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作文素材 - 寫壹篇關於故宮的作文。

寫壹篇關於故宮的作文。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原名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

北京紫禁城的修建始於永樂四年(1406),以南京紫禁城為基礎,至永樂十八年(1420)完工。它是壹個長方形的城市,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的建築分為兩部分:外院和內院。外院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稱為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的地方。故宮的中心是幹青宮、交泰宮和坤寧宮,統稱為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主要宮殿。[1]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壹。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於[2][3]1961被列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87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5]

中文名

紫禁城

歸屬年份

明清兩代

地理位置

北京

房屋面積

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54.38+0.5萬平方米)

保護水平

世界文化遺產;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逛故宮?

疫情過後重啟,享受安靜的夏天。

現場回放

精品推薦閱讀

故宮為什麽叫紫禁城?

作者:碩吳文傑

快的

航行

建築形式、建築布局、主要建築藏品、文物古跡、文物保護、價值、參觀信息

歷史的發展

姓名考證

妳知道北京紫禁城的起源和歷史以及它的稀世珍寶嗎?

30,000次播放|4個視頻

故宮也叫紫禁城。[8]中國古代強調“天人合壹”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星來對應首都規劃,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無上。天帝住在魏紫宮,而地球上的皇帝聲稱自己是受上天命令的“天子”。他的住所應該象征魏紫宮,以符合天帝。《後漢書》記載“天上有壹座魏紫宮,是上帝的居所”。國王建立了壹座宮殿,喜歡它。”[9]魏紫、資源和自貢已經成為故宮的代名詞。因為封建皇宮在古代是被禁止的,普通人不能進入,所以被稱為“紫禁”。明初與外禁墻合稱為“皇城”,明中後期與外禁墻相區別,即宮城稱為“紫禁城”,外禁墻稱為“皇城”。[10]

建設原則

紫禁城嚴格按照《李周考公基》中“前朝在市,左祖在右社”的帝都建設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局上,通過形體的變化和起伏的方式組合成壹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平衡,身體變化的藝術效果。[11]

考試筆記中對宮殿的要求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豐富多彩。在紫禁城裏,有10多種不同形式的屋頂。以三館為例。屋頂是不同的。紫禁城建築的屋頂覆蓋著各種顏色的琉璃瓦。[12]主廟以黃色為主。王子居住區的建築使用綠色。其他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如藍色、紫色、黑色、祖母綠、孔雀石綠、寶石藍等,多用於花園或玻璃墻面。太和殿屋頂主脊兩端有琉璃吻獸,吞脊穩而有力。接吻動物造型優美,既是構件,又是裝飾品。有的瓷磚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征吉祥、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中起著裝飾作用。[13]

施工過程

紀錄片誰下令建造紫禁城,誰是居住在那裏的第壹個皇帝?

3.10,000次播放|01:52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迪的封地。靖南之戰後,永樂元年(1403),禮部官員李誌剛說,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龍興之地”,應該效法明太祖,以鳳陽為都城。因此,明太祖成祖大力提升北平府在燕京的地位,以北平為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史稱“行中”[14]。同時開始重新安置人口充實北京;被迫遷居北京的人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難民、江南的富家子弟和山西的商人。

永樂四年(1406),明太祖成祖上書,在南京故宮的基礎上修建北京故宮和城墻。楚帝先派人員到全國各地開采珍貴的木材和石頭,然後運到北京。僅籌備工作就歷時11年。珍貴的楠木大多生長在山裏,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喪命。後人留下“進山壹千,出門五百”來形容拾柴的生活成本。開采建造宮殿的石頭也非常困難。保和殿後面最大的大理石是在北京西南的房山開采的。歷史記載了運輸它的場景:成千上萬的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壹英裏左右挖壹口井。在寒冷的冬天,當溫度足夠低時,他們從井裏抽水,並將其倒入壹條冰路。花了28天才送到宮裏。此外,我們還將燒制蘇州皇家建築專用的方磚,山東臨清也將向北京運送貢磚。[15]

