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作文素材 - 謝子英作文

謝子英作文

薛氏家族是近代無錫乃至中國的著名家族,湧現出薛福成、薛南明、薛壽軒等幾代名人,在思想、文化、工商業等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都與薛福成的家庭文化和教育特點密切相關。本文主要通過對薛氏族譜、薛家訓及相關遺留文獻的整理和分析來對此進行論述。

首先,對無錫西部薛氏家族進行概述

薛福成祖籍四川蒼溪,父親和祖先都以詩和禮傳宗接代。

薛第壹代遷居的是康熙朝的舉人薛敬覺(薛福成高祖)。曾任河南省光山縣知縣,遷居無錫北鄉(今西漳鎮)寺頭村。他的兒子,薛福成的曾祖父,薛道孫,是乾隆年間的壹位大學者,他寫了鉤雲軒和遊草的詩。乾隆末年,薛福成伯祖薛玉堂為秀才,在慶陽、瀘州任知府,著有《書畫詩集》,與高鶚相交,祖父薛錦堂科舉不利,死為秀才。薛福成的父親向雪是道光年間的壹位學者。曾任湖南新寧縣安福、廣西周迅知縣,著有《說文段翼》、《魚雨齋詩集》。淩雪叔叔是本市的名師,著有《景宜預備》,受到江蘇巡撫林則徐等人的高度重視。此時,薛氏家族開始在市內遷西壹帶定居,史稱“無錫西部薛氏”。薛福成* * *六兄弟,大哥陳輔是鹹豐朝舉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傅兄是同治舉人,官至布政使是浙江寧少臺道銜。

薛福成,無錫人,先後師從曾國藩、李鴻章,歷任寧紹臺道按察使、湖南公使、駐英、法、意、比公使。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壹生勤政務實,憂國憂民;主張向西方學習,以工商業立國;主張變法維新,力推“君主立憲”。他的思想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和民族工商業的興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薛福成的兩首詩,是他“雖垂危,卻渴望白日發光”的人生真實寫照。

薛福成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其中長子紀昀,本名南艾,是光緒年間的舉人,曾入李鴻章門下。在那之後,他放棄了他的官職,轉向工業。1881年開始經營蠶繭生意,1896年與他人合夥創辦繅絲廠,後組建永泰絲業集團,成為近代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在三子營中,傅澄的作品大部分是由他整理出版的。

薛南明有三個兒子,七個女兒。長子薛,本名,北洋軍閥政府時期任江蘇省人、國會議員。次子薛是袁世凱的女婿,是北洋政府軍監朱玉璞的天津談判代表。最小的兒子薛雪蓮,名叫壽軒,是最有名的。他曾就讀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精通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他聰明能幹,繼承並拓展了父親的事業,在中國絲綢業從巔峰走向衰落的時候,帶領永泰集團力挽狂瀾,獨領風騷,在東南乃至全國享有盛譽。薛壽軒也因此獲得了“絲業大王”的美譽。

二,薛福成家族文化傳統的特點

薛福成家族自清初遷祖Xi以來,先以儒學為業,註重詩禮,逐漸成為著名的實業家族,形成了獨特的家族文化傳統。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讀書是明智的,壹切交易都以此為基礎。

“讀書知行”是清代無錫薛福成家族文化傳統中壹個非常顯著的特征。據薛福成的祖父薛錦堂說:“秀才是家,秀才是敗家...讀書不為榮,只為後人。”可見,薛錦堂很註重引導孩子把讀書樹立為理解,而不是壹味追求富貴的觀念。在“學而優則仕”的文化傳統和科舉考試盛行的背景下,這種讀書為明而非求榮的觀念轉變非常耐人尋味。

