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作文素材 - 靈魂的黃昏構成

靈魂的黃昏構成

汪國真在詩中寫道:“在人生的旅途上,無論妳到達哪裏,它都屬於昨天,無論山有多綠,水有多美,風有多柔。太深的纏綿成了壹種尷尬,而且不僅是腳,還有未來。”詩人說的似乎是進退之間的從容,但我覺得其實包含了對人生的詮釋:無論妳經歷多少風風雨雨,都不要讓繁華和孤獨淹沒了妳。妳要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麽,心中有光,才能堅定執著壹路向前。

其實太多人分不清“我心裏想要什麽”和“我需要什麽”。他們因為各種需要,給自己定了壹些目標,但是嘗試過之後又猶豫要不要放棄。我覺得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他們看不到自己心裏真正想要的是什麽。如果他們努力工作卻不盡力,自然會壹無所獲。這大概就是平庸的人總是壹事無成,而李開復這種人卻總能走上巔峰的原因吧。柳永先生說:“妳可以壹輩子不爬山,但妳心裏壹定要有壹座山。”心中沒有山,就會不知所措,苦苦掙紮。心裏有座山,就堅守內心,義無反顧。我想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不可避免地受到許多教條或規則的束縛。完全擺脫這些束縛,跟隨內心的腳步,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的狀態應該是,無論身處什麽情境,都不能改變自己的本來面目,經常問問自己的內心,才不會在喧囂中迷失。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改變不了環境,但也沒必要強迫自己去適應。妳要堅持,才能保持內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獨立。

如果妳真的選擇了遵從內心,這個過程很可能伴隨著痛苦,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期待與憧憬,歡樂與憧憬,也承載了太多的克制與欲望,冷眼與嘲諷。試著穿越過去,總有壹天,妳會發現,歲月的沈澱在妳人生的書扉頁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值得。

事實上,如果壹個人選擇了遵從自己的內心,必然得不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肯定。勇敢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總比被別人影響好。這個時候,生活本身給妳至高無上的評價。

每個人心中都有壹個巨人。我們示弱的時候他總是咆哮:“勇往直前,不要回頭!”“然而,我們還是在不經意間擱淺了,不敢前進,只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別人,想著:我差點成功了。那麽這真的只是僥幸脫險嗎?不,不是不安的猶豫讓妳退縮,而是自我否定。壹個人連跟隨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都沒有,怎麽可能成功?

即使妳找不到大海,請不要停止尋找那首歌;即使腳印被雪掩埋,也請珍惜妳走過的旅程;哪怕所有的奔跑和追求都是徒勞,也要守住內心的微光,讓身體追上內心。

初中的時候,有壹年暑假和父母去無錫親戚家住,順便也去農村看看。有壹天,我爬上壹座小山,才發現來來往往的不只是遊客。烈日下,更多的當地人肩上扛著扁擔,攪著兩個鉛桶。他們大多戴著草帽,光著背,大滴大滴的汗水滑落到地上,順著被太陽曬黑的皮膚滲透到泥土裏。看那滿滿壹桶沙子水泥。打聽了壹下,原來是在山頂建亭子,所有的材料都要靠人力搬運。

在壹個什麽都方便的城市,我習慣了吊車電梯。當我第壹次看到這壹幕的時候,我不敢相信,但是我有壹種沖動想把它記錄下來。然而,當我轉身玩的時候,壹切都忘記了。壹個多月後,開學了。新書發下來,翻出月歷紙包書皮的時候,突然發現語文課本上第壹篇文章叫《采山人》,講的是泰山的搬運工。看著文章裏熟悉的場景,我的第壹反應是:這個馮驥才的家夥,我想寫的東西他是怎麽先寫出來的?

從那以後,每當我去天平山、黃山、武夷山和五臺山旅遊時...各種名山,我都會想起“采山者”和被自己拋棄的“暮光之城”。

這種經歷在後來與“文學作品”無關的場合被多次重復。

比如看到《玩具總動員》,每個孩子大概都會想起童年時為自己的布偶或大熊編織的傳奇故事,幻想這些玩具在夜深人靜後偷偷開派對不告訴主人的情節。比如,每個人都有壹個翺翔天空的夢想,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去失敗,去壹次又壹次的實驗,把它變成現實。

例如,有壹天在鬧市區,我遇到壹對老夫婦帶著他們的胡琴沿街乞討。想扔點零錢進去,又怕路人發呆,就停下了。壹轉身,只見有人小跑過來,放下壹張紙錢,默默跟在老人身後,聽了壹整段音樂。

壹點洞察力,壹點想象力,壹個靈感,壹個好主意...靈魂的微光裏有很多種顏色,霓虹通常會壹直閃爍,但也轉瞬即逝。

看到別人把自己心中漸漸黯淡的光芒發揚光大,舉著蠟燭給人看,壹個是開心,壹個是害怕。我很慶幸美好的事情不會在灰暗中結束,但我怕自己有太多雜念,太沒有安全感,太容易放棄。有時候,我們低估了自己接受世間壹切的能力;有時候,他們太狂妄自大,以為自己可以奴役壹切。

我無數次接近自己,然後跌入深淵。

在壹個溫和的下午,我想打碎玻璃來透射陽光,但是光的色散原理已經告訴我會發生什麽。我發現學校小橋下的流水聲聽起來像下雨,於是我毅然翻開日記,打了壹份數學的草稿,錯過了《再別康橋》之類的美文。我曾經想成為壹名漫畫家,現在我可以自豪地對別人說:“看我畫的。蛇吞象長得像帽子嗎?”

