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作文素材 - 關於玉樹的文章

關於玉樹的文章

在妳面前很難被感動,翻天覆地。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時,46歲的誌願者黃福榮先生是壹名香港集裝箱司機,他去玉樹孤兒公園呆了四天。地震時,他先跑到安全地帶,看到還有老師和孩子沒出來,就冒著生命危險沖進去。這壹去不復返了。他做誌願服務多年,從來不想說教:“只管做事,沒什麽好說的。”他不僅極其低調,而且也不希望別人對他的所作所為多說。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死在誌願服務的路上也是值得的。”

雲南旱情嚴重,各界軍事力量支援抗旱。75歲的退休工人陳樹林不習慣吃吃喝喝。他不僅為打井隊提供技術咨詢,還到處進行地質水文勘探,為盡快緩解災區人畜飲水困難做出不懈努力。他放棄了幾十萬元的高薪,在舒適的條件下做誌願服務,說這是這輩子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災難面前,人性的光輝閃耀,人格的高貴閃耀。地震救援刻不容緩,全國各地支援不惜壹切代價。從四川汶川5.12到青海玉樹4.14,從冰凍雨雪災害的救援到王家嶺洪災事故的救援,無壹不表現出人類平時不表現出來的大愛。兒子打電話說他也給成都災區傷員捐了400CC血,我反復說好。我做不到的,我兒子做到了,我由衷地欣慰。雖然兒子瘦了,還在工廠實習,但我覺得多想想為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犧牲自己,比多幹點活對他更有利。

人活著說到底是壹種社會價值和生存價值。這個價值就是說,妳活著,社會要不要妳,別人要不要妳。災難伴隨著人類的生命,無法避免。所以,我們要坦然面對。對待災難的態度,在災難面前的表現,體現了人格的尊嚴,反映了人格的沈浮,是對人的生存價值的考驗。“範跑跑”之所以這麽愛它,不是因為他能超越本能放棄自己的生存,而是他在拋下孩子逃跑後發自內心的表白:即使是我的父母,我也救不了他們。壹個人,在任何情況下,如果心裏只有自我,活著就沒有意義,活著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黃福榮和陳樹林非常不同。在生死關頭,他們想到保護自己的孩子,保護別人,把自己置於生死之外;他們在利益和義之間選擇社會正義、公共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私利。世界上有愛,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在做著看似平凡實則不平凡的事,讓世界的每壹個角落都充滿了真愛。

救災還在繼續。我為災民祈福,我為災區人民自救的努力而感動,我為各路軍隊的及時救援而激動,我為黨和國家對災區人民“不放棄、不拋棄”的努力而鼓掌。更讓我感動的是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芒的英雄們的壯舉。我討厭每壹次災難,我被每壹次災難中閃現的人格光輝所感動。被災難感動,翻天覆地。天啊,妳怎麽忍心用如此殘酷的方式壹次又壹次的考驗人類,考驗國家,考驗社會?!衷心祝願玉樹地震災區救援工作順利,災區人民早日恢復生產,重建美好新家園!(文字:中文)

玉樹地震作文(二):玉樹地震作文:青海玉樹地震有感

青海玉樹地震有感

環顧世界,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只有團結的民族才能在災難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強大。玉樹地震已經成為壹場生命災難,但現在的救援行動將變成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告慰逝者,提醒後人。

青海玉樹14早晨。7。1地震突如其來,寧靜的小鎮在重創下壹片狼藉。滿身灰塵的孩子低著頭被擡出廢墟,但模糊的影像深深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這場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部門迅速行動,投入緊張救援。與此同時,個人、企業、非政府組織也開始自發捐款捐物,愛心正湧入災區,與死神賽跑。經過兩年前汶川地震的錘煉,政府和民眾都有了更多應對自然災害的經驗。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壹絲解脫。