值得人們關註的是,薛福成家族的文化傳統中也有讀書無所不包的觀念,這在家訓中可以找到。《薛福成家訓》由各派16篇整理而成,匯集了《聖神錄》、《文公嘉園》、《正壹門家法》等家訓。其中壹篇是《莊羽雲》,裏面說:“天下之事,總有利益相伴。只有讀書是有益無害的。不分貴賤老少貧富,讀壹卷就有壹卷,讀壹天受益壹天。”這裏的“不問貧富、不問老幼、不問貧富”的提法,與之前的“按資歷學職業”的說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可見,無錫薛氏家族作為現代工商家族,形成了類似於明末清初“工商為本”的啟蒙思想的價值取向。工商可以同仕途,這是無錫薛福成家族“讀書明白”背後更深層的內涵,也是這個家族文化傳統形成的重點。

2.家庭教育,男女並重

薛福成家族作為家族文化傳統的壹個重要方面,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嫁入薛家的女人,首先要有文化修養,這樣才能教好丈夫和孩子。從薛福成的曾祖母徐氏、顧氏到她母親顧氏、大兒媳吳氏,都是如此。出身書香門第的徐詩,“自幼背詩,名句歸織機”,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是她提出了“我不羨慕妳們家,我不拿奢侈品;而薛家選妻的標準是“得賢惠夫人,自吹讀書籽”。那時候薛家家境還算清貧,但徐世能註意挑選賢惠的女兒,以培養“讀書種子”,很有學問。我的母親,顧,出生在西城的壹個貴族家庭。她在壹個世代儒家的家庭氛圍中長大,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吳是安徽桐城人,他在世界上很有名。他的父親是史靜大學的導師,會寫文章。受環境影響,她也是個懂事的女人。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成為薛福成家族文化鏈條中的壹個閃亮環節,是薛家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成員。

作為女性在教育中重要作用的自然結果,薛福成的家庭教育具有男女並重的重要特征。早在光緒17 (1891)年間,薛福成就曾說過:“凡年滿八歲而不上學者,必為父母之罪。沒有不學的男人,也沒有不學的女人。”薛福成的思想比1904年初“癸卯學制”推出的“國民義務教育”早了12年多。這種重男輕女的教育思想不僅有利於和體現了薛女子教育的發展,而且對當時的中國也是壹種進步的改革思想。薛福成的孫女薛秀群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她有開明進步的文化教育思想。她曾大加贊賞地說“在泰國西部各國,軍刑、財政、稅收的政治都沒有男女之分,都是學來教去的。因此,他們越有知識,就越強大。”她還高喊“我國固守破舊的政治制度,其學術,其欲與新月共榮之鄰抗亡,故能安乎?”直接教育必須是對男女的“通學通講”,所學必須包括先進的政治制度和學術知識,而不僅僅是制造武器和傳槍到船上的技能。她還積極著手建立新的學校,試圖“促進該州的婦女研究,這將是未來國民教育的基礎。”(《薛墓誌銘》)她的主張和實踐壹方面反映了她從小接受了先進而全面的教育,另壹方面也揭示了近代薛福成家族女子教育的新特點。薛福成的另外兩個孫女(長姐和外孫薛的二姐)也畢業於上海女子學校,都精通文史。薛的女子教育都是如此,家裏的男兒就更不用說了。

3.提倡實學,經世致用。

薛福成家雖然有很多人參加科舉考試,但也主張學以致用。薛福成之父向雪,是壹位精通天文、地理、說書、象數、治兵家之言、精古文詩詞的學者。受家風家學的影響,薛福成對“專學八股六韻,只論事而棄事實”的科舉之路產生了質疑,開始向往高級思想家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所倡導的“經世致用”理論。就像他日後說的,“傅澄是學者中最差的。十二三歲的時候,他逼自己偷山,要向天下取經,為國壹日之用。他拋棄了壹切,全身心投入其中。”由此,薛福成從學習八股文、六律轉向學習實學,立下了“救亡圖存,振興天下”的宏願,決心把自己塑造成壹個有真才實學的“實學之士”。薛秀群的“吾國固守破舊之政制,其學術,其欲與旭日新月共榮之鄰,以抗亡國,故能得太平”的吶喊,也說明她是非常崇尚實學的。

