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必須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課堂教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老師在熟悉和研究教材的時候,會逐漸有壹個完整的怎麽教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說:“教師的教學,不是全盤授之,而是相機誘導。“這種歸納就是教學理念,歸納的過程就是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壹般來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遵循教師的思路,因此教學思路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征。它不僅存在於教師的頭腦和教案中,而且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了,英語課堂就清晰了,學生的思路也就逐漸清晰了,從而受到創造性思維的啟發。教師的個人思維品質集中體現在教學思想中,並以非常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第二,教師需要掌握教學中的分寸

教師講課在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但要把握好分寸,講得恰當。在教學的某壹環節,對分析單元的壹些詞匯和短語進行適當的講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其重要的。恰當的說話可以促進學生對該單元的理解,提高欣賞水平。講的太深太透,對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都沒有幫助。如果老師面面俱到,講得太多,學生上課時思維就會處於“休眠”狀態;如果老師引經據典,講得太深奧,學生聽課時思維就會處於“茫然”狀態。從教學論的角度來看,關註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是恰當的。根據維果茨基的學習潛能理論,“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和心理力量所允許的”,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強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在最近開發的智力領域充分施展才華。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老師“恰當的說話”的引導下,逐漸進入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三,教師要善於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壹種手段,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和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要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有價值的問題來提問。要以問題為導向,如文化感、性格培養等,促進學生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有利於學生思維品質和思想品質的培養。另外,教師要善於利用教學話題,提供壹個討論中心,圍繞這個中心引出很多問題。問題的答案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這樣課堂交流可以是多向的。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類問題應該叫開放式問題,沒有統壹的或標準的答案,不能用“是”和“不是”這樣簡單的詞來回答。它挑戰學生的能力,並鼓勵他們進壹步探索這壹單元。開放式提問包含很多容量,但絕不是無關緊要的。在教師的引導下,貼近單元,讓學生探索世界,對單元進行深入的、探索性的討論。值得壹提的是,在這種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提問可能與教學任務相去甚遠。教師要珍惜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思維成果。真正的英語教學應該摒棄壹些狹隘的功利主義。

第四,提高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

葉聖陶曾說:“教師所做的只是啟發和誘導。”也就是說,教師要激發和誘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思考、分析、研究、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專家指出:“檢驗英語教學效率的標準之壹應該是學生的積極參與程度。壹堂課,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的身份積極參與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可以說是壹堂高效的課。“當代教學理論認為,雖然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但認為教師教的過程壹定也是學生學的過程,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事實上,在老師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壹定是在學習,即使在學習,也很可能是被動的、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學習。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很難達到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如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答疑解惑、與他人合作、評價教學等。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贈送真理”的局面,賦予學生“發現真理”的主動權,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參與過程,真正的合作互動過程,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說。

在這個層面上,我嘗試探索了“六段式”教學模式,遵循整體性、基礎性、發展性、層次性原則,建立了英語教學的六個階段,即標記——鋪墊(輔助環節)——自學——提問——強化口語——標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從壹開始,老師就會讓學生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設定學習目標,老師會對目標進行強調和展示,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思路。這裏再次強調,目標要結合學生就近地區的學習情況和所學單元的內容,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步,讓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方法、時間和要求,讓學生緊張思考,學習自學的方法,增強自學能力。第三步是自學,這裏對老師的要求比較明確。

  • 上一篇:水庫中學視頻2015
  • 下一篇:如何讓生日禮物簡單又漂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