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作文素材 - 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

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快速寫作能力,打造高效作文課堂?通過壹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首先要轉變師生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的心理障礙;其次,通過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和熱情;註重學生平時的積累,分類記憶便於查閱;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欣賞優點,記錄感受;教給學生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自信;優化作文課教學模式,長期訓練,綜合實踐,壹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課。第壹,轉變師生觀念,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長期以來,學生都很怕寫,開始寫的時候總是“踩西瓜皮”“直播”。寫作就像記賬,寫作的內容又假又大又空,使得寫作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對此,筆者從語文教學實踐中看到了其主要癥結:壹是教師很少研究作文教學,總是沿襲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觀命題難以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心理體驗,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寫作地位,抑制了寫作興趣;二是學生思想觀念陳舊,思維局限於單調的生活經驗和狹隘的閱讀積累,限制了其作文的選材和書面語言的表達,造成學生寫作的思想、情感和心理障礙。

如何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消除學生在寫作中的畏難情緒?教學研究的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和學生都應從以下三個方面更新寫作觀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寫作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1,要寫作文,先構思。

“做過的事,都被思維破壞了。”構思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和關鍵。寫作文就像蓋大樓。妳必須先拿出建築設計圖紙,然後按照圖紙進行施工,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建造出漂亮的房子。壹篇作文的大綱就像壹座建築的圖紙。提綱中要把題目、主題、風格、上下文結構、各部分的大意以及要采用的表現方法壹壹列出,然後“依圖構造”作文。這樣至少寫出來的作文不跑題,不跑題,能達到層次合理清晰,中心主題明確的二等作文的要求。對於學生來說,如果缺乏思路,直接進入寫作狀態,往往顯得顧此失彼,漏洞百出。

但是我們很多老師為了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忽略了寫作文提綱的要求,學生也怕麻煩省事,幹脆不動筆就寫了。不過,還是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文的好,省下時間學點別的。因此,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快速構思和撰寫作文提綱的習慣和能力。在45分鐘的作文課上,要訓練學生在5分鐘內寫出壹個簡短的作文提綱。學生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2.把“我”改成“他”。

從小學到中學,我們大部分語文老師在教學生作文的時候都反復強調壹定要寫個人經歷。大部分學生在家中和學校過著單調的生活,他們的認知能力、社會經驗和情感體驗都非常有限。要求學生寫各種題目的作文,確實有點勉強。“無米之炊”的學生,必然會陷入壹個假的大的空巢。

當我們以“我能”為題進行作文教學時,學生很長壹段時間都寫不出來。的確,“我能怎麽辦?”寫小東西不值壹提,寫大東西有點浮誇,學生在選材上感覺捉襟見肘。所以我們從範文的大綱中學習“我堅信我能”...司馬遷,因為對“我能”的堅定信念,繼續夢想完成前人不能、後人稱道的史記...;.....哥白尼最終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因為他堅信‘我能’...;霍金因為堅信‘我能’,堅持與病魔抗爭,創造了‘黑洞’理論...“①教學生寫‘我’而不是‘他’。學生的寫作思路更新了,很快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盒子,拓展了思維角度,學生很快寫出了自己的作文。

3.學以致用。

如何改變學生作文無話可說、無素材可寫的現狀?學生的作文素材來源於個人生活經歷,更重要的是來自課外閱讀和課本。例如,在完美的作文“我想牽妳的手”中,壹個學生寫道“李太白,我想牽妳的手!.....妳的雙手給了我力量...;諸葛孔明,我想握著妳的手!.....妳的雙手傳達了感激和忠誠.....;越王勾踐,我要牽妳的手!.....妳就像壹盞明燈……”②巧妙地選取了李白、孔明、勾踐三位古代名人作為寫作素材。通過欣賞三本教材中學到的古代名人的故事,寫出了名人精神品質的啟發和幫助,完成了壹篇高質量的作文。

