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漢正街電子商務平臺

漢正街電子商務平臺

近年來不少實體店的經營似乎遇到了困難,客流量與營業收入都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許多實體店主將這壹現象歸咎於電商,甚至不少人得出了電商會摧毀實體經濟的結論。

電商是會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影響實體店特別是商品零售類實體店的營收。

但是,電商並不會摧毀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是實體店,實體店只是實體經濟最末端的銷售端口。

上遊原材料,中端制造,下遊銷售端與貫穿供應鏈的物流,***同組成了實體經濟。

電商實際上就是個電話黃頁,不過提供個尋址導向的信息展示服務,電商不過就是個中介,不過提供個信息撮合服務罷了。

傳統實體店是壹個個分布式的點,是壹個個輻射有限周邊的固定櫥窗,大多只能輻射周圍壹條街道,壹個小區。

除了廣州白馬市場,武漢漢正街等享譽全國的批發市場,大多實體店的輻射範圍,超不過本城範圍。

電商則是將全國全世界無數個固定輻射的點,無數個分布式櫥窗,集約化整合到了壹個終端,壹個廣告板,壹個平臺之上。

這個終端可以是手機平板等手持便攜設備,可以是電腦電視機,甚至可以是廣播。

是的,早在廣播購物時代,電商這壹架構就已經形成了。

電子商務不是有了互聯網才有的模式,小喇叭開始廣播的時候就有了,報紙廣告與電視購物時代就有了。

只是廣播,報紙,電視端口,甚至電腦PC端,都沒有智能手機這壹端口,或者說展示平臺的屬性強。

隨時,隨地,隨身,方便的屬性。

隨著智能化手機的逐步普及,電商才算隨之興起,人人有了手持櫥窗,手持商店,全世界的商品在手中屏幕上就能看見,挑選,又何必去逛實體商店?

逛實體店買衣服只能選購店中陳列的有限商品,只能與老板壹人討價還價。

手上的屏幕中,陳列的可是全世界無數的商品,標示的最終價格與優惠力度,可是無數商家博弈的結果。

電商的方便性是隨時隨地隨身級的,商品陳列展示數量是無極限的,性價比是世界級的,對實體店自然是顛覆性的。

但是,電商只是影響實體店的其中壹個因素,更多造成實體店營收逐年遞減的還是供求關系本身。

因為實體店本身的供應量,就是呈逐年擴大之勢,早已是供大於求了。

早前壹個城市有壹兩個核心商圈,壹兩條著名的步行街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全城市民趕集壹樣,重大消費壹般都是集中在城市中有限的幾個商業區域,其余地方是沒有那麽多商業地產與商業街的。

當時這些城市有數幾個商業街的周邊商鋪,真是可以壹鋪養三代的,因為全城人流量都會集中過來,消費購物集中。

可隨著二十年來房地產的跳躍性發展,無數居民小區與寫字樓拔地而起,無數CBD與新的商場紛紛被建立。

是個居民樓壹樓就設底商,賣商鋪,是個小區就配套建個商場,賣鋪招商。

老城區拆不動了,就開發新區,繼續蓋樓蓋商場,城市擴張現象之下,城市越來越大,商業區越來越多,是個小區都蓋商場,沿街全是商鋪。

二十年房地產大潮之下,商場商鋪實體店數量增長何止百倍,可城市人口增長有那麽快麽?

增長同樣快的是房租,房價二十年最少的漲幅都在十倍,房租自然要隨房價壹路上漲,工資增長也不慢,20年前拿三四百的營業員,時下月薪也有三四千了吧。

可20年前的可口可樂壹瓶3塊,現在還是3塊,二十年前壹件衣服幾十塊,現在還是幾十塊,妳讓實體店老板怎麽辦?

