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燕歌行·並序(高適)

燕歌行·並序(高適)

 作品原文

燕歌行並序

 作者: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禦史大夫張公(2)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3)。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4)。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5)。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6)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7),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8)。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9)。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10)。

 邊庭飄飄哪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11)?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壹夜傳刁鬥(12)。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13)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14)。

 註釋

 1.《燕歌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前人曹丕、蕭繹、庾信所作,多為思婦懷念征夫之意。

 2.禦史大夫張公:此指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禦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將敗於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功,並賄賂奉命前去調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征戍之事"。

 3."漢家"四句:開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後唐與契、奚之間戰事不斷(參《通鑒》213卷)。漢將:指張守珪將領。"非常賜顏色":破格賜予榮耀。

 4.摐金伐鼓:軍中鳴金擊鼓。榆關:山海關。逶迤:連綿不斷。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此借指東北沿海壹帶。

 5.羽書:插有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瀚海:大沙漠。獵火:狩獵時所舉之火。狼山:陰山山脈西段,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當時戰場。

 6.憑陵:逼壓。

 7.窮秋:深秋。腓(壹作衰):變黃。隋虞世基《隴頭吟》?quot;窮秋塞草腓,塞外胡塵飛"。

 8."身當"二句:壹寫主帥受皇恩而輕敵;壹寫戰士拼死苦戰也未能沖破敵人的包圍。

 9.鐵衣:借指將士。《木蘭辭》:"寒光照鐵衣"。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婦的淚水如註。

 10.城南:長安城南,當時是百姓居住區;薊北:唐薊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薊縣)。此泛指東北戰場。

 11.邊風飄飖:壹作邊庭飄飄,形容邊塞戰場動蕩不寧。絕域:更遙遠的邊陲。"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

 12.三時:早、午、晚。陣雲:戰雲。刁鬥:軍中夜裏巡更敲擊報時用的銅器。

 13.死節:為節義而死,此指國捐軀。

 14.李將軍:指漢將軍李廣,能征善戰,在戰場上常身先士卒,又體恤將士,被後世視為好將軍的典範。事見《史記·李將軍傳》。

 譯文

 東北邊境上的烽煙塵土蔽日遮天;

 將領們為掃平兇敵辭家上了前線。

 好男兒本看重馳聘沙場為國戍邊;

 漢家天子對這種精神又格外賞臉。

 敲鑼打鼓隊伍雄赳赳開出山海關;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邊蜿蜓不斷。

 校尉自大沙漠送來了緊急的軍書;

 說是單於把戰火燃到內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蕭條延伸到邊境的盡頭;

 敵騎侵淩來勢兇猛猶如風狂雨驟。

 戰士在前線廝殺壹半死來壹半生;

 將軍仍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盡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臨孤城能戰守兵越來越少。

 將士身受皇恩常不顧頑敵而死戰;

 盡管竭力奮戰仍未解除關山重圍。

 戰士們身穿鐵甲辛苦地久戍邊疆;

 家中妻子壹定淚如玉箸時時感傷。

 少婦們在長安家中恐怕哭斷了腸;

 征人們在薊北邊防枉自回首故鄉。

 邊疆朔風凜冽要想回鄉那能飛渡;

 疆域曠遠迷茫是人世間僅有絕無。

 晨午晚三時都殺氣騰騰戰雲彌漫;

 夜裏頻傳的刁鬥聲叫人聽了膽寒。

 妳我相看雪白的戰刀上血跡斑斑;

 自古盡忠死節豈能顧及功勛受賞。

 君不見沙場上嘗盡征戰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懷念西漢時的李廣將軍。

 作品鑒賞

 高適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邊塞詩約二十余首,最著名的是這首《燕歌行》。

 自開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邊境,唐幽州節度使趙含章是個貪婪無能之輩,不能抵禦。二十年春,信安王李偉率軍勝契丹,二十壹年春唐五將兵敗,六千余唐軍戰死。同年十二月,張守珪為幽州節度使,勝契丹,次年受封賞。開元二十六部下兵敗。張隱瞞敗績。高適此詩所寫即這場歷時多年的戰爭。

 詩的思想內容很豐富、復雜、深刻:1、歌頌愛國將士英勇抗敵,艱苦征戰;2、譴責邊防失策、將帥無能,致使戰爭曠日持久;寫軍中苦樂不均,令戰士心寒,諷刺將帥驕奢,不恤士卒;3、同情將士們在艱苦的戰爭中的思鄉之情。詩中有對比,有批評,有怨憤,有諷刺,有歌頌,有同情。涉及受戰爭牽連的各方面人物:天子、將軍、士兵、思婦、敵人。表達了詩人對這場戰爭的復雜情感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對戰爭的普遍態度,因而被譽為盛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唐詩評選》:"詞淺意深,鋪排中即為諷刺。此道自"三百篇"來,至唐而微,至宋而絕。"《唐詩快》:"此是歌行本色。"

燕歌行·並序(高適)

  • 上一篇:《小王子》英文版有哪些句子值得摘抄?
  • 下一篇:教案檢查反饋情況總結報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