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康熙為孝莊皇後辦喪事破了哪些祖制舊例

康熙為孝莊皇後辦喪事破了哪些祖制舊例

康熙帝的至孝也沒有能夠挽救祖母孝莊皇後的性命。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子刻,孝莊皇後永遠閉上了眼睛,結束了她豐富多彩的曲折人生,享年75歲。康熙帝悲慟欲絕,出於對祖母的敬愛與思念,大辦喪事,破了許多祖制和舊例。

割發辮

清制,只有先帝駕崩,嗣皇帝才能割發辮。皇後(包括皇太後、太皇太後)喪,皇帝例不割辮。孝莊皇後崩逝後,禮部以孝端皇後、孝康皇後、仁孝皇後(孝誠皇後)、孝昭皇後喪時,皇帝均未割發辮為例,奏請皇上不要割辮。康熙帝拒絕道:“從前後喪,雖無割辮之例,太皇太後教育深恩,朕不能報,朕已立意割辮。”皇太後(孝惠皇後)聞聽皇帝要割辮,出面勸阻說:“太皇太後不豫時,曾向予雲‘我病若不起,皇帝斷勿割辮。’應謹遵行。”康熙帝還是不聽,毅然割了發辮。

孝服用布

滿洲舊制,國有大喪,皇帝及宗室公以上,孝服俱用素帛(白紡絲)。而這次孝莊皇後喪事,康熙帝壹改舊制,諭令“今孝服俱改用布”。

停靈逾年

滿洲舊俗,“年內喪事不令逾年”,就是棺槨必須在年前移出宮外。孝莊皇後死於臘月二十五日,大臣們議定於臘月二十九日卯時將孝莊皇後梓宮移出宮外。康熙帝認為梓宮在宮內停留的時間太短,令欽天監另擇日期。眾臣仍堅持原定日期,康熙帝反駁說:“爾等所雲忌諱,祇為朕躬。朕殊不避忌。朕前禱天壇,尚欲減朕年以增太皇太後之壽,豈以梓宮逾年發引,顧有避忌之理乎?如有所忌,朕躬當之。否則,忌諱之說虛誕不足信,亦可以破後人之疑,使皆以朕為法也。”康熙帝親自決定於正月十壹日將梓宮移出宮外。

皇帝除夕、元旦不回宮

除夕是壹年之末,素有避忌之例;元旦乃新歲首,天地人協吉之辰,為吉祥之日。按慣例,即使在大喪期間,皇帝在這兩天也要回宮。康熙帝自孝莊皇後有病以來,壹直住在慈寧宮。除夕前,群臣壹再叩請皇帝回宮。康熙帝說:“人主宮殿原多,可以因時移蹕。若在庶民,遭此大故,所居止於壹室,又遷避何所?回宮斷不可行。”又說:“朕不幸當此大故,設太皇太後之變恰遇二十九、三十日,將若之何?亦惟有聚集此處,豈可他避耶?”眾臣又請皇太後出面勸阻,也無濟於事。最後,為了給皇太後和大臣們壹點面子,康熙帝答應移到慈寧宮前院,住在皇子們守喪的帳篷內為祖母守靈,但仍未回自己的寢宮。

皇帝在孝莊皇後梓宮發引後不立即回宮

孝莊皇後梓宮於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十壹日暫安於朝陽門外殯宮。按慣例,梓宮安奉殯宮後,皇帝就應回宮,可康熙帝為了便於祭祀,免去來回奔波之累,想住在殯宮,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和不斷的跪請苦勸。康熙帝堅持己見,在殯宮住了三天。最後在群臣的壹再堅請下,才勉強回宮。但並未回住乾清宮,而是住在了乾清門外的帳篷內,直到正月二十二日行完釋服禮後才回宮,仍居偏殿。

丙辰日不停止奠酒

按照舊制,丙辰日,梓宮前應停止奠酒。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四日為丙辰日。當時孝莊皇後的梓宮正在奉移東陵(遵化)途中。十三日,禮部奏請皇上明日停止早晚奠酒及隨行,皇長子亦應停止;皇太後及妃嬪等,亦應停止往詣,遣王代奠。康熙帝說:“朕素日概無避忌。前在京時,皇太後屢遣傳諭,辰日停止往詣。皇太後之旨,不可違悖,故勉停壹日。今送梓宮至此,不但辰日,雖有甚於此者,豈有停止之理乎?”於是,康熙帝於十四日照舊在孝莊皇後梓宮前奠酒、舉哀、行禮,步隨慟哭仍如前。

忌辰祭祀按四時大祭禮舉行

清初,皇帝、皇後的忌辰(人死的日子)均為小忌,不請神牌,不獻帛爵,不讀祝文。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月,康熙帝以“暫安奉殿,非系山陵,地方既近”為理由,諭令嗣後凡孝莊皇後忌辰致祭,“著照四時大饗禮行”。

  • 上一篇:哪位大哥能告訴我壹些古典文學專業電子書下載網站
  • 下一篇:四六級英語書是幾本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