明成祖朱迪

永樂七年(1409),明成祖以北京為北伐根據地,同時開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長陵。把陵墓建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證明了明成祖已經下定決心遷都。

永樂十四年(1416),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議遷都北京之事。對於提出反對意見的大臣,明成祖壹壹免職或嚴懲,沒有人再敢反對遷都。【17】次年,以南京為模板的北京故宮正式動工。永樂十八年(1420),修建北京宮和北京城。北京宮,以南京宮為藍本,略大。新建的北京城周長45英裏,是壹個規則的正方形,符合李周考公基理想的首都形狀。明成祖以聖旨正式遷都,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北京順天府為首都,但南京仍有六個中央機構,稱為南京某部,南京為首都。

***80張

紫禁城

明朝

故宮建成後,明清兩代的宮廷歷史是500多年,包括皇後的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等。永樂十八年(1420),北京宮落成。第二年,發生了壹場火災,前三個大廳被燒毀。正統五年(1440),重建了前三大殿和幹青宮。天順三年(1459),修建西苑。歷經永樂、弘熙、宣德、正統四代,歷時20年。[18]

嘉靖三十六年(1557),故宮發生火災,前三大殿、奉天門、武文樓、午門全部燒毀。直到嘉靖四十年(1561)才全部重建完畢。[19]嘉靖年間,紫禁城三大殿的名稱分別改為內廷、中繼宮、建濟宮。

明人繪《北京宮城圖》

萬歷二十五年(1597),故宮發生火災,前三大殿和後三宮被毀。重建工程直到天啟七年(1627)才完成。[19]在明朝,幹青宮是皇帝的主臥室,也是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從永樂皇帝朱迪到崇禎皇帝朱由檢,* * * 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因為宮殿高大寬敞,皇帝住在這裏的時候曾經把它分成幾個房間。據記載,明代幹青宮內有9個暖閣,分上下兩層,共放置27張床,後妃得以進入皇宮。因為房間多,床多,很少有人知道皇帝每晚睡在哪裏,以防萬壹。雖然皇帝住在迷宮般的宮殿裏,戒備森嚴,但他仍然不能高枕無憂。據記載,嘉靖年間發生“仁隱宮變”後,世宗遷居西苑,不敢回幹青宮居住。萬歷鄭貴妃為皇太後而引發的“紅丸案”,以及太常公主李璇為當皇後而遷居仁壽宮引發的“遷宮案”,都發生在幹青宮。在明朝,幹青宮也被用作悼念皇帝的地方。

清朝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李自成大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在山海關被清軍擊潰。李自成退守陜西前,燒毀了紫禁城,除了武英殿、建機殿、華英殿、南潯殿,以及周圍的角樓和禦門,其他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入京,故宮被清軍接管。[20]同年十月,清朝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十月初壹,順治皇帝在太和門向全國發布上諭,清朝正式定都北京。之後歷時14年,中路建築基本恢復。

康熙二十二年(1683)開始對故宮現存的被毀建築進行重建,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基本完成。清朝入關後,按照明朝的老慣例,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以幹青宮為主要居住和處理國事的地方。雍正帝即位後,開始移步養心殿。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故宮和幹青宮的西側。它創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起初,它不是皇帝的臥室。清朝康熙年間,內務府為皇室設立了許多工場,稱為“養心殿”。康熙六十壹年(1722),康熙帝去世後,即位的雍正帝並沒有搬到其父的寢宮幹青宮,而是將西側遵義門內暫作父孝之用的養心殿,改為皇帝寢宮。[21]從此,養心殿開始成為清朝皇帝居住和處理事務的主要場所。此後,軍部成立後,辦公地點也在養心殿附近。乾隆皇帝登基後,養心殿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建,並逐漸形成了壹定的規章制度。雍正帝之後,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彤等八位皇帝都曾在此居住。直到宣彤被趕出紫禁城。[19]

