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對毛澤東的(實踐論)主要觀點進行解釋(讀後感),600字,觀點3條以上

對毛澤東的(實踐論)主要觀點進行解釋(讀後感),600字,觀點3條以上

《實踐論》是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代表性著作,帶有很強的哲理思辨性,寫於1937年7月。當時由於中國***產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思想,使中國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極大的損失。《實踐論》就是毛澤東為著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主觀主義錯誤而寫的。但同時,《實踐論》也是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偉大論述,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巧妙的和當時的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聯系起來,很好的處理了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做到了“知與行”的統壹。

知行合壹,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壹,既不是以知來吞並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並知,認為行便是知。所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壹回事。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壹起來,才能稱得上“善”。現在中央民族大學的校訓定為“美美與***,知行合壹”我想也是想鼓勵民大學生們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時也要把科學知識用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把知識變成財富。而毛澤東的《實踐論》中也指出了“知行合壹”的重要性。首先,《實踐論》的副標題就是“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與行的關系;其次,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總結出:真理是通過實踐發現的,而真理又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這是符合唯物論中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壹關系的,認識源於實踐,認識可以指導實踐,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壹標準。

“認識源於實踐”,認識即“知”,“知”源於“行”。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以前的唯物論,離開人的社會性,離開人的歷史發展,去觀察認識問題,因此不能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即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系。”毛澤東認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把生產活動看成是認識的唯壹來源”這是不全面的,在沒有階級的社會中,生產活動的實踐確實是認識的主要來源,但是在階級社會中,生產勞動實踐是認識的基本來源但同時人的認識還源於政治文化生活,階級社會中的認識具有很強的社會性,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毛澤東認為:“認識是不斷深化發展的”。在實踐中,我們看到的只是過程中各個事物的現象方面,這是最基礎的認識,只是認識的第壹階段。然而認識想要上升為真理就必須經歷認識的第二階段——即“認識的不斷深化”,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也就是說認識需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而這是不斷的總結檢驗的過程,這就需要不斷的把認識放到實踐中去,“實踐出真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實踐即“行”,“行”可以檢驗“知”的正確性。我們最初從實踐中得到的認識只是事物的現象和表面,經過我們的總結歸納他們變成了理論、原理,但是不能稱之為真理,這些理論可以指導實踐但是不壹定是正確的,錯誤的認識會阻礙事物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把理論上升為真理,但是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理論只有經歷實踐的檢驗才能成為真理。毛澤東指出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就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第壹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階段,表現在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籠統排外主義鬥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認識階段,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認清了帝國主義的實質。而這種正確性的認識就是通過壹九壹九年的五四運動才出現的。也就是說之前的認識是錯誤的,這種錯誤的認識經歷了五四運動的實踐的檢驗才發展成為了正確的認識。然而真理也是要不斷發展的,要隨著社會歷史具體的實踐而不斷調整的,沒有永恒的真理。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壹點。李德、博古等人照搬蘇聯的那壹套,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性強加到中國革命的特殊性上來,這明顯犯了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錯誤。歷史是不斷變化運動的,人的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所以人的認識也要不斷發展,認識只有不斷的得到不斷變化的實踐的檢驗才能成為順應歷史事實的真理,要不然真理也會過時,這也說明了壹點“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是永恒的”

“認識可以指導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事物的發展。毛澤東的《實踐論》中對這部分的論述很少,我想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具體歷史情況所決定的,當時黨內出現了教條主義危機,很多人照搬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中國革命,而忽視了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所以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要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喚醒犯錯誤的黨內同誌。從毛澤東創作本文的歷史形式和具體黨內情形來看,毛澤東是對的,他恰好很好的運用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寫文章也是壹樣,要看到這篇文章寫出來的目的,根據目的把內容適當的進行取舍改變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單單從壹片論述性的認識論文章來評價,毛澤東的《實踐論》是不完整的,他過多的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而忽視了認識對實踐的能動性作用,只看到了事物的壹面,沒有用辯證統壹的觀點看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通過學習《實踐論》這篇文章,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實踐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可或缺的。告訴了我們在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要註重社會實踐,避免“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出現。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的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起來,做到“知”與“行”的統壹。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誌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壹。毛澤東同誌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聯系。在讀完《實踐論》全文之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壹觀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系,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

《實踐論》首先說明了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系,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裏,人的社會實踐其內容正是生產活動、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著依賴關系。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毛澤東同誌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此正所謂“吃壹塹長壹智”,“失敗者成功之母”。