在學生生活體驗相對單調,課外閱讀面相對狹窄,閱讀量小的情況下,挖掘教材素材資源成為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徑。語文課本,歷史課本,地理課本,生物課本,甚至數學課本中的人物傳記,安全教育書籍中的知識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選擇寫作素材的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更何況,在寫作中運用課本知識,也是對課本更深的理解和記憶。兩者相輔相成,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要更新學生的寫作思路,告訴他們寫壹篇作文不難。就像《走壹步,走壹步》裏寫的那樣,把作文分成幾個步驟:構思、擬稿、起草、修改,然後壹步壹步地實施,就能完成壹篇高質量的作文。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提振了寫作信心,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長期的“封閉式”作文教學,總是讓學生“閉門造車”,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教師不應拘泥於壹周兩節作文課,而應把作文訓練延伸到家庭、社會和日常生活中,做到課內課外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記觀察日記和讀書筆記,舉辦講座和辯論,舉辦廣播稿寫作、口語作文和小報設計比賽,組織學生參觀後寫遊記,多渠道、多方向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比如我們利用“五壹國際勞動節”布置“今天我做主”的作文,讓學生在家和父母調換工作,然後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學生們互相感興趣。他們拿著父母的錢,買菜,做飯,洗衣服,拖地,很有誠意地寫作文。大部分學生覺得生活不易,父母勞累,這既是壹種作文訓練,也是壹種思想教育。每周壹到兩次,我們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或演講比賽,或小報設計比賽,或遊記巡禮,或廣播稿寫作比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和寫作能力。

第三,平時註意學生的積累,分類記憶,方便查閱。

學生不敢寫作文,有的平時不註意積累材料,無話可說。壹些積累的材料和相關知識雜亂無章地混在壹起,用起來“餃子是在茶壺裏煮的——倒不出來”;有的不擅長語言組織和表達,好材料做不出“好菜”。如何改變這種情況,提高學生的快速寫作能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平時要註重學生的積累,對積累的材料和相關知識進行分類記憶,以便於在寫作中運用。主要方法如下:

1,物質的積累。

壹口吃不成胖子。作文素材的積累是壹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材料的積累包括:美言、成語、諺語、歇後語、名人名言、古詩、名人故事、論據、論點等的積累。這些都要靠平時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積累任務,壹點壹點的消化吸收。不能“平時不燒香”,等到作文“臨時抱佛腳”。

在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每天整理積累的單詞、妙文、名言、古詩詞、帶卡片的詩詞,並經常在課堂上交流評價,看誰的整理最好,內容最多。對於制作的卡片上積累的內容,要求學生讀成背誦,應用到作文或片段練習中。長期堅持這樣做,收集的卡片越多,腦海中積累的材料越多,學生就會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積累興趣。拓寬物質積累之路,不可能壹蹴而就。“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妳壹定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毅力,有恒心,壹點壹滴的積累記憶,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就能很快地從腦海中走出來,方便應用,提高課堂效率。

2.思想的積累。

作家劉厚明強調:“寫作是壹種能力,壹切能力都是練出來的;就像遊泳壹樣。不跳進水裏練,永遠不會遊泳。”(3)作文立意訓練是省時高效的理想作文訓練方法,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優點:第壹,節省時間。腦作文比筆作文快很多倍。壹般情況下,需要三到五分鐘來了解壹篇作文的想法。第二,壹個問題可以多結構,方便優化。通過對比修改,可以選擇更好的思路來寫,但是紙質修改是收不到大腦修改方便、系統、全面、深入的效果的。三是適應能力強。腦中書寫方便靈活。如果有壹點閑暇,可以快速寫壹篇文章,遇到靈感可以快速捕捉。不像寫在紙上,占用大量時間,需要壹個安靜合適的地方;有時會受到興趣和心情的影響和幹擾,往往很難造句。

經常訓練學生構思作文的能力,加快思維速度,拓寬思維角度,變得敏銳全面。只有在平時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作文思路,他們才能快速完成思路,想出作文的大綱。

3.語言運用的積累。

結合課文教學,設計了“拓展課文,學以致用”的練習、詞組與段落銜接的練習、續寫結尾、改寫課文、寫讀後感的練習,舉辦了加強語言積累的活動。

從課文中選擇單詞、連詞和句子。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挑出優美的詞語和富有哲理的詞語,分門別類制作單詞積累卡,然後確定壹條主線,分類選擇單詞連詞展開成句子。引導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句子寫得好、寫得美,把情景、哲理、格言寫得好。