甘龍地興樂兔

鹹豐年間,長春宮還與原啟祥宮(今太極殿)相連。鹹豐死後,慈禧曾在此居住,獨享兩宮。到了清末西六宮,慈禧開始對部分宮殿進行改造。所以西方六宮中有四宮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跡。[22]鹹豐帝駕崩後,慈安和慈禧早期都住在長春宮聽政。同治十年(1871),慈安從長春宮遷回中萃宮居住,長春宮成為慈禧太後專屬的宮殿。原來太極堂只是壹個有兩個入口的院落。鹹豐把它改成細長的春宮時,把太極殿的後殿改成了廳堂,使太極殿和長春宮連成壹個四進院落。

民國時期

宣彤三年(1911)辛亥革命後,故宮的宮殿應該都收歸國有了。但根據當時擬定的打掃房間的優惠條件,允許天皇的孫子愛新覺羅·溥儀“暫住宮中”,即“後寢”部分。警衛和其他人照常保留;王子和世爵還是老的”等術語。因此,根據《清宮優惠條件》的壹些規定,以及袁世凱對舊主恩情的感受和積極支持,溥儀退位後,雖然廢除了帝制,但溥儀皇帝和原禦用大臣仍安然無恙地住在宮中。溥儀在紫禁城生活期間,仍然發布“聖旨”,仍然使用宣彤年號和年號,老人和年輕人仍然跪拜作為禮物。宮中還有內務府、宗仁府、刑司等處室。所以,我就送妳壹件禮物,不要換我的衣服。違反國王法律的人將由懲罰部處理。因此,當時的故宮成了“國中之國”。

1965438+2007年7月1日,徐州軍閥張勛支持荀卿皇帝溥儀復辟。為了讓張勛投降,段發動了壹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包括命令北京南苑航校師生參戰,用飛機轟炸故宮。在紫禁城投下三枚小炸彈以示警告。飛機距離故宮只有300米,超低空飛行。[24]它被炸在紫禁城東六宮中的顏夕宮,造成當時建築的輕微損壞。這被認為是東亞第壹次空襲轟炸。

民國時期的幹青宮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驅逐出皇宮紫禁城,同時成立“清理委員會”接管紫禁城。6月1925,10,10,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故宮在1925之後才被稱為“紫禁城”。隨著清朝的衰落,特別是1949之前的38年,故宮的建築越來越差,很多宮殿都倒塌了,垃圾堆積如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1933年,為保護其文物安全不受戰爭破壞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南移政策,並在南京設立文物倉庫,設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館。1933年2月至5月,13427箱、64包文物、圖書、檔案先後被選中,分五批運抵上海,再運抵南京[25]。

現代形勢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大規模修繕,整理出大量文物。1961年,國務院公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1862690件(截至2019年8月)[26]。[27]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變身“故宮博物院”。

自20世紀以來,故宮每年平均接待600-800萬中外遊客。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遊客的數量越來越多,這表明人們對故宮的興趣是持久的。

綠色區域是壹個開放區域。

2013 8月15日,壽康宮繼原展後正式展出。慈寧宮雕塑博物館2015年5月31日開館。按照2015的規模,到2020年故宮開放面積將達到76%。故宮正在進行文物古跡修繕、環境改善和擴大展覽開放面積。[28]

2014 165438+23 10月,北京故宮吉祥物首次亮相。吉祥物源於中國傳統的吉祥龍鳳形象,即“強壯的龍”和“美麗的鳳”。2015 10 11,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慈寧宮、午門雁翅樓、東華門等新區,使故宮博物院開放面積由目前的52%提高到65%。[7]

