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作文素材 - “跪求”中國近代史作文刻不容緩!!!加分!

“跪求”中國近代史作文刻不容緩!!!加分!

現代民俗變遷是現代社會變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現代社會轉型是壹致的。現代民俗的變遷涉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和各個層面。以下從禮儀、消費、服飾、飲食、居住、出行、節日、婚喪等八個方面進行總結,大致可以看出近代民俗變遷的基本脈絡。

1.禮俗變遷:鴉片戰爭後的很長壹段時間裏,傳統的社會禮儀和禮俗,包括稱謂和見面儀式,仍然主導著社會。人與人見面,要鞠躬,手拉手,跑著拜,互相請安。鞠躬是壹種問候對方的手勢,但在封建時代它成為壹種尊重和服從的禮儀,以反映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跪拜主要是對長輩,最隆重的是三跪九叩,壹般被同輩用作鞠躬和交接的方式。與此相對應的,還有“大人”、“爺爺”、“老婆”、“老太太”等壹套稱謂。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西方平等觀念的影響,首先在新知識分子中,逐漸采用握手、鞠躬等方式,用“先生”、“女士”、“小姐”、“同誌”等稱呼代替以前的稱呼。民國1912年建國後,明確規定祭祀孔子時,“除跑之禮,改三鞠躬,祭服為便服。”(註:《祭拜》,【上海】《申報》1965438+2002年3月5日。)很快就明確廢除了社交活動中磕頭、拜、拜、交等舊禮儀,改為鞠躬、鞠躬。同年8月17,中華民國政府頒布《禮制》,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新禮儀的法律地位(註:東方雜誌第9卷第4期1965438+2002年9月。)。鞠躬鞠躬,用“先生”“君”的稱呼,體現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總之,脫帽、向目標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的風俗習慣,已經逐漸成為中國通常的“文明禮”、“文明禮”,反映了社會風俗習慣的進步趨勢。此外,交際舞、生日聚會、同事宴請在城市的流行,都反映了現代交往習俗的新變化。

2.消費習俗的變化: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和中國新商業的產生和迅速發展,對傳統消費習俗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並直接導致了消費習俗的變化。鴉片戰爭後的道光年間,上流社會享受洋貨成為時尚,但起初僅限於通商口岸、官僚富裕家庭等少數地區。到19年底,隨著通商口岸增加到70多個,洋貨在各行各業都有消費。即使在雲南偏遠交通地區的商店裏,也可以看到許多外國商品,包括各種清真、嗶嘰、羽毛紗、法蘭絨等。而且它的價格“貴得不出奇”(註:高堯主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料》,[京]中華書局,1962,第1106-1107頁)。)很多“農亦爭洋布”,中產階級家庭甚至認為出門紡絲並不奢侈,“多數青年如霜”(註:宋延齋:《溥陰鄉賢錄》,轉引自閆長紅:《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版,第82頁。)。此外,賽馬、賽艇、網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小吃、西式飲品、業余戲劇俱樂部、公園、室內音樂會、電影、電燈、電話、自來水、郵政、電車等西式生活方式,都影響著中國人消費模式的變化,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結構和內容。此外,以上海為例,情色消費和遊樂消費也成為商人和富人消費模式中的重要內容。

3.服飾習俗的變遷:中國的服飾習俗源遠流長,每個時代都有豐富多彩的服飾。清代中國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女性則穿旗袍。民間諺語說“孔雀翎,馬蹄袖”。服裝具有等級森嚴、崇尚服飾的特點,與現代人的平等要求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不相協調。為此,中國壹些人開始接受西式服裝。19的50年代,香港廣州都有人模仿洋人的打扮,更多的華商穿禮服。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提倡“易服”。20世紀初,穿西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胡任教的梧州中學1903,允許學生在大年初壹“穿洋衣服頌孔孟”(註:胡自傳,[京]近代史第2期+0981)。),可見學生中穿洋裝的不在少數。當時穿洋裝的留學生比較多。清朝以後,出現了“洋裝熱”。在大同,人們“換了洋服洋帽,數目不詳”(註:“潘請用國貨”,【上海】申報1965438+2002年3月4日。),在壹個偏僻的小鎮,“文武禮服,冠以氈,皮,短期使用,完全歐式”(註:中華民國慈利縣誌,卷17,風俗。)。此外,洋氣的襯衫、毛衣、毛衣、褲子、紗襪、膠鞋、皮鞋也逐漸普及。總之,中國服裝中的西方因素在增加。值得壹提的是,中山裝是近代中西服飾結合最典型的標誌。

  • 上一篇:自然之聲散文選5篇
  • 下一篇:流星成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