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A.愛因斯坦的軼事和個性

A.愛因斯坦的軼事和個性

十六歲時,愛因斯坦報考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工程系,但在入學考試中落榜。物理學家韋伯先生看了他的數學和物理論文,很有眼光,稱贊他:“妳是壹個非常聰明的男孩,愛因斯坦,壹個非常聰明的男孩,但是妳有壹個很大的缺點:妳不想表現自己。”

韋伯先生是對的。愛因斯坦是數學上的“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自學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對於不想表現自己的“缺點”,他也是“死不悔改”。他在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年輕的時候,我對生活的需求和期望是,我可以在壹個角落裏安靜地做研究,公眾不會充分關註我,但現在我做不到。”愛因斯坦年輕的時候,有壹天,德國皇帝的軍隊經過慕尼黑的街道。好奇的人們湧向窗口歡呼,而孩子們則向往著士兵們閃亮的頭盔和整齊的步伐。但是愛因斯坦躲在恐懼中。他鄙視和害怕這些“戰爭中的怪物”,並要求他的母親帶他去壹個國家,在那裏他永遠不會成為這樣的怪物。

愛因斯坦在中學時放棄了德國國籍,但他沒有申請意大利國籍。他想成為壹個不想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夢想,並在“敵國”發表了壹系列“和平”演講。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也出現在德國右翼刺客的黑名單上,希特勒懸賞2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讓自己與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意大利搬到荷蘭。他從荷蘭移居美國,成為美國公民。他相信在美國這個國家,各個階層的人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愛因斯坦是壹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喜歡運動,堅持了壹輩子,直到老。人們尊稱他為“老運動員”。他仍然抽時間參加各種文化和體育活動,特別是爬山、騎自行車、劃船、散步等體育活動。有人形容他工作時的精力“幾乎像個瘋子,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讀書時,即使每天的學習任務都很緊張,他也會抽出壹些時間出去散步,節假日也出去旅行或劃船。愛因斯坦的愛好不僅是基於興趣,也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他經常告訴人們:學習時間是壹個常數,但它的效率是壹個變量。單純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只有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壹個公式,就是A = X+Y+Z,A代表成就,X代表勞動,Y代表休息和活動,Z代表少廢話。他用兩句話總結了這個公式的內容:勞逸結合是成功的階梯,珍惜時間是做出成績的重要條件。

有壹次,他訪問比利時,國王和王後專門成立了壹個接待委員會。那天,火車站張燈結彩,鼓樂齊鳴,許多官員穿著筆挺的禮服,準備隆重歡迎這位傑出的科學家。火車到站後,乘客們壹個接壹個地下車,但愛因斯坦卻不見蹤影。他去哪裏了?原來他避開了那些歡迎的人,從小車站走到了皇宮。負責招待的人沒有迎接貴賓,正焦急地向女王匯報,愛因斯坦風塵仆仆地趕到了。皇後問他:“妳為什麽不坐我送的車,而是走路?”他笑著回答:“王後,請不要見怪。我壹輩子都喜歡走路,運動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

愛因斯坦晚年堅持勞動和鍛煉。他經常從事壹些家務,種花、澆水、修剪,還經常邀請朋友爬山,有意識地磨煉意誌,鍛煉身體。有壹次愛因斯坦、居裏夫人和他們的兩個女兒興致勃勃地爬上了瑞士東部的安加丁冰川。按照登山隊員的要求,他們背著幹糧袋,手拿木拐杖,爬上了山路。旅途中,愛因斯坦談笑風生,非常活躍,就像壹個年輕人。從此,人們給他壹個光榮的稱號:老運動員。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已經傳到了中國,尤其是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自己的眼睛壹次次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國。

65438年至0920年,中國現代大學之父蔡元培聯系愛因斯坦,希望他能在北京大學講課。在梁啟超的支持下,蔡元培接受了愛因斯坦需要的獎勵。約定愛因斯坦在6月中旬1922+2月來中國,但愛因斯坦直到2月30日才從日本抵達上海,而是在上海停留了兩天,直接坐船去新加坡,而不是北京。蔡元培等不及愛因斯坦的消息,就寫了壹封誠懇的信催促他,並重申了之前談好的條件。愛因斯坦回信了,說上海有壹個叫費斯特德博士的人,他受蔡元培的委托,要愛因斯坦違背以前的約定,所以不打算來了。現在收到蔡元培的親筆信,才知道是誤會,但他已經不能改變出行計劃,希望原諒。多年以後,人們又重提這個令人遺憾的老故事,覺得這個莫名其妙的“拳頭博士”在日本有妨礙之嫌;也有人分析,問題的根源是愛因斯坦在日本看到了中國的處境,導致他辭職:當時中國軍閥混戰,財政困難。感覺北大能不能兌現協議是個未知數。

