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對於谷歌雲而言,中國市場不重要嗎

對於谷歌雲而言,中國市場不重要嗎

對於谷歌雲而言,中國市場不重要嗎

我國此前也曾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以及《雲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將雲計算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雲服務巨頭顯然已經看到中國市場未來在雲計算上的巨大機遇,截止目前,AWS在華兩個區域布局有數據中心,***4個可用區,據不完全估計年營收或已達到15億元人民幣,折合約2億美元,該數字僅次於阿裏雲、騰訊雲。微軟Azure在中國已有3個數據中心,雖在營收上沒有給出確切數據,但通過與世紀互聯的合作,微軟Azure在中國已有11萬企業客戶,1 400多個雲合作夥伴,入華成效顯著。

競爭對手對中國雲計算市場不斷拋出的橄欖枝,置若罔聞、視若無睹都不會成為谷歌雲的最佳選擇。谷歌在雲計算上的“淡定表現”是壹種假象還是在谷歌的整體戰略中,雲計算只是個“配角”?

谷歌的雲計算是個配角嗎?

如果要論雲計算在谷歌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我們可能需要從谷歌的企業文化說起。20年前,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加利福尼亞的山景城創辦了谷歌,兩位創始人雖然性格迥異,但在如何管理公司或谷歌未來應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上卻有著驚人的***識:崇尚技術,這讓谷歌有了很深的工程師文化;崇尚創新,又使谷歌的“登月”文化傳承至今;夢想改變世界的大情懷,又讓谷歌的各項業務不因短時的利益而改變航向。

因此,兩位所向披靡的谷歌創始人帶領谷歌涉足了壹切他們可以涉足的領域,只要有創新、只要他們認為對未來有益,谷歌就會去做,這就有了我們看到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甚至是谷歌收購的Youtobe等等。於是,當我們將谷歌的雲計算業務放在谷歌整個產品生態中去的時候,谷歌雲就稍顯渺小。

谷歌旗下的產品分為三大類,針對消費者的“人人適用”類,針對企業客戶的“企業適用”類,針對開發者的“開發者適用”類,看起來產品圖譜很簡單,但如果把每類下的產品數量相加,谷歌的總產品數量則有110種之多。然而,谷歌的雲計算業務沒有被單獨歸為壹類,外界通常籠統地將谷歌雲端平臺、谷歌G Suite等統稱為谷歌雲業務,在谷歌壹年壹度的財報中,也鮮有提及“谷歌雲”,而是把它歸到了“其他收入”行列。

值得考慮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7年度營收超1000億美元,谷歌雲的營收只占到了4%(實際占比可能比這個更少),谷歌公司的營收大王——廣告業務,其2017年營收占到了谷歌總營收約90%。對比AWS已被亞馬遜宣稱成為營收主力,谷歌雲的地位確實有不小落差。壹言以蔽之,有了廣告業務這個收入引擎,谷歌董事會們並沒有指望雲計算能給他們賺多少錢。

如果用“雲計算不重要”來形容谷歌雲的戰略地位又不太恰當。因為2015年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請來了重量級人物,企業計算巨頭VMware(現已被戴爾科技集團收購)創始人黛安·格林(Diane Greene)加入谷歌,擔任谷歌雲CEO(Google Cloud CEO)。在隨後的2016年谷歌消費者大會上,黛安·格林宣布正式啟用Google Cloud 谷歌雲,谷歌雲的征途由此開始。

在戴安·格林的帶領下,谷歌雲產品目前已覆蓋計算、存儲和數據庫、網絡、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身份驗證與安全、管理工具、開發者工具等九大方面。今年2月,谷歌首次就雲計算部門的營收進行了宣布,戴安·格林表示2017年谷歌雲的季度營收已經達到10億美元,按此推算谷歌雲年營收最高達到40億美元,位於國際巨頭亞馬遜AWS 2017年度營收175億美元之後,卻排在中國體量最大的雲服務商阿裏雲2017年度營收17.85億美元之前。