原來這就是微光——壹瞬間的感覺和理想...我已經無情地撲滅了無數次。它消失得無影無蹤,讓弱者恐懼,讓平庸者無謂,讓清醒者懺悔,它壹閃而過,讓人無法猜測和感受。為什麽它會對世界開壹個冷笑話?

暮光是自我的壹部分,忽視它其實是對自我的否定。"我不應該騎自行車去郊區,我的作業還沒有完成。"“我害怕向喜歡的人表白,老師的父母會批評我。”“我救不了那個被群毆的孩子。也許下次我會被壹群人打。”太多的“我不該,不能,不敢”讓我面目全非。我只能卑微懦弱的祈求壹個和大家差不多的人體模型,掩蓋空虛空虛的身體,而我的精神卻是壹片廢墟。我們自卑,所以不敢追求,我們不敢追求,所以更加自卑。我們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陷,所以讓光明從他們身邊溜走。我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從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到活在需要贊美中。周曾談及獨處的美好。他說窮人害怕孤獨。我說我窮,是因為內心的光芒總是被自己無情地拋棄。

怎樣才能找到自己,抓住心中的微光?愛默生會說,“以最平和、最執著的態度,追隨妳心中自發的想法,哪怕相應的觀點甚囂塵上。”我們要以抱著布娃娃的本來面目去把握那些對我來說很特別的東西,哪怕在別人眼裏壹文不值。因此,我羨慕程蝶衣。“不瘋就活不下去。”沒有果斷的姿態,怎麽會有直達人心的藝術?所以我很羨慕魯迅的“躲在小樓裏,春夏秋冬都照顧他”。沒有足夠的本色和勇氣,他怎麽可能開心的去盡情的戰鬥?尼采說:“挖掘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強行下到他的本質礦裏,這是壹種折磨人的危險做法。”的確,想要深入了解自己,沒有什麽比掏空自己的心,細細咀嚼它的味道更好的了。每壹次騷動都是妳心靈的壹次大騷動。但是,這種末日審判的折磨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甚至沒有人接受。結果無非是舔著自己的黑血死去,剩下的是身體和蛆蟲的空虛。

所以,要抓住靈魂的微光,只要輕輕地問自己,“妳愛它嗎,或者它對妳有什麽意義嗎?”

當我闊別多年回到家鄉,當我看到村口老房子附近的老槐樹依然矗立在遠處,剎那間,我像穿越到了小時候任性而快樂的時光,壹腔說不出的感情和激動點亮了我的心湖。

老房子是半草半瓦的徽派房子,低矮的土坯結構。已經很多年沒人住了。老房子西邊有壹棟現代化建築,比浮塵的老房子豪華多了。我媽媽從上世紀末就搬到壹棟樓裏住了。在我母親看來,老房子是生活的標誌。它從未被拆除,卻被用作儲物工具和柴火,延伸著生命的微光。

老房子雖舊,但它的存在就像壹絲淡淡的影子。我感受到的時候,心裏總是溢滿柔情:父親在煤油燈下講朱元璋如何打敗鄱陽湖,母親在廚房裏忙碌著,心裏飄著壹絲亮光。

老房子前有壹棵老槐樹,是爺爺小時候種的。老槐樹的樹幹又直又大,葉子呈橢圓形,密密麻麻。夏天,蟬喜歡聚集在樹枝上唱歌。樹頂有個大鳥窩,不知道繁殖了多少只鳥。有壹年臺風,村裏很多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是老房子安然無恙,瓦片也沒有損壞。父親說,老槐樹保護著家園。從此,我對老槐樹有了壹種神壹般的敬畏。考試前,我會在老槐樹前暗暗祈禱自己能考個好成績;遇到不順心的事,我喜歡在樹下默默傾訴,總能找到壹絲曙光讓我說清楚。

去年冬天,我父親病不起。我回到了闊別多年的老家,和家人壹起把父親送到了省立醫院。半個月後,父親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我想到了老槐樹,馬上趕回老家,在樹下為父親祈福。也許是父親的病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已經開始達到恢復的效果,逐漸好轉。對於老槐樹的“靈”韻,我也有壹種微微泛過心頭的感覺。

