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校園暴力犯罪調查(論文)

校園暴力犯罪調查(論文)

壹、校園暴力犯罪的定義和類型

目前國內對校園暴力犯罪這壹課題還沒有全面系統的研究,現有的調查或分析壹般只是從較為片面的角度出發。比如社會學註重對其現象的收集和歸納;教育學則強調對自身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檢討;至於司法機關,無論是在實踐中還是在理論上,都只是從壹般犯罪學的角度探索其成果,試圖完成事前的預防教育或事後的懲戒教育。由於考慮的範圍相對孤立,難免無法全面深入地分析“校園犯罪”這壹獨特的社會現象。“我不知道廬山真面目,但我住在這座山上”。因此,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才能俯瞰全局,找到“校園暴力犯罪”現象背後的原因,更全面地構建有效的、有針對性的預防教育體系。

現有的研究資料壹般將校園暴力犯罪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校園暴力犯罪是指犯罪構成中的客觀要件,如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地點等,其中壹項涉及校園因素;狹義的校園暴力犯罪僅指犯罪主體是教職工或學生。

根據校園暴力來源和施暴者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壹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暴力行為。這類校園暴力主要是指教師或家長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不恰當、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傷害的行為,如體罰、變相體罰、言語侮辱等。二是青年學生的暴力行為。學生暴力主要是指部分學生因過早不成熟的三角戀、對金錢和物品的需求、青春意識萌芽或只是模仿視頻的某些情節、發泄怨氣而對其他同學實施的暴力行為,如毆打、強奸、搶劫、侮辱、殺害等。這種行為在寶安區俗稱“暴力”。三是校外人員對學生的暴力行為。這種現象主要是指壹些校外閑散人員或不法商人為了某種物質利益,對沒有經驗的青年學生進行身心侵犯,滿足他們的欲望或發泄他們的不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壹些不法人員在學校附近或上學路上闖入學校或搶劫學生財物,對學生進行人身侵犯和侮辱;第二,在文化娛樂活動中,壹些商家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將目標對準了學生,其中許多商家利用色情引誘他們牟取暴利。

綜上所述,本文以寶安區校園暴力犯罪真實案例調查為基礎,以同學或校外人員在學校及其周邊對學生生理或心理實施的暴力犯罪為研究範疇。

二、深圳市寶安區校園暴力犯罪的現狀和特點

考察校園暴力犯罪的現狀和特點,首先要了解研究區域的經濟社會狀況:寶安區位於深圳西部,是全國比較發達的地區。2003年,寶安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18億元,占深圳全市的三分之壹。僅寶安區福永鎮就有懷德、橋頭、鳳凰等多個村年總收入超過5000萬元。寶安區目前正在經歷或已經實現了三個轉變:壹是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迅速轉變為相對發達地區;二是從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地區向工業發達地區轉變;第三,它處於農村城市化的轉型過程中。從人口來看,寶安區外來務工人員270多萬,戶籍人口只有30多萬。流動兒童的入學問題不容忽視。寶安區有264所中小學。中小學生23.7萬余人。教職工人數超過1000人,其中公辦教師4800多人,民辦教師5200多人(即教師由工資學校聘請)。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外來務工人員劇增、貧富差距擴大、獨生子女家庭增多、社會環境復雜、民辦學校放開等因素,寶安區校園暴力犯罪也呈上升趨勢。壹些城市學校甚至校內外環境復雜,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從寶安區批捕起訴的案件來看,2003年未成年人犯罪285起。2003年學生犯罪或以學生為犯罪對象的案件有23起,2004年從1到10有22起,同比略有上升。這45起搶劫案占53.3%;盜竊占26.6%;其他占20.1%。另外,除某英語學院教師王於2001因猥褻我校三名十壹、十二歲學生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外,不存在教師犯罪案件。

從相關案例來看,寶安區校園暴力犯罪有以下特點:

