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如何消除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德育的影響,跟蹤學生行為和思想的變化

如何消除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德育的影響,跟蹤學生行為和思想的變化

家庭、學校、同伴群體和大眾傳媒是影響學生社會性發展的四個主要因素。據《文匯報》報道,調查數據顯示,42.2%的青年學生認為電影、電視、廣播和報紙對他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影響最大,其次是同學和朋友。同時,只有3.7%的受訪者選擇了“父母”,而只有1%的人選擇了“老師”。在不同時期,幾個方面的影響是不同的。壹般來說,嬰幼兒、學齡前和學齡早期,家庭和父母的影響較大。到了學齡,學校的影響力相對穩定,同伴群體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在整個成長發展時期,大眾傳媒的影響力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現在的信息時代,其影響力更大。

大眾傳媒是傳播信息的載體或工具。在現代社會,主要媒體是電視、廣播、報紙、雜誌、書籍、電子遊戲機、錄音帶、錄像帶和互聯網。毫無疑問,大眾傳媒發揮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但它也帶來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壹,大眾傳媒對中學生負面影響的主要表現

1,大眾傳媒渲染的不良信息容易造成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錯位。

在大眾傳媒宣傳過程中,由於主客觀原因,總是難以避免壹些不良信息,使得中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和模仿。由於日常接觸面窄,直接經驗少,廣大中學生往往依靠大眾傳媒提供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規範的“參照系”來理解和解釋社會現實,並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品質。此外,中學生對大眾傳媒所提供的東西更加懷疑,這增加了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至於他們常常不自覺地形成或改變自己的道德判斷和信念。

比如(1)前段時間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曲《心雨》,歌詞就有:“因為明天我將是別人的新娘,讓我最後壹次想妳。”明天做別人的新娘,今天還在想著別人。不知道怎麽評價。

(2)很多電視臺甚至省級衛視經常會做很多類似的廣告:妳想知道妳的婚姻嗎?想知道自己的星座嗎?想知道妳名字的含義?請發短信給XXX。這是典型的理想主義,電視臺的這種宣傳無疑會削弱甚至抵消政治老師在課堂上的教育效果。

(3)“非常6+1”、“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電視節目是快速娛樂節目。我個人認為這些節目呈現出壹種非理性甚至是妄想的價值觀,那就是“訓練幾天就能成功”。從參與人數之多和低齡化趨勢來看,會有多少學生放棄學習努力,癡迷於走捷徑?

(4)據媒體報道,廣東省仁化縣兩名未滿18周歲的少年,淩晨從遊戲室出來尋歡作樂,卻聯合對路邊壹名乞丐拳打腳踢,致該乞丐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事後,他們交代自己是“想找點刺激的東西玩玩”,於是帶著路邊的乞討者“解悶”。

2.大眾媒體的片面報道和主觀色彩容易對敏感的中學生造成認知偏差。同時,低級的傳播內容也容易麻醉青少年的精神,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由於媒體的廣泛宣傳,很多中學生有盲目崇拜和模仿的心理。模仿是人們相互交往的重要方式,是實現個體行為社會化的基本過程之壹。偶像崇拜和模仿是中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過程。而中學生過度的偶像崇拜,導致寶貴的年華浪費在幻想中,是成長的障礙,缺乏積極意義。

面對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和激烈的競爭,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模仿和學習會影響生活的許多方面,但他們由於心智不成熟,可塑性強,情緒控制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差,模仿性強,信息處理能力差,對生活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這種心態下,外部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他們甚至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不被說服,他們很可能會走極端。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所說,人的學習行為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由自己行為的後果引起的學習,另壹類是由他人的示範過程引起的學習。媒體影響力屬於後壹類。

近年來,報紙、廣播和電視對自殺的報道不斷增加,但往往帶有主觀性,容易對敏感的青少年造成認知偏差。自殺具有傳染性和模仿性,例如,2003年7月7日,大連壹名16歲的女孩祭拜香港影星張國榮自殺。另據報道,在張國榮自殺後的9個小時內,香港有6人相繼跳樓自殺。與香港前幾年平均每天2.7人的自殺人數相比,高出不少。其實這是典型的偶像模仿效應。

3.大眾媒體上傳播的壹些不正確的社會科學知識不夠準確或者“加工”了。

這些信息還會讓中學生感到困惑,讓他們更難適應社會。

大眾傳媒對中學生的影響還表現在對其人生發展的直接影響甚至方向上。筆者在學生中做過壹個調查,學生對未來職業選擇的態度是崇尚權威、知識、藝術的職業,如專家、歌手、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等。越年輕的學生,崇拜影視人物的比例越高。現在,許多學生的夢想是當廠長、經理、富翁等。他們認為“吃好吃的,穿高檔的,用名牌的,住洋房的,工作好收入高的”,擁有“車、房、票、女人”就是最大的幸福。這和媒體所倡導的人物和價值標準有關。

