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自我調節能力

自我調節能力

十四、自我調節能力

壹個學生再努力,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是非常有限的,現實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有的中學生上了大學,卻在工作崗位上貢獻平平;有些沒考上大學的中學生,參加工作後,幹壹行,能幹壹行,卻大有作為。這是為什麽呢?分析,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後者知識面更廣,所以適應性更強。同壹個班,同壹個作業,同壹個考試,為什麽有的人知識面廣,有的人知識面窄?應該如何擴大知識面?這就涉及到壹個人是否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有了自我調節的能力,我們不僅可以調節知識,還可以調節能力、情緒、身體、環境。本章介紹如何掌握和運用自我調節能力。

知識的自我調節

相對於人類知識的海洋,中學課本給的知識真的太少了。中學生該怎麽辦?方毅同誌曾在接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生時說:“少年必須不斷進取,否則就會成為王安石《傷逝的鐘勇》中的方仲永,落得和普通人壹樣的下場。妳的知識面應該很廣,我不贊成把知識面搞窄。學理科,要學點工作,還要懂點文史。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走萬裏路,是有道理的。

“壹個人走的地方多了,山山水水看多了,眼界開闊了。了解妳的優勢和劣勢。這是萬裏路。而在萬卷書裏學習,也就是知識面廣。理工科的學生不能不了解歷史地理。除了看專業書,還要涉獵廣泛,不要只看壹本書。多看壹些書籍和雜誌可以增加人們的知識。少年班要精壹行,博覽群書,好好學習,身體健康。妳應該向嚴老嚴濟慈教授學習,他80歲了,仍然精力充沛。參加體育活動,體育不僅僅是打球,還要打太極拳。”

能力的自我調節

我們的中學生不應該是只會讀書應試的書呆子,而應該是充滿朝氣、立誌管理和建設國家的各類人才。

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幹部會占便宜。有人說當學生幹部會影響學習,成績會下降。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是說當學生幹部必然影響學習是不科學的。嚴格來說,是因為學生幹部做得不好,學習成績受到影響。當妳成為學生幹部,妳的學習成績和工作能力將是雙豐收。

天津靜海壹中的學生李延輝擔任過學生會幹事、班級支部書記和班長。他說:“當了學生幹部,也沒什麽損失。有人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下降是因為工作量太大。其實這就是沒有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系。相反,作為學生幹部,自尊往往會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有壹年,李延輝連續出去開了幾次會,確實影響了學習成績,期中考試成績排在全班第八。這位幹部的自尊心促使他抓住壹切空閑時間學習,到學期結束時,他已躍居全班第壹。此後,他壹直保持著這壹成績。同時,壹個學生幹部在經歷壹個階段時,總要寫幾篇工作總結,客觀上鍛煉了他的思維和概括能力,體現在試卷上就是他的答案比其他同學更有條理。因此,李延輝覺得當學生幹部有得也有失。

河北省辛集中學文科班團支部書記石景平曾寫過壹篇文章,題為《我對當學生幹部得失的看法》。他認為,做學生幹部加快了自己思想成熟的步伐,促進了自己在學習上的高標準高要求,培養了自己謙虛、誠實、顧全大局、努力工作等良好品質。他還特別提到,學生幹部經常要組織各種活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石景平過去很害羞,不敢在陌生人面前大聲說話。現在他召開會議,說話從容有條不紊。知道幹部的威信來自於出色的工作,他摸索著改進工作的方法:為了做好工作,他還學習了多種技能。學生中,有的愛唱歌,有的愛畫畫,有的愛兩首古詩,於是石景平向他們學習。他說:“如果我自己對這些方面有所了解,我就很容易和同學們親近,建立友誼,這對我的工作有幫助。”石景平認為,“當幹部可以加快各方面成熟的步伐”。

憲法的自我調節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的保證."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知道並認同這句話。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認真做到。南京光華門中學學生馮龍龍經歷了“拖延事情——沒有意識到——自我調整”的過程。

馮龍龍從小身體就不好。出生9個月後,發高燒,休克。經過8個小時的搶救才脫離危險。龍龍長大後,經常生病發燒。但是,天真的龍龍認為,只要妳有毅力,有點小病沒關系,第壹次抵抗就過去了。

