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玉林學會

玉林學會

2012榆林市區域壹體化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成效顯著。榆林中心城實現全覆蓋,27個路橋項目建成通車,104車行道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96%,氣化率達到83%。空港生態區、西南新區、沁河新區、東沙新區組團開發建設拉開序幕。創建省級園林城市通過驗收,省級環保模範城市通過技術評估。金街、東坑兩個省級示範鎮建設投資11.4億元。振興南方項目投資4.5億元振興南方,是“十壹五”以來投資的總和,帶動各方投資近6543.8+0億元,創歷史新高。

2012年,玉林市二級以上天數335天,比上年增加1天,其中50天達到壹級標準,比上年增加8天。全市各監測斷面無劣ⅴ類水質,無定河米脂段水質由四級改善為三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榆林地區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在漢代曾壹度形成文化高潮。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玉林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內涵。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由於政治動蕩,經濟雕敝,文化事業發展緩慢。20世紀20年代,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杜斌丞、魏也疇、王森然等人大力提倡。隨著思想的解放,玉林壹掃過去沈悶的空氣,文化事業出現轉機。新文化運動的大師魯迅、郭沫若的作品進入中學課堂,進步的文化社團開始出現。1942以後,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指導下,榆林大部分地區開展了新文化運動,秧歌劇、墻詩、新民歌十分活躍,文化事業充滿活力。新中國成立後,文化事業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發展迅速。大眾文化、民間藝術、文學藝術、圖書、電影、戲劇出現了嶄新的局面。民俗玉林市12縣(區),南北六縣。北部六縣(區)為:榆林、橫山、神木、府谷、靖邊、定邊;南部六縣為綏德、米脂、清澗、五保、佳縣、子洲。北6縣境內有長城,毛烏素沙漠有沙丘和沙地。南方六縣都在長城以內,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所以南北風俗差異明顯。草原文明(遊牧文化)在北方六郡占相當大的比重,畜牧業壹直很發達。人們住在六八'安子和磚房裏,喜歡吃炒飯、奶酪、手抓羊肉,喝白酒,穿皮夾克和褲子,並相當高興開始。南方六郡雖受遊牧文明影響,但以黃河文明(土地文化)為主。人住窯洞,吃雜糧,穿布衣,愛故土,不喜遷徙,以農為業,耕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他們壹年到頭都很辛苦,但他們仍然過得很開心。

玉林的風俗有著淳樸的傳統。山區農民建窯洞,請陰陽師看地形,定方位,先選吉日。風格多樣,窯洞精致,立面精心鑿出,窯前有回廊和雨盆。窗欞縱橫交錯,長短交替,形成各種藝術圖案。城裏有錢人住的是大瓦房,房頂很高,壹開二,穿廊抱虎,雕梁畫棟。也有大戶人家,門前旗桿,石獅蹲著,門口磚砌門樓,壹個照壁。第二個入口,有壹個月門,分為前後兩個院子。前院是書房和會客室,後院是家庭。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玉林小曲

2006年5月20日,玉林小曲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榆林小曲是陜西省曲藝和民歌之間的壹種漢族藝術形式,又稱榆林大合唱,流行於陜西榆林地區。據說是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由隨軍的江南藝人傳到玉林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它采取坐唱的形式,有獨唱,偶爾有二重唱或對話,男性偽裝成女聲,真假聲結合。伴奏樂器以揚琴為主,加上琵琶、箏、三弦等彈撥樂器,有時也加入或京胡。打擊樂器的小瓷盤。唱腔多為敘事抒情小曲,帶有明顯的江南民歌風味。在流傳過程中,壹方面保持了傳統特色,另壹方面吸收了陜北當地的民歌,從而形成了融合南北的新藝術品種,深受當地人民的歡迎。

陜北評書

陜北評書是西北地區曲藝評書中非常重要的壹種形式,主要流行於陜北的延安、榆林壹帶。起初,貧窮的盲人用陜北民歌演唱壹些傳奇故事。後來吸收了胡美、秦腔、道情、信天遊的曲調,逐漸形成了說唱表演的評書形式。陜北傳統的評書表演形式是藝人用陜北方言,手持三弦或琵琶,唱說唱交替進行講故事。根據伴奏樂器的不同,稱為“三弦書”或“琵琶書”。20世紀三四十年代,陜北評書經過韓起祥等著名藝人的改造,發展成為以大三弦(或琵琶)、梆子、彈板、擊掌木屑(名為麻紮)和小鑼(或鈸)五種樂器為主要樂器的民間藝術評書形式。陜北評書歌詞通俗流暢,地方特色濃厚;曲調豐富,風格渾厚粗獷,故有“九調十八調”之稱。其中有單音、雙音、西涼、山東調、平調、哭調、反調、武調。陜北的傳統評書節目很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花柳故事》、《搖錢故事》、《看燈》、《雕樊玲》等。短的有張、的《人間世》等。從20世紀40年代起,陜甘寧邊區作家協會成立了評書團,在新文藝工作者林山等藝術家的幫助下,配合革命鬥爭編寫了壹些新書目,如《劉橋重逢》、《王丕欽南征》、《宜川大捷》、《翻身》、《我給毛主席講個故事》等。、劉、黨福祥、王金考是陜北頗有影響的藝術家。近年來,陜北評書發展陷入困境,老藝術家逐漸離世,藝術傳承後繼乏人,急需扶持和保護。

