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孝道社會實踐報告

孝道社會實踐報告

孝道1社會實踐報告前言;

為了了解中學生農村孩子的孝道,我準備了壹份調查,旨在了解目前中學生孝道的程序和水平。

調查方法和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普查法,調查對象為部分高中生學生和部分農村人口,得到積極支持。

調查的主要內容:

1.對於高中生來說,回家後會用零花錢在家裏買些水果。

2.對於流動兒童,他們壹年給家裏打電話的次數。

3.對於打工子弟來說,壹年寄錢回家的情況。

4.農村媳婦對婆婆公公的孝心。

調查結果分析:

1,高中生會帶水果回家等等:

大部分高中都很孝順父母,只有少數學生很叛逆,認為父母管得緊,所以很煩。大部分高中生都說,因為父母,才有了自己的今天,所以感恩。他們盡量多做家務,減輕父母負擔,在學校盡職盡責,讓父母少操心,少數則覺得過於激動,認為父母管教不當。只有他們的父母改變態度,他們才能重新談及感恩。

2.了解農村孩子孝順的途徑。

報紙15%廣播5%在線訪問10%

朋友介紹10%電視10%

課堂教育15%社會宣傳10%

課外閱讀5%面試20%

3.對當前農村子女孝道的幾點看法?

對於課堂上的教育,大部分學生認為不夠,不夠完整。只有通過語文老師才能讓他們學到壹點東西,但是學校並沒有專門開設這個班級進行教育,希望讓自己對父母更加感恩和孝順,比如開展什麽活動,感恩的活動...

4.勞動婦女的孝心

大多數農村孩子因為沒錢,走上了輟學打工的道路。然後他們離開壹年,兩年甚至三年。他們不想回家嗎?不是,我面試了壹個兼職,2008年9月30日,16: 40 pm。我忍不住問她,我說:“幸子姐姐,妳已經離開五年了,難道妳不想回家嗎?”她說:“是的,為什麽不呢?”但是沒有辦法!如果不能上學,就只能出去。工作很累。很多時候累了,壹個人的時候,會忍不住哭。味道特別不好,不過後來妳們有朋友了,可以壹起出去玩。人多了就沒那麽難受了。後來,妳就習慣了。什麽都沒有?”“可是,壹旦和親人說話,親人會冷淡,會殷勤,又會難受。“還有另壹個也是。10年10月2日,認識了工作三年回來的欣榮。我去看過她,情況也壹樣。他們有的定期給家裏打電話,有的定期給家裏寄錢,所以雙方都很想念她。

5.學生關心的問題

(1),感恩教育

(2)中國的孝道。

調查結果顯示:

學生的感恩意識很好,這也反映了學生的現狀。相當多的學生總是說:“爸爸,媽媽,我永遠愛妳們,我去上學了,再見!”“這很常見,我們見到父母總會喊。這是極其常見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壹切都影響著我們。我們完全可以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建議:課堂教育要全面落實,課外閱讀不可或缺。註重實踐,做壹些實際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感恩。

孝的社會實踐報告2壹、什麽是孝?

有句老話:父母在,不遠行也要好好旅行。

每個人都知道要孝順父母,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孝順父母。有的人覺得買房子,雇保姆,吃大餐,旅遊,就是對父母的孝順。其實這也只能做到。子曰:“今之孝,謂之能養。至於狗和馬,都可以養,不敬。為什麽不呢?”如果不能發自內心的尊敬父母,那就不是真正的孝順。在這個快速變化和進步的社會,人們往往會輕視老年人的經歷和經驗以及他們的社會地位。

“很難給妳父母好臉色看。如果表現出輕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不到位,因為會讓父母感到不安。”

《論語》說:“父母之年,必知,壹喜,二懼。”

作為子女,我們有沒有孝順過父母?是親切的問候嗎?還是壹種關愛的行動?孝順父母,不僅要在外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在內生活。如果我們真的孝順父母,現在就行動吧,不要等到明天。

第二,城鎮和農村是如何對待“孝”的?

中國城市孝道調查:中國已經有了孝道的實踐。調查內容涉及年輕壹代對待老人的行為的六個方面,包括:關心老人、資助老人、尊重老人、服從老人、關註老人的好惡、不定期慰問老人。

總體來看,中國人的孝道不盡如人意,其中行為最好的是敬老,最差的是經濟上幫助老人。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科學系教授,在香港正在舉行的“全球華人孝老敬老研討會”上,發表了京、寧、滬、穗、廈、Xi、安、港五地三代人的孝道實踐報告。

當研究人員對不同城市的背景進行統計調整後,結果顯示,北京樣本在對父母的孝道實踐方面得分最高,上海樣本得分最低,香港樣本在“經濟上幫助老人”方面得分最高。

分析表明,道德教育對地方孝道有明顯的影響,這解釋了為什麽北京和南京的孝道實踐水平更高,傳統的多代同堂家庭更普遍。相反,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廣州、香港的道德教育相對薄弱。