1,主要是財產犯罪

寶安區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了消費主義的流行。在這種環境下,青年學生容易產生錯誤的消費意識和講求奢侈、吃喝玩樂的短期行為傾向。當他們的高消費要求無法滿足時,往往鋌而走險,實施敲詐勒索、盜竊、搶劫、綁架等犯罪行為。此外,有些同學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優越,零花錢比較多,很多同學還配備了手機等比較貴的物品。很多學生也成為了犯罪分子的目標。我們曾經對寶安區某街道辦的初中做過壹個調查,發現665,438+0%的被調查學生對學校的內外環境沒有安全感。

從寶安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在校學生敲詐勒索、搶劫案件來看,目標以在校學生為主,有的甚至襲擊同學。他們大多不是因為生活困難而犯罪,而是想通過犯罪獲得財物以供享樂和消費。如寶安區某中學學生張,從2002年9月到被抓當年,共參與摩托車搶劫12次,其中3次是同校同學所為。每次得手後,張燦都會拿到壹些偷來的錢,用這些錢去網吧打遊戲、買名牌衣服或請同學吃飯。經查,張的父親是壹名小巴司機,母親是壹名清潔工。雖然家裏不是很富裕,但他並不缺衣少食,定期有零花錢。但這些都滿足不了張奢侈的消費欲望。在膽戰心驚地參與了壹次搶劫後,他嘗到了甜頭,犯下了十幾起罪行。

2.犯罪手段趨於成人化和智能化。

以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和方法比較簡單原始,語言威脅輔以輕微暴力,或者撬門扭鎖、翻墻翻窗等手段,具有明顯的突發性和偶然性。但是現在,很多受暴力文化影響的青少年犯罪表現為綁架、恐嚇、麻醉等手段,有了先進的通訊工具。經過精心策劃,作案後及時銷毀證據。比如,壹些青少年會根據報道中披露的警方偵察過程和方法,破壞現場,擾亂警方視線。

3.有組織犯罪的特征很明顯。

青少年犯罪團夥特征明顯。少年犯罪團夥大多十五六歲,兩個到十幾個不等。比如寶安區某鎮派出所最近破獲的壹起刑事案件,壹次性挖出9個“娃娃賊”。年齡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3歲。他們都是初中生。他們選擇“少年團夥頭目”來組織和指揮每壹次犯罪。僅從去年8月開始,他們就壹直入室盜竊,* * *盜竊財物價值2。

樂於加入群體是青少年的特點之壹。他們不想被學校和家庭限制,想獨立行動,但獨立能力差,思維矛盾。受電影、報紙、期刊中描述的“幫派”和“幫會”的影響,氣味相似的“哥們”會聚在壹起。壹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或者受到壞人的挑撥,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學生幫派是校園的毒瘤。壹旦形成,就會無法無天,群毆,擾亂校園秩序。

4.受校外壞人影響很大。

我們註意到,在校學生犯罪中,超過壹半的犯罪學生都是和校外的不良青年混在壹起的。或者* * *與犯罪直接相關,或者與校外人員的教唆、慫恿有關。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幾乎每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反映,學生在校外與不健康的年輕人“混在壹起”,抽煙、打遊戲、欺負同學等等。校外的不健康青年,大多是剛畢業但未能升學、就業或輟學的往屆學生。還有壹些社會閑散人員,看中中學生認知能力不足,比較忠誠,容易追隨,在學校容易成為“黨”“幫”結成幫派。幾年前,鎮南派出所在寶安區挖出壹個帶有黑色性質的團夥“水房幫”,抓獲小月(男,29歲,松崗鎮人)、獵槍壹支、飛鷹刀三把。小月先後在寶安中學、新安中學、西鄉二中、海濱中學、黃田實驗學校、東方英語學院等學校招募30余名初中生入夥,每人收取會費36元,並帶領這些學生吃霸王餐、尋仇打架等。今年我院以故意傷害罪、重傷罪起訴了壹個叫戴(男,剛過14歲兩個月)的學生。戴某剛在校外與不良青年聚會,報復同學,將與他有矛盾的同學打成重傷。