2016年2月25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崔如琢藝術宮大展”。[29]2065438+2006年4月12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博物院開放面積增加11%,達到76%,各種形式的新展覽陸續開放。同時,“洛陽牡丹與故宮博物院牡丹主題文物聯展”在故宮開幕。洛陽進京牡丹1.2萬盆,分布在慈寧宮花園、幹慶門廣場、慈寧宮、壽康宮、永康左門-右門、龍宗門等區域。,再現了清代紫禁城牡丹開放的盛況。[30]

2018年5月24日,故宮博物院決定自2018年6月起,逢周壹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31]此外,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故宮總參觀人次達1億,2019年起,故宮嘗試按時間售票[32]。

2018年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保護修繕實施階段。[33]

2019年3月4日,故宮公布了2019下半年的展覽計劃。[34]

2019年9月21至10年10月1據故宮博物院消息,根據工作需要和安排,故宮博物院暫時不對公眾開放。[35]

2019 10 10月2日,故宮在“休息”11天後開門迎客,3日至5日門票售罄。[36]

建築型式

建築規模

北京故宮是明朝皇帝朱迪建造的,其設計者是蒯祥(1397-1481,蘇州人)。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有1萬農民工,* *建14年,有9999間半,按實際數據1973年。

建築建模

當時的故宮前殿要求建築造型宏偉,庭院清朗開闊,象征著封建政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位於紫禁城的對角線中心,每個角上有十個吉祥如意的獸。紫禁城的設計者認為這將展示皇帝的威嚴,震驚世界。而後面的皇宮要求有深度和緊湊性,所以東西東六宮自成體系,各有宮門宮墻,相對排列有序。皇宮後是皇宮後院[37]。

***2張

宮城

故宮博物院沿壹條南北中軸線布置,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邊展開,由北向南筆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故宮,而且從南面的永定門到北面的鼓樓、鐘樓貫穿全城[38]。

建築構成

總體模式

紀錄片《宮中除夕》ar技術讓古畫活了起來,門將居然會動!

33,000次播放|01:26

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心。布局是基於“左組,右舍,面向未來”的原則在李周考公基。它建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南北長八公裏,南北直對稱。今天,紫禁城前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是明清皇帝祭祖的祠堂。右前方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拜土地神和谷神的社壇。前面有朝臣的辦公室;後面有市場讓人交易[27]。北京故宮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正好符合古人“負陰抱陽,沖氣為和”的道理。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建造的人造山。建於明初,位於元代寢宮燕春閣舊址,由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這座山的打樁,壹方面滿足了皇城宜“負”的原則,另壹方面又壓制了前朝的風水,所以萬歲山又叫“鎮山”。[39]北京四個九城的布局是二龍出水保護故宮。根據中國古代星占學理論,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天空中央,皇帝居住的地方,對應天人。根據皇帝的住所,它也被稱為紫禁城。[40]

故宮博物院由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環繞,呈長方形城,四周有寬52米的護城河,形成壁壘森嚴的城堡。故宮有四個門,正門名為午門,東門名為東華門,西門名為西華門,北門名為神武門。面對北門的神武門,有壹座土石砌成的景山。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以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中國古代的星宿觀念

故宮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750米,面積72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000多間。周圍有10米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四面有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紫禁城由外院和內院兩部分組成。外院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外院後面是內廷,包括幹青宮、交泰宮、坤寧宮、禦花園和東西六宮。它是皇帝處理日常事務和皇帝、皇後居住的地方。此外,東側還有寧壽宮區,是清朝乾隆皇帝退位養老的地方。[27]

向外分發

外院是皇帝處理政治事務的地方。有三個主要大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高最輝煌,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的登基、婚禮、冊封、下令、出征,都將在這裏隆重舉行。當時數千人“喊三聲”,數百件禮器鳴鐘擊鼓,極為皇家。太和殿後面的中和殿是皇帝參加重大儀式前休息和祭祀的地方,而最北部的保和殿是皇帝舉行宴會和宮中考試的地方。[41]