有哲人說,故鄉是壹面古銅鏡,從中可以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回到家鄉會幫助妳實現人生的升華,因為家鄉是每個人生命的搖籃。作為壹個來自農村的都市作家,非常有必要記住家鄉的壹樹壹物。因為家鄉不僅是我人生的第壹個裏程碑,也是我生命的根。我更在意的是它帶給我精神上的記憶和啟發。

記得20xx年4月,看了姜海洋導演的電影《高考20xx》,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震撼。

妳壹看電影片名就知道,電影講的是20xx年恢復高考的故事,年輕的知識分子期待著黎明的到來。當時的知識青年,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父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響應黨的號召,去偏遠的黑龍江、江西、雲南等地插隊落戶。《高考20xx》講的是壹群去黑龍江插隊的上海知青。他們已經在那裏呆了8年了。

八年時間不長也不短,但八年時間足以消磨人的意誌,摧毀人的心靈。上海很多知青都覺得沒有希望了。有的自暴自棄,有的渾渾噩噩,有的甚至想通過歪門邪道逃回城市。可以說他們已經放棄了心中所有的光明,但還是無濟於事。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知青都這樣。有這樣壹群年輕人,無論條件多麽艱苦,生活多麽艱辛,他們心中的光芒永不熄滅。他們想盡辦法借高考參考書,白天幹農活,沒時間學習就開夜車。他們堅持不懈,意誌堅定。

終於,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了全國,遠如星火,徹底點燃了有誌青年心中的那壹點微光。希望就在眼前,曙光就在前方,機會是可以把握的。20xx年是改變有誌知青命運的壹年。多少人的理想成真,夢想成真!

我們父輩坎坷的高考經歷,現在簡直不可想象。如果我們當時處於他們的處境,會抓住還是放棄心中的那壹絲希望?

我們壹直在抱怨教育制度,抱怨學習緊張,抱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但是無論情況有多糟糕,肯定沒有我們當時父母的條件那麽難。況且,現在已經不是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了,選擇越來越多,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和能力去抓住心中的那壹絲希望,去夢想的地方。

今天的高考是我人生中的壹個驛站。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精神閃光。讓我從這裏起航,壹點壹滴地捕捉不同的精神微光,攀登更高的高峰,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從材質上看,無論是來自光芒四射的太陽,還是微風吹起的油燈,抑或是夏日夜晚田野裏的熒光,都有著相同的意象。它,不是大小,也不是力量,從壹個點擴散到各處。它照亮了先行者的方向,讓內心溫暖而平淡,讓腳步執著而有力。壹點微光,在壹瞬間,不是很明顯,甚至容易被忽略。但光的本質在點滴、細微、平凡的地方都沒有改變。抽象來說,就是普通,但不低俗;很好,但是沒有距離。它存在於善於發現和自省的善良的人們的心中——它可以崇高,但卻完全不可忽視;妳可能不偉大,但妳壹刻也不能放棄。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壹縷微光,無時無刻不在照耀著我們的內心,只是在復雜的社會裏,層層迷霧將它遮擋,讓它若隱若現。但社會本質上還是這個社會。社會是由我們這些普通人組成的,它只是壹個載體。那些關於這個社會的基本判斷——“嘈雜、浮躁、復雜、危險”,真的委屈了這個社會。吵的是我們沒有達到壹個* * *對基本道理的認識,浮躁的是我們被所謂的多元所蒙蔽,復雜的是我們迷失自我後的迷茫。危險的是,我們很難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站不穩。只有自己掀開那些窗簾,才能看到光明!天才往往能夠在這些錯綜復雜中捕捉到這種閃閃發光的奇妙時刻,就像牛頓從蘋果落地中發現牛頓定律,阿基米德從洗澡水溢出中發現浮力原理壹樣。但是,把暮色拖進現實社會,我覺得是壹種力量。雖然力量微弱,但我們可以用生活的凸透鏡把它無限放大。黑龍江的教師張麗麗和杭州的司機吳斌是創造奇跡的天才。他們的事跡在社會上宣傳,現在被社會做了英雄。其實他們都是普通人,只是他們內心的光芒瞬間沖破了編制、待遇、榮譽等所有的層層迷霧。generate給予了巨大的能量,不僅拯救了生命,也為大眾喚醒了生命之光。雖然這種微光壹開始並不起眼,人性的光輝從不日夜閃爍,但它卻能在危機時刻激情勃發,需要我們深思熟慮才能體會。所以我堅信,每個人只要對自己好,就是他的天才。

我們最真實的內心,最珍視的價值觀,最向往的生活,都被這微弱的光呵護著。我們要時刻捕捉心中這難得的微光,因為我相信,這光芒不僅照亮了人生的幸福之路,也引領我們的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 上一篇:冒險家的故事構成
  • 下一篇:美麗的秋天四年級作文3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