1922年冬,應邀赴日本講學。他來回的路上,經過上海兩次,停留了三天。他親眼看到了危難中的中國,深表同情。在他的旅行日記中,他寫下了“悲慘的畫面”和他的感受:“在外表上,中國人以他們的辛勤工作和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低要求而聞名。他們比印度人更樂觀,更天真。但他們大多負擔很重:男女每天敲石頭,壹天五分錢。他們似乎太遲鈍,無法理解他們的可怕命運。”“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勞動、呻吟、頑強的民族,他的社會同情心又被喚醒了。他認為這是地球上最貧窮的國家。他們受到殘酷的虐待,待遇比牛馬還不如。”(《愛因斯坦文集》,許等編,商務印書館,1979版,第20和21頁)。

九壹八事變發生在1931,日本從東北侵華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當時國際社會表現出無奈和無能。117年6月65438+10月17日,愛因斯坦公開譴責日本對東北三省的侵略,呼籲各國聯合起來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1932 10,中國* * *產黨創始人陳獨秀在上海被捕。愛因斯坦、羅素、杜威等國際知名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他。

1934年,愛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觀》在歐洲出版,留法物理學教授葉雲麗根據法文版翻譯。1937抗戰前夕,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但所有讀過的人都深受啟發,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人與國家的關系。

1936年,愛因斯坦在與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的周培源的第壹次個別談話中說:“中國人民是受苦受難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不是在言語上,而是在行動上。

1937年3月,沈鈞儒、張乃器、王造時、石良等主張抗日的“七君子”被捕入獄後,聯合杜威、路萌等著名知識分子通電營救,對國民黨當局施加道德壓力。

1938年6月,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他和羅斯福總統的長子發起了“援華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發起了援華募捐活動。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中國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基於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

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後,許和周培源都發表了悼念文章。不幸的是,在1968到1976的八年間,愛因斯坦成為中國“本世紀以來自然科學領域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四人幫”掀起了批判愛因斯坦的荒謬運動。幸運的是,大多數科學家忽略了它,實際上還抵制它。1979年,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1955年4月8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壹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在美國普林斯頓去世。

愛因斯坦去世前幾天,他錄制了壹段對以色列的廣播。他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是,人類分成了互相敵對的兩大陣營:* * *生產世界和所謂的自由世界。因為“自由”和“財產”這兩個詞的含義我很難理解,所以我更喜歡用“東方”和“西方”的權力沖突。但地球是圓的,所以“東”和“西”的真實準確含義並不清楚。”

愛因斯坦生前不要虛榮,死後更不要悼念和緬懷。他留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辦葬禮。他把自己的大腦給了醫學研究,火化了自己的身體,把自己的骨灰偷偷撒在壹條沒人知道的河裏。他不想要墳墓或紀念碑。他的遺體被送到火葬場火化時,只有他最親近的12人陪同,其他人都不知道火化的時間和地點。

愛因斯坦去世前,把他在普林斯頓默西塞德街112號的房子留給了與他共事數十年的秘書杜卡斯小姐,並強調:“不要把這個房子變成博物館。”他不想把默西塞德大街變成朝聖地。他壹生從未崇拜過人格化的神,也不希望未來的人把他當神崇拜。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只是大自然的壹小部分”。他把壹切都獻給了人類從自然中獲得自由的旅程,最後連他的骨灰也回到了自然的懷抱。但正如因菲爾德第壹次接觸他時的感受:“真正的偉大和真正的高貴總是並肩而行”,愛因斯坦的豐功偉績和精神壹直留給人類。

愛因斯坦在1955年去世後,人們拍下了他大腦的照片。佛羅裏達州立大學人類學家迪恩·福爾克(Dean Falk)通過研究這些照片,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皮層有十幾處與常人不同的細微差別。這些差異可能就是愛因斯坦能夠從新的角度詮釋物理的原因。福爾克博士的研究成果向我們展示了大腦是如何影響20世紀最著名的智腦的思維活動的。

  • 上一篇:揚中市關於調整新冠肺炎疫情社會防控區域的通知(5號)
  • 下一篇:孩子們對初中的問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