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江都壹中概況

江都壹中概況

具有藝術教育傳統的江都壹中,依據多元智能理論,高舉“以人為本”的教育之帆,努力把每壹個學生都培養成材。多年來,園丁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藝術教育的萌芽。豐厚的藝術土壤厚積薄發,校園文化百花齊放。

江都壹中堅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既註重知識的傳播,又註重能力的培養。既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又形成了“豐富個性發展,培養創新人才”的辦學特色,極大地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為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面向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探索出了壹條成功之路。展現出壹抹綠色

江都壹中緊扣現代教育理念,以創新求發展,以特色求生存,制定藝術教育發展規劃,超前規劃,超前發展。它為藝術教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把藝術教育和文化教育放在同壹層次,把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規劃,學校校長辦公室、教導處、教研組三級藝術教育管理組織和管理網絡應運而生,配套措施和管理規範相繼出臺,為藝術教學的有序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每年都有全額資金投入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壹流的學習環境和藝術活動平臺。70平米的音樂室和50平米的舞蹈室,各類教學設施按標準化配置;總面積250多平方米的美術教室和四個多功能畫室配有各種教學工具,可同時容納200多名學生練習繪畫。

選派教學專家和骨幹教師承擔美術教學任務,成立了音樂美術教研組。音樂教師王曉燕曾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辦過壹次個人演唱會。美術教師沈秀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都中學音樂、體育、美育教師稱號評委。董順、馬力、範海龍、謝、潘秀梅、李榮等老師多次在省市教學比賽和論文比賽中獲獎。

觀念的創新和組織、管理、師資、經費、硬件的完善,使江都壹中的藝術特色教育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花園裏的強風促使花兒下雨。

走進江都壹中校園,學生的書畫點綴著學校的宣傳廊、走廊、墻壁,名人畫像、格言警句隨處可見。學生合唱、器樂、舞蹈、戲劇、書法、繪畫等藝術社團如雨後春筍,每個學生至少參加壹個興趣小組,充分展示個性和才華;定期的合唱活動、詩歌朗誦會、卡拉ok大獎賽、攝影、書法、繪畫比賽,特別是兩年壹次的“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創造精神。

全力實施新課程標準。初壹初三開設美術課程,高中根據學生個性開設美術課程,從實際出發開發校本課程,形成了美術教育教學的獨特特色。高壹成立各種藝術興趣小組,展示學生的唱、播、畫才能,活動課程豐富多彩。高二開設美術基礎課,每周五對學生進行校本教材培訓,在必修課上進行初步嘗試;高三將單獨安排有藝術特長的學生進行提升訓練,為有誌於終身從事藝術工作的學生進入高等藝術學校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十幾年來,學校在全市中學生文藝匯演中多次獲得團體壹等獎。2002年8月,在“華辰”杯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攝影大賽中,7名學生獲得優秀獎。同年9月,吳昊、童超在教育部“綠色家園”第七屆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繪畫類壹等獎,另有三名同學獲二等獎。2001年的小品《鐘點工》和2003年學生表演的小品《十字路口》獲全市中學生表演壹等獎,被江都電視臺拍攝成專題片。社區文化活動,以及本校學生的精彩節目,將學到的知識反哺社會,傳播美好與文明,升華高尚情操。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

去年高考,高三(6班)5名文化成績平平的學生被藝術院校錄取,在學校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是江都壹中堅持不懈教育藝術特色學生的回報之壹。《揚州日報》等媒體對學校的藝術教育進行了連續報道。

變“賽馬”為“賽馬”,學校在教學和各項活動中對全體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基礎上,將藝術天賦好的學生及時轉入藝術特長班。專業課教師和文化課教師緊密合作,使文化課和專業課相輔相成,共同提高。

加強與高校、名校的交流合作,定期聘請揚州大學、蘇州大學藝術類教授授課、對口指導。組織教師到有藝術特色的學校觀摩學習,如青島六中、膠南五中等。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與日俱增,視野更加開闊,觀念不斷更新。

  • 上一篇:漢旺鎮的經濟
  • 下一篇:盡可能造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