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竹溪有什麽特產?

竹溪有什麽特產?

燒餅是竹溪的傳統小吃。它是由上好的白面粉、芝麻、酥油和堿性面粉制成的。工藝復雜,方法精致,香脆可口。竹溪燒餅是黃土嶺最有名的。高速時代,人們返璞歸真,試圖在傳統手工藝中尋找失落的情懷。這些家庭作坊的傳統手工食品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從單壹的甜味發展出胡椒、鹽等多種口味。

另外,蔣家巖的碗餅和豬血包在當地也是相當有名的。

中峰:貢米

貢米自古以來就是竹溪的金字招牌,中峰鎮群山環繞,溝壑幽深,獨特的溫差和泉水灌溉,使得大米生長時間長,米質潔白如玉,晶瑩剔透,色澤鮮艷,口感清香,色澤潤澤,富含玉石。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除草劑和農藥,是天然的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具有滋補脾胃、益肺益氣的功效。它有“貢米之鄉”的美譽

巴龍:陶器

《竹溪縣誌》記載:“清朝乾隆年間,陶家毛和毛朝貴兩兄弟,在湖南寶慶府的土地上被沖刷。為了探索粘土陶場,選擇了本縣北鎮龍家壩地區建造陶場。

毛家窯陶器以豬肝土為主,不加碎石,制作過程要經過選土、拌泥、制坯、施釉、窯燒五大工序。成品陶器外觀呈栗色,光滑美觀。

水平:生姜

水平鎮的特產“鹽壩姜”,是華中四大名姜之壹。它以色澤金黃、質脆、個頭大、質地細膩、味辣而聞名。2011被評為“湖北地方名菜”。全縣在閆家壩、水平鎮種植面積2000多畝,畝產達到2-3噸。

縣河:雲海

縣河馬鹿山常年籠罩在薄霧之中,宛如仙境。雨後的清晨站在馬鹿山頂,可以看到無邊無際的雲朵,如大海的岸邊,海浪洶湧澎湃,濺起又撞碎在岸邊。日出日落時形成的五彩斑斕的“五彩雲海”最為壯觀,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馬魯山的雲海也通過攝影師的鏡頭走向全國。

忻州:野生魚

新洲鎮水資源豐富,竹溪河及其支流貫穿其中。全年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表水大。這些自然環境為忻州的水產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潘口水電站庫區蓄水後,新洲鄉形成了5.8萬畝的庫面。新洲憑借科學的規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引進養殖大戶投放魚苗30多萬斤,通過攔河實施自然養殖。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野生鮮魚年產量可達1.5萬斤。

萬惠:茶

竹溪種茶已有千年歷史,有“中國茶葉之鄉”的美譽。萬惠鎮是有機綠茶的主要產地。萬惠的茶園大多處於海拔1000m左右的高山海拔,常年多霧,空氣濕度大,有利於茶樹吸收空氣中的養分。並且不使用化肥、不使用農藥、不使用人工合成制劑、不使用深耕除草的機械,采摘、加工、儲存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有機茶的質量標準,保證了無公害、有機、綠色的茶葉產品。該鎮茶園總面積5.2萬畝,有12個專業茶村。這個鎮上70%的人常年生產20萬公斤茶葉。

全喜:土豆

竹溪種植馬鈴薯歷史悠久,而泉溪鎮地處秦巴山腹地,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水分透氣,溫濕度適宜,可耕性好,特別適合馬鈴薯和魔芋的生長。這裏的高山馬鈴薯富含17種營養成分,尤其是澱粉含量高達19%,栽培地均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此外,泉溪還是魔芋、芋頭的養殖基地,魔芋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萬畝以上。

楓溪:藥材

豐溪鎮,地處鄂陜渝三省交界處,素有“踏雞心嶺,壹腳踩三省”之稱,平均海拔1,000m,年均降雨量800mm,適宜1.20余種藥材生長。秦檜川連,壹種優良的中藥,產於此,被稱為“高山中藥庫”和“黃連”。該鎮中藥材種植面積3萬畝,初步成為鄂陜渝周邊地區較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之壹。

桃園:核桃

竹溪縣桃園鄉的“紙殼核桃”馳名中外,其特點是果面光滑美觀,果仁色澤淺,香而不膩,無汙染。是壹種天然的綠色健康食品,殼厚約1mm,可用手掰開,故名“紙殼核桃”。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全鄉核桃累計發展面積已達8000多畝。

鄉巴佬:壹首民歌

向巴是民歌之鄉,位於大巴山深處。這裏的山歌像燦爛的山花,漫山遍野。淳樸的山民,唱著他們世代相傳的山歌,過著山中桃花源般的生活。在這裏,歌是山民的歡樂,歌是山民的靈魂。宋承載著鄉巴佬的情懷,表現著鄉巴佬的胸懷。它是壹種情感、藝術和音樂語言。

十八英裏長的峽谷:雙胞胎

竹溪縣雙坪村位於風景秀麗的十裏長峽省級自然保護區內。自20世紀初以來,該村65,438+088戶家庭已出生了26對雙胞胎。根據科學界的普遍統計,人類雙胞胎的出生率為1%到2%,而在雙坪村則達到5%,被外界稱為神奇的“雙胞胎村”。這裏的森林覆蓋率達92.8%,紅豆杉、錦雞等珍稀動植物隨處可見。雙坪村也是攔河發源地之壹,山中溪流不斷。據村民說,“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村裏人祖祖輩輩都喝山泉水,雙胞胎可能跟這些泉水有關系。”

城關:東門小吃街

竹溪東門古街的記憶,歷史感很強。灰藍色的磚,斑駁的墻,散落的黑瓦,讓人誤以為這是城市被遺忘的角落。朱溪東門建於明代成化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古城門、徽州民居、古街依舊。600年的程門洞,就像壹個留守老人蹲在歷史的角落裏,瞇著眼看著滄桑,看著受益的街民,審視著陳新竹溪城的更替。

與古城街道成對的是壹些古老的作坊和行業:被子鋪、柴火鋪、糖果店...就像穿越到了上個世紀中葉。其實古街很破舊,很亂;但透過它的表象,我們還是可以追溯到明清的繁華,就像我們可以從殘破的秦磚漢瓦中解讀過去壹樣。

古街上有幾十家小吃店,大部分都沒有招牌,沒有名字,甚至沒有店面。大鍋小鍋占街,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吃街。這裏匯集了具有竹溪特色的傳統小吃和美食,是竹溪小吃文化、民俗風情和市場演繹的活化石。

  • 上一篇:嶽西中學的規模和設施
  • 下一篇:急需山東省所有高中和中專的名字。謝謝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