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2009全国1卷理综高考生物答案

2009全国1卷理综高考生物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13小题。在每期)小题给出的是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

A.单基因风险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能增加性遗传病的突然

D .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无影响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严重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疾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幅度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疾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后代隐性性遗传病风险实际上大幅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D错误。

2.右图是某种内部结构以下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

反馈抑制物质

B.戊酸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酸物质在任何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会受到抑制

D。若此有助于使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D。 p>

答案C

解析催化还原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增强的调节作用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是促进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导致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逆向的,当产生产物与酶分离时,酶结构发生多重,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C错误。

3.以下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乳酸积累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培养基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质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答案

解析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乳酸产生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尿溶液、玉米浆、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组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分离中分离的野生型培养基,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变异,然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质菌种,用于生产生产。进入稳定期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对菌体的营养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故C不正确。

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品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种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来自物质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从而可以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植物细胞的繁殖质体融合的过程。紫茉莉枝叶的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杂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应与母本一致,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来自父本的,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故C错误。

5.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 ,假设所有的 F2 植珠再生成活,在 F2 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作物,归档剩余套袋。 假设剩余的每株 F2 的种子数量一致,且 F3 的表现型符合从理论讲F3中表现感病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答案B

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挂钩后,剩下的挂钩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挂钩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F3中感病积分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故选B。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

据答图:

(1)实验结果显示品种桃果实成熟后宽度变化等实验结果。

据答图:

(1)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宽度变化等实验结果。的

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 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破坏变软的保存方法应该是

,因为。

(4)采摘后若要促进成果提前成熟,科采的方法有

和。

(5)一般来说,技术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

答案(1)纤维素纤维素酶果星果胶酶

(2)A

(3)适当降低温度

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苯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藏温度

(5)叶绿素含量低

解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后结构的变化与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含量变化一致与果树工艺中纤维素的含量变化一致,可见,其结构的变化与纤维素和果胶的降解有关,而纤维素的降解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果胶的降解与果胶酶的活性有关。

⑵A品种在成熟后,其纤维素变化比较小,耐贮运。

从⑴的分析可以看出:技术成熟采摘后要破坏软化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适当降低温度,从而延缓效应减缓软化。

⑷采摘后要使作物提前成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适当提高仓库的温度或用苯乙烯处理。

⑸作物成熟过程中绿色变浅是因为叶绿素转变成有了其他色素,从而含量降低。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2H2O2=2H2O O2↑,可以通过观察反映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接下来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产生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和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结果,结果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备用浓度的H2O2溶液,补充水,3.5FeCL3溶液,0.01牛过氧

p>

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只是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0C,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原因是

答案(1 )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及外围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分别②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及外围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加入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产生的快慢。

解析该题要同时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指标原则。

⑴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加入等量且左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加上的补充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③观察现象:3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⑵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释放最快的是加酶溶液的试管,接下来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再次是加补水的试管,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高效催化作用和性。

⑶将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由于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释放O2最快加FeCl3溶液的试管。

33.(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光 → 感受器 → 确定神经 → 下丘脑 → A → 垂体 → B → 性腺 → C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疲劳的和两种调节方式的。蝙蝠中既能完成兴奋,则须进行内分泌的细胞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 ,B,C 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睡眠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 、 和。C进入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睡眠的睡眠。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具有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答案(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反馈

(3)不能鸟产生有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对器官的作用,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解析⑴从由此可见,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进行的调节方式进行,渔业中既能兴奋,可以饲养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⑵从不难看出A是促进性腺激素释放,B是促进性腺激素释放,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

⑶鸟失去了性腺,失去了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器官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34.(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分别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品种间关系是,人与牛的品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 1/3 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供该农场供养的人口将会增加(增长、不变、减少),理由是

答案(1)

(2)无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改变变形、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太阳能CO2

(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段时间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解析

⑴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玉米人

⑵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改造、鸡食玉米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⑶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

⑷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日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段时间散失有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了能量

  • 上一篇:博客是什麽
  • 下一篇: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聽評課小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