盡管科技在發展,地震仍然是不可預測的。面對自然災害,壹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定立場,不斷進步。恩格斯說:“壹個聰明的民族會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比平時多得多的東西。”汶川地震後,防震減災法通過,並於2009年5月實施,將應急救援納入法治軌道。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公民精神成長了,很多人自發地為災區的規劃出謀劃策,對應該用於重建的財產進行輿論監督。社會的巨大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相信這些將在玉樹地震後的救援行動中得到體現。

玉樹地震作文(3);

寒冷的季節,保暖尤為重要。

當妳被孤立的時候,溫暖尤其珍貴。

人的內心總是需要壹種溫暖的感覺,只是平時找不到或者感受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即使知道了,也不會珍惜。因為沒有損失,因為沒有對比。

我們的世界真的缺少壹顆溫暖的心嗎?我們的世界真的很冷嗎?

也許不同的人感受不壹樣,也許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壹樣,對溫暖的理解和認識也不壹樣。

如果妳是青海地震災民,妳現在在想什麽?能及時把自己從廢墟中解救出來,回到和平的世界,讓自己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是救援者。這時候溫暖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內心的激動無需言語。溫暖,在這個時候,很簡單,就是壹種行為。

如果妳是壹個受委屈的人,這個時候妳最需要什麽?也許只是朋友壹句善意的問候。只有這樣壹句親切的問候,才能清除妳所有堆積在心裏的內心苦悶,溫暖的陽光直射妳的內心。

溫暖,有時候只是壹個眼神,壹個不直接表達的眼神,很淺很淡,但對於壹個需要的人來說,卻是無窮的力量,能讓人從深淵中崛起,感到幸福,親切,溫暖。

玉樹地震作文(4):

為什麽巨大的喜悅和巨大的悲傷總是要如此巧合地交織在壹起:奧運之前,我們在汶川很慘;世博會前,我們含淚看著玉樹。

我不迷信,但我覺得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生活會壹天比壹天好,但生活永遠不會完全如意。歡樂往往是意料之中的,但災難和悲傷總是突然襲來。

玉樹,就像兩年前的汶川,壹個不為人們所熟悉的地方突然闖入了所有中國人的視線,然後所有的目光和悲傷匯聚。這是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但我們必須面對。因為汶川在前,所以這壹次,悲傷依舊,卻不那麽慌張。

悲劇總會壹個接壹個上演,但沒有壹個悲劇是上壹個的重復。因此,玉樹的救援仍然面臨著困難,比如4000米的高海拔,像冬天壹樣寒冷的溫度,脆弱的交通,語言的障礙,以及現有的貧困。但畢竟汶川之後,我們還是看到了這個救人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進步。什麽是重?什麽是光?什麽是慢?急什麽?救援工作進行得更加理性和冷靜。比如當地政府臨時叫停了熱心的誌願者,因為有限的交通“生命通道”要為救援人員和最需要的救災物資打開。

不急著為救援加油。如果災難不足以喚醒人成長,那就不是進步,而是退化。更何況,面對所有有望延續的生命,我們真的希望救援工作能不斷呼喚我們,盡管這樣的事情應該發生在地震救援完成之後。

當前,治病救人是重中之重。就像xxx的指示說的,哪怕只有百分之壹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生命無價。

這個時候有很多人想做點什麽,但很多人最後可能什麽都不做,只是默默為玉樹祈福。其實這樣挺溫暖的,只是總讓人覺得不夠。

有關方面呼籲,災區急需棉被和棉衣。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這種物資,也願意去捐,但是不知道去哪裏捐,或者因為認識而覺得麻煩,或者實在抽不出時間去送。所以,對於相關部門來說,僅僅給幾個捐款賬號是不夠的。能不能把捐款點放在街上,能不能組織居委會、誌願者等基層部門弄幾個熱線,然後根據捐款情況按地區、按時間進行收集。這也對誌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說帶著熱情沖在最前面就是誌願者。誌願服務本來就是壹種自願奉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這種服務往往是在幕後默默完成的。

而這樣有計劃、合理安排的捐贈和誌願服務,在經歷了汶川的傷痛之後,是否應該形成壹種機制?至少不應該是每當新的災難來襲,我們總是在展開救援等工作的過程中沮喪不已:為什麽我們沒有更好的準備,在我們本可以做到的時候?