此前,戴爾·格林還在演講中透露,拉裏·佩奇等谷歌董事會高層都為谷歌雲2017年取得的成就感到興奮,並正在籌備雲計算相關企業的收購事宜。如此看來,谷歌對雲計算的態度大致明了:不打算靠雲計算賺錢,但可能在謀劃繼續往裏面砸錢,不急不躁,小步慢跑。

2016年11月,世界人工智能頂級專家李飛飛加入谷歌,擔任谷歌雲人工智能機與器學習首席科學家(Chief Scientist, Cloud AI & ML),這裏谷歌將“Cloud(雲計算)”、“AI(人工智能)”、“ML(機器學習)”融合成了壹個詞,簡稱為“Cloud AI & ML”。可以看出,這位深耕人工智能、機器領域的科學家將會於“谷歌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重組後的Alphabet組織架構圖,僅供參考)

2015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啟動企業結構重組,2017年完成重組後,“Cloud”作為壹個單獨的部門位列其中。AI或ML沒有單獨成立部門,原因或許在於Alphabet的各個子公司中,無論是神秘的谷歌X實驗室、人工智能Deepmind,還是無人駕駛汽車項目Waymo都離不開AI&ML,也就是說對於谷歌各項子業務,AI&ML都作為底層支撐,無需單獨成立部門。

對於谷歌雲也是如此。李飛飛這位以研究AI&ML擅長的首席科學家被冠以“Cloud AI & ML”的頭銜,她工作關鍵將是把AI&ML深度融進雲計算。

李飛飛也這麽做了,她的第壹站就是中國。

2017年12月,在上海舉行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李飛飛宣布“谷歌AI中國中心”正式成立,那天她身著壹件中國紅風格的旗袍短袖侃侃而談。李飛飛是谷歌雲官網掛出的十位高管中唯壹壹位華人面孔,這個身份或許與谷歌選定其為Cloud AI & ML首席科學家不無關系。

在2018年3月,谷歌 Cloud Next 17上,李飛飛發布了谷歌雲面向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壹系列新API 以及收購機器學習競賽平臺Kaggle。

之後谷歌雲可能還會借助“谷歌AI中國中心”進壹步壯大其在中國的雲計算業務,這壹天希望不會等太久。

谷歌這次會妥協嗎?

2010年,谷歌搜索業務退出中國的事件,現在想想仍然心有余悸。關於谷歌退出中國的原因外界說法很多,壹種聲音認為,谷歌單方面確認其遭受來自中國黑客的網絡攻擊;另壹聲音,谷歌在與中國本土搜索引擎百度爭搶份額的過程中敗下陣來,倉皇逃脫;還有壹種聲音則是因為,谷歌無法接受中國政府提出的“內容審查”要求;另外,也有人指出,是李開復的離職,讓谷歌缺乏壹個中國區領導者,致使其無法本土化。

總之,谷歌最後選擇了不妥協。

然而這次,谷歌雲將經受的來自中國政府的考驗相對更加嚴峻,因為涉及到了中國用戶的數據問題。中國《網絡安全法》對數據主權做了規定,即數據要采取本地化存儲,對於本國或者外國公司在采集和存儲與個人信息和關鍵數據相關數據時,必須使用主權國家境內的服務器。

無論是亞馬遜AWS還是微軟Azure、蘋果icloud等跨國公司巨頭都已經選擇順應中國政府的要求,與中國本地公司合作,基礎設施交由中國公司運營,蘋果icloud甚至將鑰匙串壹並遷移回中國。谷歌雲會跟它的競爭對手們壹樣選擇妥協嗎?谷歌雲的華人領導者李飛飛能否帶領谷歌雲歸航?

谷歌創始人拉裏佩奇曾表示:“企業只以盈利為目的,而不為改變世界做出貢獻,就不能成為另人滿意的企業”。在谷歌的整個生態中,“現在”與“未來”是兩個明顯的分界線。谷歌的營收大王廣告業務是“現在”,而“未來”則是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壹切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好的技術,當下,谷歌將“雲計算”也劃分到了“未來”裏。

“非盈利”的想法可能不會使谷歌雲選擇快速攻入中國市場,它的步伐用“培育雲計算“可能比用“占領市場”更為貼切。

  • 上一篇:破案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 下一篇:莫泊桑短篇小說集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