進壹步的變量分析表明,中年人更多地踐行孝道,因為他們大多有年邁的父母健在,社會經驗促使他們有更多的孝道踐行技巧。

另壹個有影響的變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階層比高收入者更熱衷於孝道實踐。大多數已婚女性都是孝道的忠實踐行者。

說到對父母的孝順,可能有時候來自農村的孩子就是比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差。或許是他們童年生活的艱辛讓他們盡早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也或許是因為在簡單樸素的環境中,他們更能感受到真實。總之,他們熱愛土地,特別感恩。

大部分城市的孩子從小依賴感很強,被慣壞了,被慣壞了太多。和農村相比,優越的家庭環境並沒有讓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像溫室裏的花朵壹樣,被呵護著,舒適地成長。他們看過所有的場景,熟悉繁華的都市雜燴。相比之下,感恩對他們來說會有些陌生。

三、孝順怎麽做?大學生的理解和家長的期望。

我們大學生都明白,我們家是嚴父慈母,我也很尊重父親,但畢竟是兩代人,很難讓他們開心。下學期就要畢業了,父母想讓我留在他們身邊,但我想出去休息壹下。雖然在外面可以賺更多的錢,但是不壹定能讓父母滿意。這真是壹個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經常見到孩子,享受天倫之樂。不管我將來的工作是什麽,我都會盡力讓我的父母開心。

對父母的孝順壹定要體現在經濟上。我的父母是農民。如果將來他們年紀大了,不能種地了,他們就沒有生活來源了。現在父母只能在回家的時候多陪陪他們,尤其是放假的時候壹起看電。

看,聊天,他們很開心。在家裏,我受母親的影響最大。從小我媽就教育我要不負眾望。每次回家都不忘給她帶點禮物。雖然她說不,但她很開心。如果以後自己打工,壹定要在經濟上多為父母分擔壹些。

我認為經濟方面很重要。上學給家裏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在兄弟姐妹中,我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最多,以後要承擔最大的責任,尤其是在經濟上保證父母。農村很少有考上大學的,考上大學給家裏確立了地位。他們以後能不能出人頭地,關系到父母和家庭的威信,這壹點很重要,因為在父母眼裏,這就是最大的孝順。現在覺得責任很大,壓力也很大。我父母很辛苦。回到家,我和家人壹樣,幹農活,做飯,洗衣服,挖地。

自從上了大學,和父母的交流少了,對家和父母的感情也漸漸淡了。以前壹次寫幾頁,現在壹頁都不滿足。因為學校事情多,上個假期我沒有回家。曾經看過壹個漫畫,大意是孤獨是對老人最大的傷害,看完之後很有罪惡感。

現在的孝順只能是精神上的,就是生日、節假日父母打電話問候;假期早點回家,多陪陪父母,和他們聊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們錢是不可能的。以後上班不在父母身邊,回家的機會就少了。我應該多和父母通電話,盡量回家看望他們。如果有條件的話,和父母住在壹起是壹個孝順父母的好機會。

我覺得“孝順”就是盡可能的和父母溝通,讓他們知道妳記得他們。至於財務方面的事情,那是其次的。我父母還在工作,他們總是問我需不需要贊助。所以,多給錢顯得虛偽,還不如多打電話。我主要的表達就是讓他們知道我壹個人在外地過得很好,這樣他們就可以互相照顧,不用擔心我。我有時回家給家人買些小東西。記得那次買了厚厚的塑料桌布。我媽高興極了,說兒子懂事,會給家裏買東西,還拿著去鄰居家炫耀了半天。那是我第壹次給家人買東西。後來想到媽媽那麽開心,我就壹直註意家裏少了什麽,拿回來。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好好學習,獨立自主,有壹技之長立足社會。孩子能在社會上自立,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父母對孩子的付出,當然希望孩子能用心回報,但也沒有太多要求。現在孩子還小,在我累的時候幫我搬東西,捶背,很滿足。

有時候她在家裏做壹點工作,即使做不好,也很開心。現在的孩子太圓滑了,不懂得生活的艱辛,比經歷過人生困難時期的孩子更沒有孝心。當時父母和孩子壹起經歷困難,感情很深。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父母對子女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像以前那樣要求孩子承受太多,減少了對孩子的依賴。以後孩子的工作壓力會比現在大很多,只要孩子能有壹個好的未來,快樂的生活。我們經濟上相對寬裕,不想增加孩子這方面的負擔。只要是生日或者生病的時候,孩子打個電話問候壹下就夠了。在和孩子的關系中,希望既有威嚴又有友情。生活方面,年紀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也可以去養老院。孤獨的家庭生活很無聊,不如群居生活。有人認為進敬老院是對子女的不孝,是沒有福氣的。我不這麽認為。子女的愛代替不了老人之間交流的需要。這樣做既不會拖累孩子,也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怎麽了?