陜北民歌

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陜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陜北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陜北民歌是陜北漢族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仰天道、小調三類。勞動歌有夯歌、砸歌、采石歌、牛歌、打歌。信天遊分為高音腔和平腔。這些漢族民歌,有著各自的體裁和特點,都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陜北人民的苦、樂、恨,而當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時,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之變化。這種變化在內容上體現為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同時也使各種體裁有了新的含義。

秧歌

陜北秧歌是壹種廣泛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漢族傳統舞蹈,又稱生火、秧歌、社火、秧歌。主要分布在陜西榆林、延安、綏德、米脂等地,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綏德和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靖邊泡驢

2008年6月4日,65438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靖邊跑驢是流傳於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的壹種漢族民間歌舞表演。傳說是由張的民間故事《倒驢》所創,或由藝術家根據成化年間的《跑竹馬》所改編。跑驢壹般是秧歌隊之後即興發揮。經過著名藝術家張和舞蹈家孟的加工處理,成為陜北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臺表演藝術。其特點是將“驢”擬人化,形象生動,表情達意,表演詼諧幽默,表現出誘人的民俗文化和藝術魅力及審美價值。

陜北道情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陜北道情,作為陜北漢劇之壹,原名清澗道情,後因山西的隴東道情、神池道情流入陜北,形成三邊道情、神府道情,故統稱陜北道情。流行於清澗、子長、誌丹、吳起、綏德、榆林、子洲、定邊、靖邊、神木、府谷等地。

碎米嗩吶

碎米嗩吶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碎米嗩吶是陜北人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無論在城鎮還是鄉村,遇到婚喪嫁娶、開業慶典、喬遷新居、扭秧歌、關龍口、月圓、慶周年、辦廟會、各種慶典,都需要雇壹兩個班的玩家來玩玩。嗩吶曲牌講究。紅色的東西和白色的東西都有專門的套曲。紅事的主題是大顯身手(也叫贏單),白事的主題是孤獨。

諺語(陜北民間諺語)

2014,165438+10月11,諺語(陜北民間諺語)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諺語和成語壹樣,是整個語言的壹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獨特性和生動性。但是諺語和名言是不壹樣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實踐經驗,名言是名人說的。

賦格二重奏

府谷二人臺是陜西府谷最具特色的漢族民間劇種之壹。在榆林城北與內蒙古接壤的神木、府谷,有壹種“二人臺”,從民歌發展到戲曲,初具規模。它的語言通俗易懂,大量吸收和使用了當地農民豐富的詞匯。具有熱烈大膽的藝術風格,充滿生活情趣。“二人臺”的音樂具有西北人熱情、豪放、堅韌的特點。旋律跌宕起伏,委婉多彩,音域寬廣,優美動聽,富有地方特色和泥土氣息。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流行的二人臺給發掘、整理和保護帶來了諸多困難。隨著老藝術家的去世,很多曲目和劇目瀕臨失傳,急需搶救和保護。榆林橫山老藥谷

衡山老腰鼓在1998和2016兩次登上春晚舞臺。

橫山腰鼓廣泛流傳於陜西省橫山縣的鄉鎮。是當地人民喜聞樂見,深受陜北人民喜愛的漢族民間舞蹈形式。有“正宗腰鼓窩”的美譽。腰鼓通常在秧歌隊中表演,但也有獨奏。傳統的腰鼓只有男人踢,60年代以後,女人也踢,但和男人的動作風格不同。衡山老腰鼓逢節必鬧,逢節必舞。陜北衡山老腰鼓在衡山流傳甚廣。其誕生的具體年代至今在史籍中沒有詳細記載。根據衡山文化中心的調查和壹些寺廟石碑的證據,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衡山腰鼓傾註了漢族勞動人民的淳樸感情,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綏德石雕

綏德石雕工藝是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漢族傳統手工藝技藝。種類和用途很多。據調查統計,根據用途不同,可分為七大類。其精湛的燒制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傑出才能和藝術創造力。榆林地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山西和京津文化影響較大。文明程度明顯高於鄰近地區。在榆林,歷史上南方六縣比北方六縣發達。榆林最早的官學儒學創建於唐初,而經、定、衡儒學創建較晚。明中葉,隨著燕綏軍政中心北移,榆林教育逐漸發展起來。民國時期,杜斌丞創辦了育林中學。

1949以後,榆林教育大體經歷了17 (1949 ~ 1965)碩果累累的壹年和10 (1966 ~ 65438+)嚴重受損的“文革”三個階段。到1989年,榆林* * *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130所,其中小學5893所,初中179所,高中26所,農業職業中學14所,技工學校1所,中專8所,大專2所,成人學校4所。

截止2012年末,榆林* *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348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普通中學217所,職業中學21所,小學549所,幼兒園542所,特殊教育學校9所。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177327人,畢業187026人,在校生576705人。學生中,小學218110,初中107615,高中87368,職業學校(高職)35718,特殊教育553。各類學校有專任教師38766人,代課教師597人。小學和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8%和99.7%。

  • 上一篇:重慶市第壹實驗中學2021小升初初秋什麽時候招生?
  • 下一篇:元宵節真的很活潑的成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