不拘泥於純粹寫梅,寫梅寫人,即梅即人,人梅夾寫,梅竹交映,含蘊空靈,意境深遠,收放自如,達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壹的朦朧迷離的審美境界。

起句“人繞湘臯月墜時”,點明人物、地點、時間。湘臯,湘江岸邊。屈原《離騷》:“步余馬於蘭臯兮。”註:“澤曲曰臯。”水濱江岸往往是情人幽會的理想場所,加之紅梅掩映,更富詩情畫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詞人寫的不是相聚時的歡樂,而是寫離別後的哀愁。壹個“繞”字,寫出百般無奈,萬種離愁。繞者,徘徊也。“月墜”二字說明其“人”(抒情詩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墜湘臯,環境淒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涼可以想見。第二、三兩句由人及梅,正面點題。林逋《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然詞人不是寫梅影映照於水面,而是寫梅影浸透在水中,著壹“浸”字,感情已很強烈,再以“愁”字形容漣漪,將漣漪擬人化了。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愁人觀物,觸目皆是愁色,這在美學和修辭上叫做移情。詩人寫梅多寫其橫,寫其斜。如蘇東坡《和秦太虛憶建溪梅花》詩雲:“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壹枝斜更好。”詞人這裏不僅寫其疏影橫斜,而且突出壹個“小”字。“花樹小”,壹作“花自小”。小字有嬌小纖弱意。唯其嬌弱,更顯得楚楚可憐,讓人頓起愛心。以上三句用寫意的筆法,描繪出潭州紅梅獨特的品格風貌,奠定了全篇離別相思的基調。

“壹春”三句既是寫人,也是寫梅。它既承上句,進壹步寫梅之愁,又從“幽事”漸漸逗引起無限傷心往事,暗暗點出心目中那個“人”來。梅的“壹春幽事”是什麽?是“嫁與車風春不管”,轉眼間“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白石《暗香》)春殘花落,惆悵自憐,除清風明月外,亦復誰知?“香遠茜裙歸”,是以茜裙女子的歸去,象征梅花之飄零。茜裙,即紅裙。香氣被寒冷的東風吹遠了,而落花仍依戀殘枝,在樹下回旋。此句充滿了奇妙的想像,“香”猶花魂,縹緲而去;茜裙則是由花瓣幻化出來的形象,如在眼前。這個幻化出來的形象,即是白石魂縈夢牽的合肥情侶,這是白石壹生的“情結”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會馬上聯想到分離的情人。那時節春寒料峭,紅梅綻放,他與穿著紅裙的女子在江邊分別。詞人漸行漸遠,回首岸邊,只見那紅裙漸遠漸小,以至成為壹個紅點,就像江邊的壹朵紅梅。……此時此刻,詞人又深情地望著湘江邊上的紅梅,雙眼漸漸模糊,幻化出當年江邊的“茜裙”來。人耶?梅耶?真耶?幻耶?這樣的描寫,是寫物而不凝滯於物,符合上面張炎所標舉的第壹個標準。

過片壹筆宕開,以“鷗去”結束對往事的回憶。詞中本詠紅梅,為何壹下子又扯到江鷗?此法即張炎所雲“收縱聯密”中的壹個縱字,也就是說不拘泥於故實,而要從遠處著筆。鷗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臯這壹特定地點。詞人在江臯徘徊,驚起壹灘鷗鳥;而鷗鳥的拍翅聲又驚醒詞人,使他從迷惘的回憶中回到當前。啊,這壹切原來都是幻覺,往昔的情事就象鷗鳥壹樣飛去了。詞寫到此處,如果繼續從遠處著筆,則失其收縱自如之妙,於是“遙憐”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題,並與上闋的“香遠”遙相綰合,從而構成壹體,深得“聯密”之致。“花可可”,與前面的“花樹小”遙相呼應。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紅點。“可可”和“依依”俱為疊字,且平仄相諧,聲韻極美。

《詞林紀事》引樓敬思語,說姜白石詞“能以翻筆、側筆取勝”。這首詞上闋由梅及人,寫己之相思,下闋始則宕開,幾經翻轉,寫對方之相思。從對方寫來,將兩地相思系於壹樹紅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濃,益轉益深。細細品味“遙憐”以下諸句,即可探知個中訊息。“九疑”三句,看似寫竹,實為寫梅。

在詞人看來,這紅梅之紅,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淚染成的,也即自己戀人的相思血淚染成的。這裏用湘妃的典故,既關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紅梅,以娥皇、女英對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戀人對己之相思,雖從對方寫來,並以側筆刻畫,然卻“用事合題”,非常精當。因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牽合梅與竹的媒介。這也可見白石用典的妙處。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時顯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於故實,用的非常靈活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淳熙十三年(1086年),作者客居長沙之時。潭州就是今天的湖南長沙,南宋時盛產紅梅。這首詞名為詠梅,實為寫懷人之情,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裏、範成大、辛棄疾等交遊。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壹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壹難得的藝術全才。

姜夔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難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宋代·石孝友《蔔運算元·見也如何暮》

蔔運算元·見也如何暮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難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婉約 , 嘆恨離別月沈沈,人悄悄,壹炷 *** 香裊。風流帝子不歸來,滿地禁花慵掃。離恨多,相見少,何處醉迷三島?漏清宮樹子規啼,愁鎖碧窗春曉。——唐代·尹鶚《滿宮花·月沈沈》

滿宮花·月沈沈

月沈沈,人悄悄,壹炷 *** 香裊。風流帝子不歸來,滿地禁花慵掃。

離恨多,相見少,何處醉迷三島?漏清宮樹子規啼,愁鎖碧窗春曉。 婉約 , 寫景抒懷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 壹作:溪頭)——宋代·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 壹作:溪頭) 宋詞三百首 , 國小古詩 , 國中古詩 , 婉約 , 豪放 , 夏天 , 農村

  • 上一篇:無人機如何分類?有哪些類?
  • 下一篇:《百万英镑》读后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