玉樹遭受重創的時候,其實距離汶川哀悼兩周年還不到壹個月。這個時候我們真的應該多想想汶川。不是為了增添悲傷,而是為了通過回顧來發現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比如我們的心理救援能不能做好準備,因為在生命救援的“黃金24小時”之後,心理救援對於身心受到重創的人來說同樣重要。再比如安置後的工作能不能早壹點準備,樣板房和各種生活用品能不能早壹點到位?

汶川的傷尚未痊愈,玉樹又添新痛。每當天災暴跌,人們心中的熱度驟然升溫。災難中有大愛,愛溫暖人心。對我們國家來說,這真是壹個非常可愛的地方。這時,災難帶來的悲痛和愛情帶來的情感交織在壹起,把人們的心拉在壹起。這個時候我總在想,是不是災難少了,但是愛和溫暖壹直都在。比如我們可以少關註王家嶺的悲劇,多關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弱勢群體。

很明顯,天災的到來不太可能阻擋我的欲望,但大家的愛難道不能因此而更多嗎?還能再正常壹點嗎?其實我們不用時不時的捐錢捐物。更多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不要再冷眼相待,多壹點關註,然後用壹點點努力去做壹些幫助就可以了。而我的願望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

我含淚期待玉樹。只希望生命的奇跡多出現壹些。希望所有生者堅韌不拔,逝者安息,永不放棄。回首汶川,只希望我們能以更好的生存狀態告慰逝者,人間的溫暖永遠在,愛永遠在,而不是冷漠無情。

玉樹地震作文(5):

環顧世界,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只有團結的民族才能在災難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強大。玉樹地震已經成為壹場生命災難,但現在的救援行動將變成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告慰逝者,提醒後人。

青海玉樹14早晨。7。1地震突如其來,寧靜的小鎮在重創下壹片狼藉。滿身灰塵的孩子低著頭被擡出廢墟,但模糊的影像深深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這場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部門迅速行動,投入緊張救援。與此同時,個人、企業、非政府組織也開始自發捐款捐物,愛心正湧入災區,與死神賽跑。經過兩年前汶川地震的錘煉,政府和民眾都有了更多應對自然災害的經驗。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壹絲解脫。

盡管科技在發展,地震仍然是不可預測的。面對自然災害,壹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定立場,不斷進步。恩格斯說:“壹個聰明的民族會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比平時多得多的東西。”汶川地震後,防震減災法通過,並於2009年5月實施,將應急救援納入法治軌道。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公民精神成長了,很多人自發地為災區的規劃出謀劃策,對應該用於重建的財產進行輿論監督。社會的巨大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相信這些將在玉樹地震後的救援行動中得到體現。

環顧世界,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只有團結的民族才能在災難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強大。兩年前,汶川大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破壞力斷橋塌樓,但中國人沒有被擊倒。三歲男孩躺在擔架上向救人者敬禮,年輕的警察媽媽張開雙臂給失去母親的嬰兒哺乳。這些細節我們至今記憶猶新。我無法忘記三分鐘全國默哀後天安門廣場上經久不息的加油聲。那壹刻,6543.8+03億人的心是團結的。在齊心協力的救助中,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被拉開,生命的意義被更新,整個社會變得更有活力。可以說,災後的記憶強化了民眾的憂患意識,提高了社會的應急能力,所以今天我們可以以最高的效率進行震後救援。

在災難面前,中國堅持以人為本,創造了救援的奇跡。我們也希望未來會出現另壹個奇跡,那就是大災難變成小災難或者沒有災難。這就需要全體人民繼續發揚“汶川精神”,強化憂患意識。

玉樹地震已經成為壹場生命災難,但現在的救援行動將變成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告慰逝者,提醒後人。

  • 上一篇:中學生書信作文(以珍惜時間為主題)
  • 下一篇:20本寒假日記,70到12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