通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生,而又服務於實踐。

首先,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系,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後,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系,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於實踐這壹基礎。無產階級對於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以及戰爭的領導者對於戰爭的認識等等皆是如此。

但是,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於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並要回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之後,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性的認識到指導實踐又壹個飛躍。通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展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繼續。理論是否符合於客觀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運動過程中是不能完全解決的。要完全地解決,只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於實踐,看它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目的”。

認識運用於實踐並得到證實之後,人們對於某壹客觀過程在某壹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於過程的推移來說認識並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著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某壹客觀過程在某壹發展階段向另壹階段變化發展時,認識就要繼續,就要適應新的情況。客觀過程的發展充滿著矛盾和鬥爭,因而人的認識運動的發展同樣充滿矛盾和鬥爭;社會實踐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過程也應當是無窮的。

於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於某壹客觀過程在某壹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壹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以至無窮,並且每個新的循環都代表著更高的內容。

《實踐論》不僅深刻而又系統地論述了認識與實踐密切關系,同時也對壹些與實踐相關的問題給予了精辟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受啟發。

關於人們在面臨新的實踐活動的信心問題。通常人們都不願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壹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了解直接相關。這對於我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大學生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對於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關於正確、深刻的認識來源問題。《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壹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麽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說遊泳、騎自行車,壹個人因為不會而不去遊、不去騎,總在壹旁看別人做,那麽他永遠也不可能會。又比如說我們學英語,因為說得差而不說,總是把話放在心裏念,那麽我們就不可能說好英語。許多事物,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才能得到真實的、正確的感知,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以旁觀者的心態,是不能學到東西的。

關於真理的絕對與相對的問題。這是壹個極為深刻的哲學問題。“沒有絕對真理”,這句話如果是正確的話,那這句話本身是否看作是絕對真理呢?這似乎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實踐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壹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單獨認識,不能被某壹句話闡述,因為人們對於在各個壹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誌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獲成功。

這個月我閱讀了毛澤東同誌撰寫的《實踐論》,說實話,讀第壹遍沒有讀懂,就只好多讀了幾遍,但到現在也只是讀懂了壹些表面含義,對真正的實質還有很大的欠缺。

毛澤東同誌在文中著重介紹了認識是靠實踐而不斷發展的,並通過例舉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認識,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等等,以此來深入淺出的描述了認識的發展過程。

人們通過實踐不斷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並以此來進壹步發展,不斷的提高認識水平,從而進壹步提高發展。反之也說明只依靠理論是很難,甚至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有長遠意義的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的。

認識是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先由感性的認識再到理性的認識,但理性的認識依賴於感性的認識,而認識是要通過理性的認識來進壹步深化的。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這才是認識的壹步不發展歷程,絕不是壹蹉而就大的,理性與感性也更是缺壹不可的。感性讓我們了解事物,而理性讓我們理解事物。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然而毛澤東同誌認為僅有理性和感性是不夠的,這些只是不十分重要的哪壹部風,認識還需要實踐來進壹步發展的。

理論學要聯系實際,這是已經被證明了額無數次的真理。實踐是認識進壹步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壹步。沒有實踐,認識是不可能完善的,沒有實踐的基礎,認識是不能用來指導社會的發展的。當我們把認識經過實踐之後,才能讓認識進壹步發展成為理論,並以此來指導我們去努力,去奮鬥。

但是認識僅僅經過壹次實踐,就把他放在真理的殿堂,知道我們發展的同時卻把它束之高閣,這樣的認識也是不完善的。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沒有什麽是永恒不變的,我們必須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壹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壹級的程度。這才是毛澤東同誌所說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

今天的世界是屬於我們的,我們有先輩們打下的江山,但我們絕不能固守在先輩們所探索的經驗下,不知探索,壹位依靠。首先,我們必須不斷地實踐先輩們留下的經驗,使其跟隨時代的潮流,在發展認識中,為我們指引方向。第二,我們同樣必須,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探索這個時代,發展處屬於我們自己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認識,並把它們經過實踐,認識,在實踐,在認識的過程中發展為理論,以此來提高我們,提高這個社會。

毛澤東同誌在《實踐論》中說過,社會的發展到了今天的時代,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責任,已經歷史地落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不斷的發展認識,使其引領我們,引領這個世界走向新的高度。

  • 上一篇:英雄傳說的賽事發展
  • 下一篇:《苹果树》幼儿园大班教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