三、校園暴力犯罪形成的原因

曾幾何時,校園是壹片尊師愛生的凈土,優雅向上,令人向往。是什麽原因導致暴力襲擊這個“安全島”?下面,我們從寶安區的實際出發,尋找其癥結所在,以尋求預防和消除校園暴力犯罪的途徑。

1,學生自己。

罪犯不是天生的,任何壹種犯罪都是罪犯社會化過程的中斷。社會化的過程是壹個不間斷的程序,任何壹個時期或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壹個人的壹生,甚至會因偏差而導致犯罪。在生理向成年過渡的過程中,青年學生的心理還不成熟,不穩定,可塑性很大。他們辨別是非美醜善惡的能力較弱,感情容易激動,遇事缺乏冷靜。他們的心理特點是:物欲的增長與依附經濟的矛盾;獨立性的要求與依賴性的限制之間的矛盾;性欲萌發與道德法則的矛盾等等。在社會各種腐朽思想和黑惡勢力的影響下,在不良社會現象或信息的誤導下,心理意識不健康、法制觀念淡薄的學生,壹旦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及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內心欲望膨脹,進而陷入違法犯罪的泥坑。

寶安區檢察院近日公訴了壹起非常令人心酸的強奸案。2003年10月,被告人曾某(15歲,已輟學)與被害人謝某(12歲,初中壹年級)通過計算機網絡認識,後兩人交往頻繁,發展為早戀。2004年1月的壹天晚上,被告人曾在明知被害人謝不滿14周歲的情況下,將被害人謝帶到寶安區西鄉某賓館房間內,與被害人發生性關系。後曾於2004年2月13日再次與被害人發生性關系,導致被害人懷孕。當然,受害人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不能說兩人在本案中都表現出了性知識差、法制觀念差、自我保護意識缺乏的問題,都是社會不健康現象和信息的受害者。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總之,校園犯罪主體的個人素質是犯罪動機形成的內在基礎,是故意犯罪的重要原因之壹。

2.外部環境的影響

第壹,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目前,中國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建立、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內在驅動力是實現商品價值,追求高額利潤。這很容易使壹些人的價值觀發生傾斜和逆轉,產生強烈的物欲和非法占有意識。寶安區靠近港澳。由於頻繁的人員往來,海外媒體帶來的商業價值,生活中的各種信息,都在沖擊著青少年的神經,影響著他們的社會化取向。流行文化和商業廣告也迎合青少年的特點和需求,塑造“全新”的價值觀。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新的意識使價值觀不成熟的青少年產生了超出其年齡和支付能力的需求,進而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如前所述,張的案例說明了這壹點。

隨著改革的浪潮,媒體的不良影響不容忽視。兇殺、暴力、淫穢、迷信的書籍、雜誌、電影、電視劇充斥校園,直接或間接地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寶安區某中學16歲男生居然綁架買單機。他犯罪的直接動機應該歸咎於暴力電視的影響。在法制宣傳工作中,案例報道經常被作為社會新聞通過媒體傳播。對於尋求閱讀樂趣和心理刺激的青年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或多或少接受過法律教育。但案件信息和犯罪手段的頻繁報道,也容易使部分學生對社會現狀的認識出現偏差,對社會醜惡現象的無節制揭露,必然給青少年帶來不良誘惑,客觀上成為壹些校園犯罪的“向導”。

其次,校園環境的負面因素。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在社會交往中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教育是壹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它的壹些缺點直接影響學生,甚至誘發學生犯罪行為的上升。

在寶安區,素質教育的呼聲日益高漲,但面對升學壓力,中學教育只能以應試教育為主,以考試為教育指揮棒,這必然使得很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只註重成績,忽視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素質教育。壹些學校對學生違紀行為簡單訴諸行政處罰,濫用“勸退”“勒令退學”等手段隨便開除學生,將矛盾推向社會,使本應接受學校教育的青少年成為社會上犯罪的“後備軍”。學校壹貫的“以老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成績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往往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結果適得其反,導致逃學、輟學、失足。有些學校簡單的根據學習成績來劃分快班和慢班,“優等生”和“劣等生”,結果“劣等生”中會出現非常高的犯罪率。據調查,在寶安區犯罪的學生中,貧困生占70% ~ 80%,雙貧困生占40% ~ 50%。

