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王守官的人品主張。

王守官的人品主張。

在中國科學界,王守官的名氣如此之大,以至於1993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小行星3171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他容易親近王守官,尤其是在培養青少年方面,經常帶領孩子“親近”科學,為我國科技界培養後備人才。

王守官認為壹個傑出的科學家在30歲左右就在自己的“主要領域”做出了“著名的貢獻”,那麽也許他在24歲左右就已經投身於這個領域了。所以孩子十六七歲的時候,是他探索人生,發現自我的壹年。他能否獲得“入科”的機會,很重要。他強調,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應該是政府的壹個方略;這是科技界的壹項重大社會責任。首都有很多科技機構和人才,他們有能力為年輕人承擔這個責任。1998年7月,王守官給數十位院士、專家寫信,闡述自己的觀點,並建議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為有誌於科學的優秀高中生組織“科研實踐”、“名家講座”等活動,希望讓他們接觸到濃厚的科學氛圍,以便在需要開闊視野、尋求方向時得到引導。

在他們科學青年的初期,及時受到導師和朋友的熏陶;接觸機遇,了解機遇,包括振興祖國科學事業所面臨的各種機遇。他希望他們中那些最終立誌投身於科學的人能夠在人生的這壹關鍵時期受益於社會的關懷和前輩的支持,並為那些最終被分流到其他崗位的人奠定有益的科學基礎。

王守官的建議得到了積極響應:61院士和知名專家於6月1999聯合發布了《關於發展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樂部的倡議》。1999 6月1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開學典禮在北京四中舉行。

王守官和科技俱樂部活動委員會的同誌們把這次活動看作是首都中學和科研部門聯合進行的壹次“為明天的傑出科學家創造機會”的實驗,是壹次科普+教育的前沿課題。在2005年春天王守官撰寫的壹篇題為《引導對科學感興趣的優秀青年進入科學》的報告中,對這壹實驗課程總結如下: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以“為明天的優秀科學家創造機會”為宗旨,設計了壹個實驗,將對科學感興趣的優秀高中生組織成科研壹線的優秀群體,開展“科研實踐”活動。這個實驗,除了本身的目的和意義,它的方法還體現在科普與教育領域的“前沿課題”的交集上。王守官說,從科技俱樂部的角度來看,是為“為明日的傑出科學家創造機會”的實驗;從參加此次活動的中學來看,是利用科研壹線的條件,對高中生進行“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教育”和高層次“探究教育”的壹次實驗;從承擔此次科普活動任務的科研組來看,是壹次將常規的“高級科普”延伸為“個性化專業教育”的實驗。這三個方面可以看作是俱樂部“科研實踐”活動的基本性質。

當初,為了獲得科研單位和課題組的支持,王守官壹個壹個地走訪。但他還是認為自己工作不到位。他說,對科學感興趣的優秀學生有幾萬人,但科技社團能提供的“學生會員”有限。根本的局限在於能夠接受中學生進行“科研實驗”的研究群體數量有限。但王守官還是說,作為壹個科學家,他有這樣的社會責任,如果找到壹個可能的“科學苗子”,就去幫助壹個。今後要進壹步努力,盡可能讓這項活動得到更多科研團體的認可和支持,使其規模不斷擴大。

王守官還提到,參加青少年科技俱樂部的學生成為傑出科學家的概率有限,但很有必要。所以,更確切地說,這個“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活動”的根本功能,應該是幫助每壹個參與活動的人“走進科學”,發現和培養作為科技支柱的人才,投身於科學事業,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供智力保障。

面對未來,王守官信心滿滿。他堅信,在全社會對青少年科學培養的重視下,中國的科學事業壹定會迎來燦爛的春天。

  • 上一篇:中學時的吃飯夢。
  • 下一篇:2023年大連開發區中考分數線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