4.順應時代,積極轉型。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資本主義的不斷蔓延,以儒學為業、註重詩歌的薛福成家族積極投身於與時俱進的歷史轉型進程中。薛福成在1864寫的《論選舉》壹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大致是變革的開始。而薛的子女乃至婦女紛紛離開家庭到新學校讀書,也出現了家庭婦女外出支教的情況,成為轉型的深化。例如,薛壽軒(薛福成的孫子)的大姐和二姐都畢業於上海莫言女子學校,大姐還擔任英語教師。此外,薛家弟還拓展了留學之路,學到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辛亥革命前後,北京清華大學派青年學生出國留學。薛南明的次子薛是首選,於民國三年夏赴美留學。第二年冬天,南澳的小兒子薛壽軒自費去了美國。薛南軒的女婿張宏鼎也曾留學日本。這種家庭教育的巨大變革,無疑是薛福成家族實現全面轉型的基礎,帶來了文化(從實學到現代文明)、政治(從封建官僚階級到新興資產階級)、經濟(成為中國第壹代近代民族工業的奠基人,薛家第壹家企業永泰絲廠創建於1896)的全面轉型,成為近代的無錫、江南。

第三,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活動。

壹個家庭的文化傳統和教育活動是密不可分的。雖然前者往往可以包括後者,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們有壹種在互動中發展的特定關系。在優秀文化傳統的影響下,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活動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為薛福成家族文化和學風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1.教育目的。根據清代薛福成家族文化傳統的“博學”、“經世”等特點,其教育目的非常明確:著力培養有氣節、有報效天下、報效國家的遠大誌向的可用人才,而不是局限於傳統的追求仕途、榮耀祖先。這才是薛福成家族“讀書不為榮,只為後代”的真諦。這壹教育宗旨對薛後人的求學、做人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可以說薛福成家族的許多歷史貢獻都可以歸功於此。明清以來,重視育人的傳統早已被刻板的科舉所誤棄,重視人格教育顯得尤為可貴。薛福成壹家的這種教育宗旨值得稱道。

2.教育內容。與家族的文化傳統有關,薛對子女的教育內容較為廣泛,既有傳統內容,也有西學課程。從薛福成給孩子的閱讀作業單來看,薛家學校每天都有固定的課程,包括作文、古文、寫作、詩文、名著等傳統學習內容。從薛福成家族重視實學的傳統和薛福成孫女薛秀群倡導的西式教育不難判斷。薛教育中還有各種實學和西學課程。據孩子們回憶,薛福成的長子薛南明曾聘請無錫本地學者楊、、江等擔任孩子們的理科和數學老師。薛福成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現了家庭教育內容務實、開明、開放的特點。

3.教育方法。薛福成家的教育方法註重新方法與傳統的結合,靈活多樣。除了傳統的方法如幫助教育和仁慈結合,還有明喻和諷刺,相互學習和指導自學。

(1)巧妙的比喻和諷刺。薛福成的媽媽善於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她曾經告訴她的孩子:“有人可以讀書,可以享受爵位,可以孝敬父母。有人不識字,骯臟屈辱,瀕臨死亡。”讓兒子聞聞“聽汗,不敢逃。”薛福成對母親的教學方法評價很高:“我最初是福成兄弟教的,但我厭倦了教。”這種巧妙的比喻完全不同於傳統的責罵和鞭撻的方式,也不同於壹般的教學。用巧妙的影射激起孩子的競爭心理,從而達到強行施壓很難達到的效果。壹個普通的家庭婦女竟然把這種方法運用得如此巧妙,真是令人驚嘆!

(2)互動學習。在讀書的過程中,福成兄弟經常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取長補短。幾個兄弟住在壹個房間裏。“白天,他們看歷史,質疑疑惑;到了晚上,伊登圍坐在壹起,互相討論聖賢教育的微觀目的和古今亂象的得失。“在兄弟中,他和他的四弟富寶,有著更深的兄弟情誼。起初,薛對“攻古文,思無止境”很感興趣。薛福成對此不以為然,並問富寶:“時移世易,秀才不遇。學有用的時候,胡瑋煒會在文藝末路?”但富寶振振有詞地回答:“否則。夫散文之最者為道,古文之最尊體,自古為偉人。比如賈誼之輕忽,董仲舒之謀略,諸葛武侯之榜樣,魯之大赦天下,他們之所以這樣調解天下,鼓勵人心,並不是單靠文章的力量。而且也很尷尬。“在這場辯論中,兩兄弟都有自己的見解,都受到了對方的啟發。薛福成開始在語言、文字、寫作手法上下功夫,後來成為政治理論和散文大家。富寶也開始研究實學,探索治國之策,後來走上政治舞臺。