與此同時,大眾傳媒中也經常出現壹些不同種類的“知識”,尤其是網絡語言和手機短信(現在已經出現在報紙、電視節目等。).很多人,尤其是年輕學生,經常沈迷其中。筆者也看過壹些短信,很有才華,但顯然方式不對,吸引人上進的地方太少。

4.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學生在擴大世界的同時,很容易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大眾傳媒尤其是電聲媒體的發展,學生的世界變大了,足不出戶就能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麽,但實際上青少年的活動世界變小了。青少年癡迷於看電視和上網,很少出去與人交流。有的可以在電視機前靜坐幾個小時,造成“僵屍觀眾”;還有的沈迷於網絡,電子遊戲,電腦的虛擬空間,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壹下線就不適應,人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需求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從而影響自身發展。現在“網絡綜合癥”患者越來越多。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獨,整天沈迷於網絡,失去了處理現實生活的興趣和能力,脾氣暴躁,行為異常,整個人逐漸電腦化、網絡化、非人化。有些人甚至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混為壹談,不知道為什麽。

對於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媒體當然有壹定的責任。作為媒體的生產者和管理者,應該負起這個責任,嚴格要求,嚴格管理。那麽,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如何消除負面影響?

二、道德教育對大眾傳媒負面影響的應對策略

1,主動解惑,將其貫穿於德育課堂教學,發揮德育的顯性課程作用。

顯性課程是與教學計劃中的科目相關的,由教師通過組織進行教學的壹系列科目。它有規定的教學計劃,指定的教科書等等。德育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要主動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在進行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的同時,可以批判大眾傳媒中的壹些不良現象,充分發揮顯性德育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德育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初中有公民、歷史與社會、法律常識,高中有經濟常識、政治常識、哲學常識等。,可以在教學的同時引用大量的媒體實例進行批判,從而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比如在講授宗教時,作者結合大量現實情況和媒體觀點,引經據典,揭露宗教的本質,批判宗教無論披上什麽樣的外衣,都無法改變其虛偽的本質,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在講授“愛情與婚姻”時,讓學生先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談論各種問題和理解。然後我結合學生的問題和媒體電視上顯示的各種情況,批判各種不正確的婚戀觀,讓學生得到正確的教育。

道德教育必須站在消除媒體不良影響的最前沿,旗幟鮮明地予以肯定,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組織對熱點問題的研究和討論,讓學生在辯論中明白事情。

都說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所以,讓學生真正明白事情的最好方法當然是學生自己。如果學生能說服自己,很多工作就解決了。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我組織了許多研討會,這些研討會的主題都是學生們感到困惑或有爭議和感興趣的,如“愛情與婚姻”、“上帝與否”、“人生理想”、“如何與人相處”、“命運之神”、“個人崇拜與偶像”、“金錢的力量”和“財富與貧窮”。學生們對每壹場討論都做了充分的準備,辯論面紅耳赤,但結果都朝著我預期的目標前進。在討論中,學生了解事物,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成熟人生。

3.開設隱性德育課,在無聲中教育。

隱性課程是指學校文化或社會文化中的教育因素,與某壹學科沒有直接關系,也不是由教師直接教授的。包括校園環境、學習氛圍、師生關系、第二課堂和文化滲透、媒體傳播、時尚等。在德育實施中,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必須有機結合,不可分割。

大眾傳媒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僅僅靠課堂講解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學生處於良好的氛圍中,讓他們對春風和雨水印象深刻,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道德教育需要建立大量的隱性課程,以盡量減少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

(1)開辟壹個學習園地,專門用來“挑刺”。鼓勵學生不定期關註各種媒體報道,將學生認為有問題的報道以書面形式發布到學習園,可以附上自己的觀點供其他同學討論和參考。

(2)開設影視鑒賞課,要求學生在每部影視作品後寫壹篇評論,提高學生的影視鑒賞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3)組織征文比賽,可以發掘學生心中最真實最美的東西。

(4)組織各種文體活動,鼓勵學生從事合法有益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群體合作精神。

(5)專題報道可以闡述學生關心的壹些社會熱點和問題,從正面進行引導和教育。

(6)結合身邊的人和事,經常利用班會等時間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當然,大眾傳媒壹直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僅靠道德教育顯然是無法對抗的。但是,德育決不能袖手旁觀,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德育教師要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 上一篇: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
  • 下一篇:新都區中學排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