北京故宮的平面圖

宮城

紫禁城建築的後半部分稱為故宮,故宮的大門幹青門左右有琉璃墻環繞,後三宮在門內。

內宮和外院的交界處是幹青門。

故宮以幹青宮、交泰宮和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分別為東六宮和西六宮。它是皇帝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也是皇帝和他的皇後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分在建築風格上與前半部分不同。建築的前半部分象征著皇帝的至高無上。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分多為自成壹體的院落。

它在紫禁城“內院”的後面。重檐坤寧宮是明清時期雍正帝之前的皇後寢宮,兩端有暖閣。在清朝,它被改為壹個崇拜的地方。雍正以後,新暖閣是薩滿祭祀的場所。其中,東暖閣是皇帝婚禮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都曾在此舉行婚禮[42]。

主廠房

紫禁城4號門

紫禁城有四個門。正門叫午門,它的平面是凹的。午門後有五座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北門叫神武門。故宮四角有角樓,高27.5米,有十字形屋頂。[43]

四張介紹圖片

午門午門是故宮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由壹個12米高的平臺連接,四周是壹個方方正正的正方形。有1棟樓。中間有壹重建築,是9間寬面重檐的廳堂。有四個亭子,左右突出的墻壁上有屋檐和屋脊,由開放的走廊連接。各翼有13廳,各角有高大的角亭,支撐著正廳。城上的這組建築是故宮博物院的第壹峰。午門是皇帝發布詔書,下令遠征的地方。它的正門通常只有皇帝才能進入;皇帝結婚時,皇後進過壹次;在宮廷考試中獲得頭獎、第二名和探花的三個人可以走出這個門壹次。文武大臣出入東門,宗室王公出入西門。

午門

神武門神武門在明代被稱為“玄武門”,玄武門是古代四大神獸之壹。從方位上看,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居北,故故宮北宮門得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名為“神武門”。神武門也是城門建築,最高等級的重檐屋頂,但其正殿只有五開間和壹條遊廊,沒有左右向前延伸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比午門低壹級。神武門是皇宮日常出入的門禁。現在神武門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

神武門

東華門東華門和西華門對應的是西華門,門外有壹座下馬碑。門內金水流豫北,架上1石橋,橋北三門。東華門和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為長方形,紅色裙樓,白玉基座,其中有三個券門,券孔外圓。城樓上有塔,黃琉璃瓦,重檐。塔樓有5個房間寬,3個房間深,被走廊環繞。

西華門

等待建築

北京故宮的外院以三大殿為主。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建在壹個8米高的漢白玉工字形橋臺上,太和殿在前,中和殿在後,保和殿在後。橋臺有三層重疊,每個平臺的上緣都裝飾有用漢白玉雕刻的欄桿、崗哨和水龍頭。三個平臺中,有三個雕龍的石階,用波浪和流動的雲朵襯托出“皇家之路”。25000平米臺面上有1415雕花欄桿,雲龍翔鳳1460雕花崗亭,165438水龍頭。用這麽多漢白玉裝飾的三套,造型重疊,是中國古建築中獨壹無二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修從結構和功能上來說就是臺面的排水管。欄桿下面刻了壹個小洞。水龍頭上還刻出壹個小洞,延伸到崗哨下面。每到雨季,三組雨水壹層層從小孔排出,水從水龍頭流出。這是壹個科學而藝術的設計。[44]

建築介紹圖片

太和門太和門是紫禁城最大的宮門,是故宮的正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當時叫奉天門。嘉靖四十壹年(1562)更名為黃繼門,清順治二年(1645)更名為今。泰禾有9個寬立面,3個深立面,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重檐覆蓋,歇息山頂,漢白玉底座,梁枋等構件塗以篆色。門前的壹對青銅獅子。太和門左右各有壹門,東有昭德門(明代稱鄭弘門),西有鎮都門(明代稱宣治門)。太和門是明代“禦門聽政”的地方。清初皇帝也是聽政,在太和門設宴。後來“禦門聽政”改為幹慶門。順治元年(1644)九月,滿清統治者決定入京後的第壹個皇帝福臨在太和門頒布了大赦令。