把課文的單詞連接成片斷。根據確定的中心思想線,在課文單詞積累卡中選擇合適的單詞和句子組合連接成片段。要有創意,要有思想,盡可能調動自己原有的單詞儲備和素材,思考創新元素:或者品味課文中優美的詞語和精彩的句子;或者評論壹個哲學陳述;或受文中內容和情境的啟發和感染,描寫感受,真誠表達,理性思考。

我們經常安排學生把課文中較長的童話故事改編成較短的故事(或短劇),在班會上表演;續寫戛然而止的課文結尾,寫讀後感,然後舉辦作文交流評比活動等。,不僅豐富了語言積累,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4.分類記憶。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同學平時積累不錯,但是到了寫作的時候,就什麽都不懂了。仔細想想造成這種積累卻用不上的原因,就是我只懂機械記憶,不整理記憶的作文材料。積累記憶的東西像壹團亂麻壹樣壹起裹在腦子裏,想用的時候卻理不出頭緒。

所以我們平時積累記憶的時候,要教會學生積累分類記憶,需要寫的時候可以快速拿出來,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達到高效率。

第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欣賞優點和記錄。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學習指南》指出:“閱讀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培養閱讀能力,更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個習慣主要包括:努力學習的習慣;邊思考邊閱讀的習慣;邊讀邊圈、點、畫、記的習慣;使用參考書的習慣;課後閱讀的習慣等。”這些習慣對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寫作素材的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並將使他們終身受益。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它們,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它們。

1,堅持課後閱讀的習慣。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壹個學生的智力生活僅限於課本,如果他做完作業後覺得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那麽他就不可能對科學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我們要努力“讓每壹個學生在書的世界裏都有自己的生活”。⑤

課外閱讀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我們不應該片面地將其理解為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我們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為對各科學習中獲得的新知識、新內容的補充和配合,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中學生對書籍產生興趣,從大量閱讀中獲得寫作的源泉,是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魯迅說得好:“我說不上文章是怎麽做的,因為我的作文是由於看得多,練得多,沒有什麽經驗和方法。”葉老壹直強調“閱讀是寫作的壹定基礎”。從閱讀到理解,從理解到創造,前人說“讀書如寫作”,正是這個意思。

要堅決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課內可借鑒,課外可受益”。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乃至整個學科學習都有很大的作用。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已經被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為學生擺脫沈重的學習負擔,“讓每壹個學生在書的世界裏都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勢所趨。讓我們都來關註學生的課外閱讀,讓他們養成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為培養學生快速寫作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欣賞記憶名著優點的習慣。

課外閱讀的作用是深遠的,但現在的中學生受教育太多,沒有空閑時間從浩如煙海的課外書中選擇,所以有必要向他們推薦壹些名著,讓他們著迷。當課外閱讀不再需要語文老師的指導時,閱讀就成了每壹個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讓學生在獨立的狀態下廣泛而深入地閱讀,靈活而更有個性地寫作。這個時候,作為語文老師的妳,就會體會到課外閱讀對作文的巨大作用。

中學生通過泛讀,可以彌補接觸社會生活的不足,了解更廣闊的生活,擴大作文的外延。多讀書,素材會豐富,寫作時也不會再有尷尬。多讀書,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動的句子,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感的培養真的很有好處。接觸各種寫作風格和寫作技巧,長期沈浸,不斷比較欣賞,會逐漸模仿,甚至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風格,或豪放或婉約或氣場或深刻或淋漓盡致或不露聲色,甚至兼而有之。這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學生的寫作必須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征,包括生活中積累的材料和在具體活動中通過觀察獲得的材料。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躍進。" ⑥

要寫好壹篇優美的作文,就要廣泛閱讀大量的名著,在特定的語境中不斷地去感受和比較,去認同自己,去學習名著的優點。慢慢地,學生會培養和提高對語文的整體理解、感受和表達能力,然後記憶和臨摹名著的優點,最後積累和寫出具有個性特色的優秀作文。

