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成都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成都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成都平原的形成

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和密集的河網之壹,也是中國最大的芒硝產地。又稱盆西平平原或川西平原。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廣義的成都平原位於龍泉山、龍門山和邛崍山之間,北臨江油,南接樂山吳彤橋。包括北部的綿陽、江油、安縣沖積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沖積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三大平原之間有丘陵和高原,總面積23000平方公裏。狹義的成都平原僅指以冠縣、綿竹、羅江、金堂、新津、邛崍為界的岷江、沱江沖積平原,面積8000平方公裏,是西部盆地平原的主體部分。因為成都位於平原中部,所以叫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是在東北-西南向斜構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岷江、沱江(綿遠河、石婷河、涓江)及其支流等八個沖積扇疊加連接而成的復合沖積扇平原。整個平原地表松散沈積物極厚,第四紀沈積物上覆蓋粉砂和粘土,結構良好,適宜耕作。是四川省土壤最肥沃的地區,海拔450-750米,地勢平坦,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平均坡度僅為3-10 ‰,地表相對高差在20米以下,有利於發展自流灌溉。早在公元前250年,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在秦朝修建,引岷江灌溉平原上的大片農田,成為四川省最早的地區之壹。經過不斷的改擴建,都江堰的灌溉面積比20世紀50年代初有了很大的擴大,灌溉面積增加了3倍。農田水利十分發達,耕地集中連片。屬於典型的水田農業區,土地利用率高達60%。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油菜,產量高且穩定。常年提供的商品糧油分別約占四川省的1/5和2/5。是四川乃至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養豬水平居全省前列,是四川的養豬基地。但由於平原毗鄰川西高原,受山區冷空氣下沈影響較深,平原河水大部分來自西部高原和山區冰雪融化水。同時,平原上低窪的古河道地區,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濕。因此,成都平原氣溫、水溫、地溫較低,熱力條件略遜於四川盆地其他地區。

===

四川盆地是怎麽形成的?它的地形特征是什麽?

四川盆地位於長江上遊的四川省東部,四周是海拔2000-3000米的山地和高原,北有大巴山、米倉山和龍門山,西有青藏高原邊緣的邛崍山和大涼山,南有大婁山,東有巫山。四川盆地在構造和人文地貌上是壹個典型的盆地。自震旦紀以來壹直是壹個地殼相對穩定的大型坳陷區。晚三疊世印支運動期間,成為內陸湖盆,但範圍比今天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積了3000 ~ 4000米厚的紫色砂巖和頁巖,所以人們也稱之為“紅盆”或“紫盆”。中生代末期,四川運動使盆地外圍褶皺成山,中間相對凹陷,四川盆地輪廓基本形成,也造成盆地內部地層大規模變形。東部出現壹組NE向褶皺,稱為東部盆地褶皺帶。中間形成穹窿構造,稱為盆地中的穹窿帶;西部以沈降為特征,成為盆地沈降帶,奠定了今天盆地三大地貌區的基礎。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導致周邊山脈再次擡升,盆地再次下沈,成都下沈更深。同時,長江從巫山穿流而過,向東流去,完成了統壹的長江水系,將內流流域轉變為外流流域。

四川盆地是中國最大的流出盆地,面積超過65438+萬平方公裏。盆地內丘陵與平原交錯,地勢北高南低。因地表形態不同,以華鎣山、龍泉山為界可分為三個部分:①大致與華鎣山平行的川東嶺谷,由多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帶狀山脈組成,海拔700-800米,谷內多低丘、平壩,海拔200-500米,是川東農業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方山位於華鎣山和龍泉山之間。由於區內紫砂頁巖傾角平緩,切割後形成壹大片方形山丘。海拔350 ~ 450米,相對高度幾十米。當地勞動人民利用房山山深厚的土層,壹路修梯田到山頂。③平原位於龍泉山以西。被稱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積6000多平方公裏,是四川盆地和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海拔約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灌,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開發較早,成為千裏之外的“天府之國”。

(選自顧曉波等主編的《中學生自學系列地理》。)

  • 上一篇:安徽省福山中學排名怎麽樣?
  • 下一篇:陜西省安康市哪裏有雨露計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