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在思想上和孩子溝通,在壹些事情上有統壹的看法。我們的生活不是問題,我們更渴望親情,需要精神慰藉。孩子生病的時候可以照顧,不行的時候可以幫助。老人害怕孤獨,他們的孩子經常和我們聊天,聊他們的自信。我希望我們的孩子理解並尊重我們的意見。總的來說,孝的傳統是合理的。子女可以讓步,盡力讓老人開心,這不是原則問題。老人有自己的脾氣,孩子要尊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父母都原諒了。父母也可能會犯錯,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或者有什麽錯誤,孩子也要原諒。

孩子現在好好學習,長大了能出人頭地,就算孝順了。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很辛苦,就是為了孩子。

我們有保險,生活上沒有問題。我們寧願孩子將來飛走,也不願在我們面前下崗。父母出於自己的意願撫養孩子,期望孩子自立,將來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如果孩子以後能做到這壹點,自然會對父母好,父母就什麽都有了。

感謝:在此感謝其他為這個項目工作做出貢獻的人,感謝實踐現場領導的幫助,感謝給予理論指導的老師和協助工作的同學。

孝道社會實踐報告3壹、調查背景及意圖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壹。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孝文化,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責任和光榮。同時,孝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孝為先德”,孝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所有人類道德的基石。其倫理觀也體現了現代和諧社會的深刻內涵。然而,當我們談論那些流傳千古的感人孝道故事,頌揚我國孝文化的輝煌歷史時,卻忽略了當代青年孝文化的現狀。

到了近代,由於反封建,孝文化被錯誤地納入封建文化中加以批判,特別是在經濟大潮沖擊後,道德觀念急劇滑坡,在壹些家庭中,孝出現了危機。為此,我們成立了調查小組,通過問卷對城鄉青年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對問卷所包含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初步獲得現代城鄉青年孝道文化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得到合理的分析改善和提高現狀的途徑。

二、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書面問卷和網絡(包括qq、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 * *發放問卷50份,回收45份,其中有效問卷44份,有效回收率88%。調查對象分散在石家莊、長沙、汕頭的城鄉,分布範圍廣,符合調查要求。

被調查者年齡分布為16-2021-2526-3030-35,人數為1182510,被調查者家庭所在地為172944。

三、調查數據分析:

我們選取了問卷中比較有代表性的14個問題進行分析。原始統計數據如下:

1,妳對孝道的理解主要通過:

“孝”字作為壹種民族文化,在中國傳承了五千多年。從古至今,這樣的模式有很多,父母在家裏的踐行,老師在學校的教育,社會活動中的各種影響,都不同程度地加深了我們對孝道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人,由於生活環境、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孝道的理解方式也不同。

2、如果妳的父母讓妳繼承他們的生意,妳會:

父母對孩子是百分百的投入,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很多父母覺得給孩子安排好壹切就是自己最大的愛,平時也會讓孩子繼承事業。但大多數孩子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自己喜歡的工作,卻不屑於父母鋪就的坦途。當然,這些都可以通過和父母溝通找到壹箭雙雕的辦法。

3.妳對祖先崇拜的態度:

長期以來,中國形成的祖先崇拜文化是對祖先的壹種向往、崇敬和敬畏,是民族心理的真實寫照。調查時間恰逢中秋節。通過訪談和觀察,即使在現代社會,祖先崇拜仍然是深入人心的家族傳統。64%的被調查者對祭祖活動持不同程度的認同,超過75%的被調查者家庭舉行過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動。可見,祭祖仍然是壹種重要的孝道形式。

4.如果妳認為父母錯了,妳持什麽態度?

5.妳對「生個男孩延續香火」的態度:

6.妳不支持甚至拋棄身邊父母的現象:

不孝有三種,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原文是:“不孝有三種,無皇後最大,妳嫁而不告,因為無皇後,君子以為妳還告。“《十三經註》“後無大事”下有註:“禮有三不孝者,謂阿毅順,困於不義,不孝;窮養老人,不做官,不孝;不結婚不生子,就永遠不祭祖,就是不孝。在這三者中,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白話解釋是:壹味順從,看到父母有過錯而不勸導,使其陷入不義,是第壹種不孝;家境貧寒,父母年邁,卻不去做官吃俸祿贍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結婚生子,斷絕後代,是第三種不孝。

57%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接受自己的意見。這種交流方式更可取。壹味的順從或者抵觸,對雙方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也會阻礙事情的解決。21%的人贊同延續香火傳統的想法,32%的人不同程度地反對這種想法,但大多數人對這種古老的想法選擇了中立,這是時代進步的體現。73%左右的被調查者沒有父母被遺棄的現象,幾乎沒有人經常看到父母被遺棄,說明現實生活中孝順的美德還是深入人心的。

7.妳以為妳現在是在對待父母嗎?