這不單是電商的問題,是時代造就的實體店經營困難,是用工成本,房租成本壹直漲,實體店越來越多,消費者被分流,越來越少之間的矛盾。

實體店是分布式架構,特征是有限輻射,覆蓋僅限於周邊,壹個居民樓就能養壹個士多店。

互聯網同樣是分布式架構,電商卻是將分布式資源做集約化整合,天生帶有壟斷本能,流量只會無限趨向於頭部集中。

壹個李佳奇壹個薇婭,壹個雙11直播帶貨的銷售額就能超過全國其他所有直播帶貨的銷售總額。

電商平臺千萬中小賣家,大部分銷量同樣都集中在有限的頭部商家,競爭實際上比線下實體店有過之而不及。

隨便壹個人都能經營實體店,是大爺還是大媽守店都無所謂,學齡前兒童都會掃碼收錢。

但是做電商不行,電商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是要遠遠優於實體店經營者的,實體店做不過電商,又有什麽奇怪?

電商模式是影響了實體店,但對實體經濟無害,因為 社會 商品零售總額沒變,變的只是消費者從哪買。

消費者減少了實體店購物,改從線上訂購,影響了上遊原材料提供方麽?影響了奶農的擠奶量了,還是影響了奶廠的產量了?

影響的不過是線下賣牛奶的實體店營收罷了,原來消費者十盒奶都在周邊實體店買,現在其中有五盒通過線上買了,消費總額沒變,只是實體店銷售下降了。

但是電商的集約化整合,對上遊原材料提供方,中端的生產制造商,甚或倉儲物流,都是有促進作用的呀。

電商模式更容易整合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更容易流程規範化,物流標準化,在減少流通環節的同時,商品供應流通還更容易溯源,減少假冒偽劣,對實體經濟只有促進,哪來的破壞?

電商模式只有淘汰,淘汰的就是過剩的實體店。

美國機耕農民平均壹人耕種80公頃,小農經濟下的農民有8畝地耕就不錯,本來1個農民就能幹的活,分配了100個人手,多余的99個實際終生都在做著無用功。

沒有淘汰那多余的99,是為了保障 社會 穩定,不是為了適應生產力。

實體店經營者與不少憂國憂民的人呼籲限制甚或取締電商,恰如手工織工想要淘汰新出現的紡織機。

這不現實,應該被淘汰,會被淘汰,被 歷史 證明了的只會是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後生產力,淘汰手工的不是機器,是時代。

表面上看織工是被紡織機淘汰了,實際是紡織機為什麽會被發明出來的時代環境。

就是因為企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勞工福利保障越來越高,又不加班又鬧工會,才產生了對自動化機械臂的迫切需求,才有了孕育智能制造時代的土壤。

因為相比於人類工作八小時都嫌累,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作的機器人,既不要高薪也不要社保,既不鬧工會也不鬧罷工,相對於同樣做著重復勞動的制造業工人,智能機器人自然代表了更先進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力。

難道就因為機器人淘汰了人類流水線工人,就說機器人毀滅了制造業麽?

機器人毀滅的只是制造業崗位,之所以要淘汰人類毀滅崗位,恰恰是為了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電商與實體店的關系是壹樣的,電商淘汰毀滅壹些過剩的實體店,非但不是在毀滅實體經濟,反而是在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實體店的困境在於供需關系的失衡,在於實體店數量過剩,在於實體店與電商的同質化競爭。

實體店的活路在於減少過剩,在於供求關系平衡,在於差異化競爭。

電商賣服裝,實體店同樣賣服裝,實體店的優勢在哪?解決了什麽用戶痛點?憑什麽自認為可以競爭過賣服裝的電商?

可要賣香煙呢?電商無論如何都是競爭不過實體店的,因為電商線上壹賣煙,就犯法了呀,它怎麽敢跟實體店競爭?

餐飲店,美容店,寵物店等服務型的實體店,非但不會被電商淘汰,還能通過線上擴大輻射面積,增加營收。

服裝零食賣不過電商,開澡堂子總行吧,有上網沖浪的,沒線上洗澡的吧?

走差異化,避開與電商的同質化競爭,實體店又怎麽會消亡呢?

  • 上一篇:《壮志在我心》的歌词
  • 下一篇: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要什麽材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