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

上海有10重點建設高校,211工程,其中4所是985工程高校。上海有100多個科研機構,100多名研究人員,100多個專業技術培訓機構。

宋元時期,華亭縣最早建立縣學。淳祐四年(1244),崇明建立了上海最早的有記載的書院天賜書店。元九年(1272),上海最早的壹所藝校——黃溪藝校成立,專教貧苦子弟。至元十五年,設立松江府,華亭縣學升為官學。元朝二十三年,建立社會學。元朝時,元朝朝廷建立書院,上海有5個書院。明洪武八年(1375)三月,松江府下令每五十州縣設壹社校,發展迅速。清朝繼承了以前的制度,設置了郡學、社學、義學和書院。順治九年(1652),清朝各鄉設社學。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社會科過多為由,在整理中減少了社會科,並廣泛設置了窮孩子自修。光緒年間,有125所誌願學校。清代,上海大約建有46所書院。道光以後,許多書院開設了算術、常識等新課程。

從1978到1990,上海的教育在撥亂反正之後發展迅速。提出總體發展規劃,加大教育投入,加強法治建設,改革辦學體制,完善學位和研究生教育體系。到70年代末,市區普及初中教育,郊區適齡兒童全部入學。1981年,市政府總結推廣“四育”(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經驗,進壹步推動郊區普及小學教育。從65438年到0983年,上海普及了初等教育。

為適應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1981、198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解決潛在的人才危機是發展上海經濟社會事業的首要問題。1986提出了“堅持方向、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提高質量、註重效益、適度發展、參與社會、橫向協調”的上海教育總體發展戰略。

改革在校畢業生就業制度。從1995開始,17高校實行自主招生,除師範院校、農村院校和部分特殊專業外,市屬高校全部實行收費制。在滬的中央部委所屬高校也大多實行合並招生。90年代初,高校畢業生由國家計劃分配,逐步改為“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的用人制度,開始進入人才市場。

繼續推進課程教材改革。1995年上海小學1 ~ 3年級和高中壹年級實施新課程教材。

促進社區教育。1985年4月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公布後,上海開始探索教育與社會的結合。1985,工廠社會教育基金會出現。1990上海市141街道(鎮)、12區成立了相應的社區教委。2月1993後,社區教育組織得到進壹步鞏固和發展。到1993,14城區和所有街道鄉鎮都建立了社區教育組織,6個郊縣鄉鎮的社區教育組織也有所發展。1995 4月,上海交通大學與徐匯區政府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發起高校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65438+1994年9月,上海市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通過國家教委評估驗收。1995,高中入學率達到83%;高校入學率占同齡人口的20%;每年有200萬人接受各類成人教育,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超過12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當年上海有45所高校,在校生654.38+044萬人,756所中學,在校生723.9萬人,654.38+0807所小學,在校生654.38+009.78萬人,365.438+065.438+05所幼兒園,在園幼兒3.077億人。有技工學校154所,在校生45700人,職業中學76所,在校生86400人,特殊教育學校39所,在校生5700人,工讀學校15所,在校生2400人,成人教育學校974所,在校生278900人。

截止2013年末,上海市共有普通小學759所。普通中學852所,其中普通中學762所。全市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9%以上。民辦高校21所,在校生8.83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03所,在校生75200人;民辦小學178所,在校學生167000人。有68所高校,在校生50.48萬人,畢業生13.38萬人。全市培養研究生的院校59所,在校研究生4.62萬人,畢業研究生3.57萬人。其中,0.52萬人獲得博士學位,3.04萬人獲得碩士學位。成人中等和高等教育學校45所,在校生197800人;成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725所,註冊學生163.93萬人。上海話是吳語的壹種方言,屬於吳語太湖蘇胡加小片。

上海話壹般指上海市區話,現在廣泛使用,被公認為上海的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方言是上海話的基礎。上海話是上海開埠後,在松江話的基礎上,由各地吳語區移民口音自然融合而成的壹種新型城市吳語,成為吳語區的代表和* * *共同語。語音學受移民中占主導地位的寧波、蘇州影響較大。吳語上海話是海派文化和氣質的載體,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基礎。上海話和老洋房、弄堂、石庫門、旗袍壹樣,已經成為上海風情的代表符號。

廣義的上海話還包括上海郊區的主要方言,上海郊區的城鎮屬於典型的江南文化。上海過去屬於松江府,上海話包括松江話、嘉定話、浦東話、崇明話、金山話、青浦話。上海話是上海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方言,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語音、詞匯和語法反映了江東的文化信息。

上海話是太湖吳語的強勢方言,融合了北方吳語的主流特點。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上海話壹度成為吳越的通用語。新世紀以來,由於普通話的普及,上海話在吳語區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上海年輕壹代掌握上海話的能力開始下降,社會上出現了壹些保護上海話的行動。時至今日,上海話仍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主要地位。上海話的使用和發展壹直是上海社會討論的話題。這部電影是從上海傳入中國的。從1896到1898,壹位美國商人先後在徐苑、唐家龍、福建北路、上海、泥城橋下的七院、天花茶園等地放映了《俄國皇帝訪法靜巴裏府》等美、法電影短片,然後在《申報》上刊登電影廣告,引起轟動。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了中國第壹部片上有聲電影《雨停之後》。在1949之前,中國的電影產業基本集中在上海,在上海有制作活動的電影公司大約有200家。

上影集團是目前國內最賺錢的電影公司之壹,2008年利潤(216萬)是中影(015萬)的近20倍。2001年,中國第壹家IMAX影院落戶上海,IMAX亞太區總部設在上海。海派滑稽戲產生於抗日戰爭中期,在中外喜劇、滑稽戲和江南地方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因為方言不通,所以只流行於上海、蘇南、浙江等吳語區。壹個人表演的喜劇藝術叫做“獨角戲”。

滬劇(舊稱屈伸)是壹種用上海話演唱的地方滬劇。上海說唱和浦東評書也是上海的特色民間藝術。

蘇州昆曲評彈、紹興越劇等蘇南浙北的民間藝術,因為語言文化相近,在上海有很多觀眾。《申報》創刊於1872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停刊。這是近代中國出版的最早、最古老的報紙。新民晚報,創刊於1929,也是全國性刊物。

有影響的報紙。《解放日報》和《文慧日報》是上海的政府報紙。關於新聞和政治的報紙還包括晨報、晚報、青年報和東方早報。生活服務類報紙包括《上海周報》、《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星期三》、《外灘畫報》。其他知名報紙包括《東方體育報》、《上海證券報》、《中國經營報》。英文報紙包括《上海日報》和《上海之星》。上海擁有世界美食文化、經典時尚的購物激情和濃厚的商業氛圍。西餐匯集了全球30多個國家的風味。中國大陸唯壹的三星級米其林餐廳位於外灘18號。中餐匯集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地方風味,有老城隍廟、雲南路、黃河路、仙霞路等著名的美食文化區。中國第壹商業街南京路和時尚典雅的淮海路是全國知名的商業街。鄭達廣場和徐家匯的港匯恒隆廣場規模巨大,南京西路的恒隆廣場和中信泰富廣場擠滿了頂級品牌、時尚商品和公共商品。

  • 上一篇:深圳博恒實驗學校高中收費標準
  • 下一篇:想知道:杭州80條公交線路的信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