(3)引導自學。在福成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父親向雪對他們要求嚴格,並有許多方法指導福成兄弟自學。他曾指導府城兄弟讀書,說“讀經讀史,兼覽百家哲人,熟讀朱《近思錄》,以資借鑒。”他還要求他們“對明朝以來做出傑出藝術的人進行全面考察,並向他們學習,使他們能夠追根溯源,大有所學。”在父親的指導下,薛氏兄弟奠定了紮實的國學基礎。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在社會現實的感召下,薛福成潛心“實學”,博覽群書,從天文到地理,甚至到王陸的“心學”,甚至到陰陽、占蔔。當然,這種自學方法也得益於奈夫自學方法的影響。

薛福成睿智的教育宗旨,務實開明開放的教育內容,靈活創新充滿活力的教育方式,為薛福成孩子的成長提供了沃土。

第四,家族文化對薛福成家族史貢獻的影響。

薛福成家族獨特的家族文化傳統,對薛家幾代人在人才培養、工商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1.為多元優秀的家族人才的出現奠定基礎。

薛福成家族崇尚實學、註重各行各業的文化傳統,為家族培養多樣化的優秀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多元化的人才意味著薛的子女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近代名人,如傑出的思想家和外交家薛福成、早期實業家薛南軒、“蠶繭大王”薛壽軒,以及當選為江蘇省議員的薛南軒的長子薛,供職於北京外交部的次子薛, 薛壽軒的大姐是英語老師,薛秀群在努力推動本州的婦女研究。 薛福成子女的多元化發展道路,與家庭重視教育、男女並重、崇尚實學的出身密切相關。正是薛家學的特點,使薛家子弟接受的教育突破了性別和傳統經學的限制。只有學會自己想學的東西,思考自己想要的東西,才能在政治、產業、教育等社會不同層面做出成績,做出獨特的貢獻。教育的特色造就了有特色的人才。這就是薛福成家族。

2.為向現代工業家庭轉型提供動力。

“百業為本”是薛福成家族文化傳統的重點,即工商皆商,類似於明末清初“百業為本”的啟蒙思想。這種價值取向使世家子弟在求學過程中註重經世致用,崇尚實學,也使薛福成家族逐漸走上了近代工商業的道路,實現了從傳統科舉之家向近代工商業之家的成功轉型。正是在“凡業為本”的價值取向指導下,薛南明發出了“中國不是窮國,卻天天受窮,救國之道在於富民”的感慨,走上了棄官從業之路。在薛楠明和薛壽軒兩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薛永泰集團成為中國絲綢業的霸主,其地位用“走過妳的腳底,不跑出薛佳的家門”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因此,薛成為當時僅次於榮氏、唐氏企業的第三大家族企業,不僅促進了無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在東南乃至全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而這壹切都深深植根於家族“百業為根本”的價值觀念中。

3.為思想文化領域的貢獻提供養分。

薛子女在近代思想文化領域的貢獻,也得益於其獨特的家庭文化。正是由於家族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薛福成對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的興起產生了重要影響,並最終走向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改革道路,也形成了他務實、靈活、獨特的“和戰觀”和外交思想。此外,他和孫女薛秀群在普及教育、學習西方文化方面的理念和探索,以及薛壽軒在引進西方企業管理經驗方面的壹系列貢獻,可以說都得益於家庭教育傳統的影響,吸收了家族文化沃土提供的養分。

總之,薛福成家族鮮明的文化傳統值得珍惜。是明清以來江南文化的生動例證,對家族乃至近代中國的貢獻,是值得銘記的重要歷史遺產。

  • 上一篇:壹篇描寫豬的作文
  • 下一篇:威海遊記作文500字左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