體罰學生也是我國傳統教育方式的弊端,會讓學生形成敵視老師和優秀學生的逆反心理。筆者認為,這也是導致我國校園暴力犯罪出現的重要外部因素之壹。寶安區現有教師隊伍的現狀也不容樂觀。在65,438+00,000多名教職員工中,超過壹半的員工是教師。大量聘請的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收入低,沒有歸屬感。在筆者被任命為法制副校長的學校,多次發生教師被雇打學生耳光,導致學生不適,引發家長起訴學校的事件。

第三,家庭環境的負面影響。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格社會化的關鍵期往往首先在家庭中完成。壹個人的性格、道德品質、理論情操的形成,都與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環境有關。人們學習掌握家庭生活中的基本社會行為和生活習慣。我們認為,家庭問題也是近年來寶安區校園犯罪增多的壹個重要因素。比如獨生子女家庭溺愛過度,流動人口子女疏於管教。如在寶安區檢察院承辦的壹起典型校園暴力犯罪案件中,寶安區石巖鎮中學生李某自2003年9月以來,指使黃某、劉某以收取保護費為名,多次向被害人文某、徐某、甘某勒索錢財,* * *得3300余元。經查,李是家中獨子,性格乖張。他的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無法及時了解他的心理健康和行為動向。管教他的方式是“鐵棒銅鎖”,但管得再緊,也難免有縫隙。壹旦這種過度控制暫時真空,李就會因為過度控制而不懂得約束自己,這就讓李在父母面前顯得溫順,但在學校同學面前。

此外,家庭結構的破壞,如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削弱了家庭的功能和溫暖,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也容易產生異常心理。調查顯示,寶安區學生中,因父母離異,性格、愛好、理想都發生了變化,學習成績下降65%以上。犯罪人數占未成年人犯罪的12%。

四是社會綜合治理環節薄弱。綜合治理是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的社會系統工程。目前這項工作仍有不足之處。首先是預防不力。有關部門對文化市場和娛樂場所管理不嚴,經營者素質不高。據調查,寶安區校園暴力犯罪分子在社會上逗留時間最多的地方是網吧、迪廳等娛樂場所。尤其是過早流入社會的學生,除了父母,沒有人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們覺得自己成了社會上最被忽視的人。其次,管教不力。學生和老師主要住在校園裏,都是成群結隊的。他們有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壹些違法犯罪案件中,學校和專政機構不默契配合,不讓罪犯接受思想、法制、人生觀的專門教育,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勢必再次犯罪。社會綜合治理力度不夠,對滑向犯罪深淵的人起不到震懾作用。

第四,校園暴力犯罪的預防措施

1.加強學校管理和預防,把校園暴力犯罪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學校作為教育系統工程的重要陣地,自然是制約犯罪的重要防線。學校是家庭之外與學生和老師保持最密切、最頻繁聯系的單位。為了落實預防校園暴力犯罪,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學校必須改變“智育為先”的傳統教育觀念,加強德育。教育家陳衡哲曾經說過:“培養壹個有才能的人,光有知識是不夠的。在它上面,有最高的君主,叫做‘命’。”中國的教育,崇尚應試能力和高分,追求升學率。導致壹些心理素質差的學生走上犯罪或自殺的道路。寶安區的學校教育也不例外。學校應當註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通過多種形式有計劃地加強思想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真正走出教育的誤區,培養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全面發展的人。

其次,要進壹步加強法制教育。加強法律意識要從在校學生做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預防犯罪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列入學校教學計劃。通過開設法制教育課程,舉辦法制教育講座,參觀法制教育展覽,讓學生真正了解什麽是違法,什麽是犯罪,如果犯罪應該受到什麽樣的懲罰,從而強化他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減少中小學生輟學現象;嚴格執法,在全社會形成* * *管理的局面,切實做好預防學生違法犯罪工作。