太和門

太和門廣場前有壹個面積約26000平方米的廣場,金水河自西向東蜿蜒流淌。河上有五座石橋,稱為內金水橋。廣場兩側是整齊排列的回廊,稱為朝東朝西的房間,對面有協和門(明代稱為會稽門)和西河門(明代稱為歸濟門)。在明代,東軒被用作記錄廳、玉蝶廳和居住筆記廳,在清代,它被改為詔令檢查辦公室和內部辦公室。明代,西廊為編撰《明慧殿》的亭子,清代改為書房和居堂。

太和門廣場和金水河

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王殿”,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名為奉天殿。嘉靖四十壹年(1562),改稱內廷。清順治二年(1645),改名。它是皇帝舉行盛大儀式的地方。自建成以來,它已被燒毀和重建多次。我們今天看到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後的形狀。太和殿寬11間,深5間,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加上35.05米的基座高度,是故宮最大的大殿,屋檐下有10只動物。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在太和殿舉行隆重的儀式,如皇帝登基、成親、冊封皇後、受命出征等。此外,每年皇帝都要接受文武百官的祝賀,並設宴款待王公大臣。[45]

太和殿

全部展開

內亭中路

建築介紹圖片

幹慶門幹慶門是紫禁城內廷的主要宮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清順治十二年(1655)重修。幹青立面寬5間,深3間,高度約16米。它有壹個單檐屋頂,坐落在壹個高度為65,438+0.5米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周圍有雕刻的石頭欄桿。門前有三級臺階,中間是禦石,兩邊排列著壹對青銅鍍金獅子,中間開了三扇門。幹青門的東面是內左門和九卿值班室,西面是內右門和軍部。門前廣場東西兩端分別是京雲門和龍宗門。幹慶門是朝廷與外國聯系的重要通道。清代也是處理政務的地方。清代在甘青門舉行“禦門聽政”、齋戒、求寶等儀式。[48]

甘青門

幹青宮幹青宮是皇宮中最後三座宮殿之壹。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因為幾次被燒毀,明清重建。現存建築建於清代嘉慶三年(1798)。幹青宮是壹座黃色琉璃瓦重檐宮殿的屋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平臺上。走廊寬9間,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臺面至屋脊高度20余米,屋檐9脊。殿前寬敞的平臺上,左右各有銅龜、銅鶴、日晷、細秤,前面有四個鍍金香爐,在殿中間,由高郵路與幹青門相連。幹青宮的建築規模為宮廷之首,明朝有14位皇帝在此居住。在明朝,幹青宮也被用作悼念皇帝的地方。清順治、康熙也曾在此居住。雍正以後,秘密皇儲的儲物盒存放在幹青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後面。康熙、乾隆兩朝也曾在此舉辦千家宴。現在是宮廷生活的原始展示。

乾清宮

交泰殿交泰殿是故宮最後三座宮殿之壹,位於幹青宮和坤寧宮之間,建於明朝嘉靖年間。交泰殿平面呈方形,深3間,寬3間。明代有壹個寶座,上面掛著康熙皇帝題寫的“無為”匾額,寶座後面有壹個板屏,上面有乾隆皇帝題寫的交泰殿。交泰殿是慶祝女王節的地方。這個大廳裏存放著25枚清代的珍貴印章。每年正月,秦擇吉日,設案開陳堡,皇帝來此燒香行禮。清世祖立下的“內宮不幹涉政事”的鐵牌子曾矗立在此。皇帝出嫁時,皇後書和保安在殿內設左右案。每年春天,祭祀第壹只蠶,女王第壹天在這裏查找采桑的設備。[49]

  • 上一篇:科技改變生活四年級作文
  • 下一篇:如何為wps建立壹個模板?如何在wps文本中設置模板文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