3.寫讀書筆記,記錄感受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文筆。如果課後不做讀書筆記,不記錄自己的感受和不同看法,過壹段時間就忘了,積累就成了空談。“無筆墨,不讀書”。這是壹句老話,意思是讀書就是做筆記,積累好的單詞和句子,記錄閱讀理解加深記憶。其效果之突出,不言而喻。但是,學生習慣的培養,確實需要老師的規範、約束和引導。

第五,教學生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自信。

有些同學平時積累了壹定的材料,但語言組織能力差,作文中心不突出,語言枯燥乏味,沒有亮點,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學生寫得越多,就越泄氣。這就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壹些寫作技巧,增加亮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

快速增加構圖亮點的技巧主要有:

1,建立符合“情、誌、理”的主題。

確立主題要符合“情、誌、理”中的壹個字,這樣才能保證立意正確。

2.“身體對稱”的層次是清楚的。

作文要避免“第三段”,給人壹種寫不出作文的整體印象。用盡可能多的段落(壹般8-11段)寫作文,使文章結構合理清晰。

3.巧妙運用主題句對問題進行分層排序。

寫作時,學會根據題目和思路寫主句,利用主句對題目進行分層和點題,是增加文章亮點的好方法。

4.引用和戲仿使語言變得美麗。

對於書面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啟發他們把平時積累的名言、古詩、諺語、俗語、歇後語運用到作文中,對照積累的好詞好句進行模仿,增加作文的亮點。

5、寫完後看作文,修改潤色語句,使之通順。

平時要教育學生寫完作文後快速默讀自己的文章,糾正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修改潤色枯燥的句子,提高作文質量。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訓練有素,實現高效率。

作文課堂教學長期徘徊在“高消耗、低效率”的低谷,因為它壹直處於壹種自我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範文帶路——師生鑒賞——教師指導——學生寫作”。通常上課鈴響時,學生們才開始寫作。教學模式僵化不靈活,培養效率低。我們想實現作文課的高效率,讓學生在短短45分鐘內高質量地完成壹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了以上幾點,我們還需要改革和優化作文課的教學模式,把課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心平氣和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寫出最好的作文。在長期的實踐中,我摸索出了以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課堂的效率,打造高效的作文課堂。

1.提前發放寫作指導材料,讓學生積極準備,精心構思。

“課後功夫”不僅在於作文的積累,更在於作文課的提前精心準備。學生要在45分鐘的作文課上完成壹篇高質量的作文。如果範文被精讀和欣賞,老師講得多了,學生寫作文的時間就少了。沒有老師的指導,很難寫出好作文。要解決這個矛盾,我的方法是提前精心設計作文輔導材料,提前壹周發給學生,讓學生課後找壹篇範文自主閱讀,在心裏醞釀想法(但不要動筆),為高效的作文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2.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為“練習-評價-實踐”。

經過長期的實踐,我認為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練習-評價-實踐”的三步模式,而不是傳統的“範文引領-師生鑒賞-教師指導-學生寫作”的四步模式。經過師生事先的精心準備,課堂上采用“練習-評價-實踐”三步模式。“練”,學生先根據課外醞釀的思路,迅速寫出作文提綱;“點評”,教師對學生寫的提綱進行點評和指導;“練”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提綱快速寫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文。

3.長期訓練,綜合實踐,打造高效作文課堂。

寫作本身就是壹個緩慢的努力,更何況素材的積累需要作者對生活經歷的有意觀察和記錄,也不需要作家耗時的思維訓練,更不需要作家思想認識深度的漫長沈澱,等等。就說壹節作文課,妳讓學生做文章,只寫600字,慢的學生就要耗掉壹節課的45分鐘,更別說壹定的作文質量了。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作文課,就必須針對以上幾點,堅持長期訓練的綜合實踐,做到“天時、地利、人和”皆占,高效的作文課自然就成功了。

  • 上一篇:寫壹篇關於寧夏水汙染的作文
  • 下一篇:嚴愛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