每個人都是父母愛的結晶,父母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孩子應該全心全意照顧他們,但現實中並非如此。只有14%的人認為自己對父母已經很好了,14%的人覺得對父母很羞恥,大部分處於中性狀態,不好也不壞。28%的人覺得自己付出了,但是比父母對自己的照顧差太多了。看看自己的內心,記得當初,哪怕是那些模糊的童年記憶,也能充滿愛。也許只有當妳是壹個父親和母親的時候,妳才能理解自我否定的心態。

8.妳對父母的健康狀況了解多少?

出門在外的遊子就像風箏,另壹端是父母。由於學習和工作的原因,他們與父母在壹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們的關心僅限於壹個電話和壹條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非常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父母外出時總是擔心他們的孩子。他們是多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膝下玩得開心,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不得不放開手腳。歲月不等人。歲月留給他們的是疾病。他們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在外的孩子,記得常回家,多關心親愛的父母。

9.如果妳的父母生病了,沒有人照顧妳,而妳恰好出差在外,妳會:

離家在外的孩子最關心父母的健康,但現實中時間和地點的沖突很多。59%的人在父母生病無人照顧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會回去,這很孝順,但34%的人會選擇通知鄰居朋友求助,甚至會等到事情辦完了再回去。當然這是非常罕見的,大概7%左右。為了照顧父母,絕大多數孩子的做法還是可取的。

10,妳平時和父母溝通主要是為了:

小時候,我聽從父母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與父母的溝通也不太理想。再加上年齡差距,代溝對兩代人的溝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只有23%的人與父母溝通是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狀況,18%的人會主動與父母交談。有壹半的人通過日常聊天與父母溝通,但有9%的人只是向父母尋求幫助,所以讓他們當孩子太不對了。

11.如果妳離開很長壹段時間,妳將如何聯系妳的父母:

由於工作、學習等原因,我長期在外生活,和父母交流很少。我難免會有被疏遠的感覺。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壹些高科技產品可以使異地溝通方便快捷,電話和視頻聊天已經逐漸取代傳統信件成為當代大多數人的溝通方式。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和身體狀況,我們需要經常聯系他們,但只有47%的孩子經常打電話或寫信,39%的孩子偶爾打電話或寫信,只有14%的孩子有事時聯系,可見我們的主動性還是不夠。父母為了不打擾我們,不想經常打電話,但是孩子也要體諒他們的心情,不能經常回去看他們。至少,他們應該經常打電話問候。壹句親切的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12,妳對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後大風光”的現象持什麽態度?

風光大葬的背後,到底是對死者的孝敬,還是對生者的風光,基本上是壹個無需討論的問題。如果非要背著妳收禮物等東西,和孝順沒關系。生死是大事,活著也不壹定盡孝。是死後盡孝的方式之壹。這是壹些人表達孝心的壹種方式。盛大葬禮的標準在不同的時代是不壹樣的,但是妳擺脫不了場面盛大,參與者眾多的硬件。參加吊唁的人越多,似乎越孝順。很明顯有壹半的人非常鄙視這種做法。但是有些人真的很愧疚父母,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讓父母在去世前好好生活。葬禮壹定會讓他們光彩照人。其中27%可以理解,5%贊同。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是好是壞取決於辦喪事的人的心態,保持中立的占18%。

13.妳所在地區與孝道相關的活動:

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已經意識到孝道意識越來越淡薄。在受訪者中,有59%的人在所在地區開展了與孝道相關的活動,這也證明了人們開始強調孝道在人們思想道德中的至關重要的地位。但同時也要看到,仍有41%的受訪者沒有接觸過“孝”相關的工作,可見重建孝文化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14,妳對送父母去養老院的態度: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是不孝。然而,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傳統的社會變革觀念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據“去養老院網”統計,去養老院的老人有30%能自理。現在很多身體健康的老人都願意去養老院養老,因為那裏不僅有專業的護理,還有很多同齡的朋友。現在有16%的人認為如果養老院條件好,贊成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而36%的人仍然反對這樣做,剩下的48%持中立態度。現在的社會,很多年輕人工作辛苦,家人需要照顧,抽不出時間照顧老人。去敬老院,不僅減輕了老人的負擔,還能讓老人的飲食起居保持穩定,可以解除子女的後顧之憂。但這只有老人自願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而且送到養老院後,妳也不能不管,還是要經常去看望他。

  • 上一篇:寧波十中2022高三3月聯考時間
  • 下一篇:暑假是幾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