最後,校園內外的環境壹定要凈化。凈化校園環境,政府應該給予大力支持。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任期間宣布,聯邦政府將撥款6543.8美元+0.2億美元用於預防校園暴力犯罪。中國政府劃撥專項資金來預防校園犯罪並不容易,但可以采取行政措施來達到同樣的目標。以寶安區為例,公安機關可以重點協助學校安保基礎工作,搞好學校派出所建設,提高校園安保質量;重點抓好校內暫住和流動人口管理,整治校園周邊的書店、美容院、歌舞廳等娛樂場所,杜絕黃、賭等醜惡現象,努力將此類犯罪的誘因降到最低。中小學可根據學生特點,發放《預防校園暴力犯罪指南》等小冊子,讓師生每人壹本,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加強學生宿舍管理,落實校外人員登記檢查制度。

如果上述校園防範措施能夠落實,不僅可以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還可以為偵查破案奠定必要的基礎條件。

2.強化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控制功能。

做好道德素質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思想認識的有效途徑,家庭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家庭是人生的第壹堂課,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和終身老師。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獨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的寶安區,家長們普遍在物質上盡力滿足孩子的需求,無形中培養了孩子重視物質而忽視精神追求的思想。所以家長更應該註重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家庭教育。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言行舉止要符合社會規範,價值觀要符合社會標準。其次,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的身心沐浴陽光雨露,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第三,在關註孩子學業的同時,更要重視思想道德教育,教會孩子正確認識社會的方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關心身邊的人。第四,教育孩子吃苦,刻意制造逆境,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第五,舉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傳授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讓家長愛而不溺,嚴而不死,把教和養有機結合起來。

3.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消除暴力犯罪,需要凈化社會環境,消除各種可能影響學生社會化進程的消極因素,消除產生暴力犯罪的不良心理基礎,減少不良因素對暴力犯罪可能產生的誘發和刺激作用。

隨著寶安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導致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犯罪的因素也在增加。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的緊迫性。因此,建議有關部門依法處理當前文化市場中的不良現象,使文化市場依法經營;同時,肩負著預防校園暴力犯罪重任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也要密切配合,在博物館、電影院、公園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言行得到規範。

4、教育多於懲罰,抓好安置。

關於懲罰和改造,必須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壹方面,對犯了罪的學生要依法處理和懲處,以維護法制的嚴肅性,教育自己;另壹方面,要註意改造方法,提高改造質量,減少校園暴力犯罪分子回歸社會後的再次犯罪。這些罪犯大多是未成年人。雖然他們沖動,愛拉幫結派,缺乏同情心,但與成年罪犯相比,他們的不良嗜好相對較少,反社會心理也不頑固。所以可以針對他不確定的世界觀和對光明未來的渴望,正確引導他積極向上,努力把他改造成壹個新人。國外和港澳地區對“不良少年”的教育改革有許多可取的做法。比如香港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立法就不寬松。其法律規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為十歲,但在處罰時體現了保護和緩刑的精神。香港對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處罰可分為拘留環境和非拘留環境。對於少年犯來說,判處拘留是法院的最後選擇。只要有其他可行的非監禁措施,就必須先執行非監禁。而澳門則提倡“愛心矯治”,采取感化服務和社會支持等方式,使違法未成年人盡快適應和回歸社會。在我國,這些方法也會有效。對於未成年犯,壹定要區別對待,分別關押,分級管理,因材施教。這些做法有利於校園暴力犯罪分子從內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罪行,坦白自己的罪行,提高改造質量,防止再次犯罪。

壹方面,要動員寶安區社會各界,把幫教暴力犯罪分子和校園不良記錄學生作為壹項系統工程,擺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好落實;另壹方面,要召集寶安區公安、司法、勞動、居委會等相關部門,做好刑滿釋放未成年犯的就學、就業安置工作,讓他們回歸社會後真正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減少和消除鼓勵他們重新犯罪的環境和條件。

  • 上一篇:從老牛灣站到北京十八中西馬校區怎麽走?
  • 下一篇: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地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