然而,這種魯莽的思維已經錯過了長久的大事。

1977末,龍龍初二。聽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招生的消息就報了名。沒想到,快要考試的時候,我生病了,發高燒。我沒考好,落選了。但是龍龍並沒有意識到發燒、生病、考期只是巧合,他決定第二年再考壹次。

1978暑假,第二屆少年班再次招生。馮龍龍為成功做好了準備。沒想到,考試前壹天他又生病出院了。由於身體極度虛弱,我無法堅持在考場上完成考試。他在孫山又失去了名聲。

經歷了兩次挫折,龍龍終於意識到,沒有好的身體,他承擔不起繁重的學習任務。

所以龍龍有意識的調整自己,跑步,做操,打排球,踢足球。平時不愛說話的我突然成了運動場上的活躍分子。他的精力逐漸增加,記憶力大大增強,身體越來越強壯,成績也逐漸提高。壹年後,他第三次進入少年班,以全國少年班第四名的成績考上了少年班。

進入少年班後。龍龍依然堅持體育鍛煉,成為了少年班足球隊的主力隊員。1982年9月,他19歲。他剛剛讀完大學三年級,兩年前被研究生院錄取。病了兩年,他又好了。

真的,對於龍龍來說,他的學習成績與其說是努力的結果,不如說是自我調整後體育鍛煉的結果。

愛好的自我調節

蘇教授是壹位數學家,寫得壹手好詩。

蘇老說:“這是我的壹個愛好。如果整天在數學上鉆牛角尖,頭腦會過於緊張,思維會變得僵化。業余時間讀詩,寫詩,調整大腦,然後鉆研數學,工作效率高多了。”

數學家蘇愛好詩歌,地質學家李四光喜歡拉小提琴,英國化學家大衛喜歡釣魚,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喜歡打牌,意大利核物理學家費米喜歡爬山...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些科學家在從事自然科學研究時,不斷從形象思維中獲得靈感和幫助,利用文學、藝術和體育來調整思維,提高工作效率。

同樣,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我國四化建設的蓬勃發展,自然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從事社會科學工作的同誌也需要了解自然科學。

所以文理結合,多種愛好,真的是人才成功的必備因素之壹。

但是,現在在中學,我很早就已經分班了。學文科的不問數學物理,學理工科的不問中國歷史地理。有很多學生除了課本沒有壹個愛好,他們認為自己在專心聽課。

這是壹個非常不好的現象。中學生在中學看不到它的危害,壹旦錯過時期,將來壹定會後悔。

選題導向能力

中學生到了高三,就要考慮學科選擇的導向了。妳是報文科還是理工科?妳就讀於哪個學校,哪個專業?由於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是按專業招生,入學後很難轉專業。學生報考的時候填誌願,真的有壹輩子的味道。有的同學填不上,五個誌願,理工農醫專業明顯不合適。那麽如何選擇自己的學科方向呢?

1972年,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收了壹個臺灣省遺漏的研究生吳釗。和楊教授共事兩年了,她人很好,能幹,效率高,熟悉電腦,編程能力強。

1974,吳釗即將畢業。相反,楊教授沈思起來。他來美國留學的時候考慮過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

當時,年輕的楊振寧懷著改變中國實驗物理落後面貌的誌向,去美國學習實驗物理。學了20個月,導師泰勒教授讓他改學理論物理。這個變化不是小事。兩個月,楊教授拿到了博士學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他覺得,如果當時沒有意識到改變的必要性,或者學校不允許,就不會有今天這麽大的成績。所以妳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妳所有的決心都要隨著妳對自己的認識而改變。

那麽,要不要改變今天的趙舞?

趙的舞蹈能力很強,繼續從事理論物理,自然能做得相當出色。但這是他的未來嗎?目前世界上理論物理的情況是“僧多粥少”,人多,題目相對少,成功的機會也少。在壹門新的學科中,不僅需要更多的人投入,而且很容易做出壹流的成績。對青年才俊成長的強烈責任感,讓楊教授認定趙舞的未來是實驗物理,而不是理論物理。

因此,楊教授親自寫信推薦到布魯克海文加速器中心工作。兩年後,吳釗成為加速器極化方面的權威專家。

雖然這個例子是關於研究生定位的,但它所展示的三個原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中學生:

(1)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讓自己有更大的心理潛力和持久的動力。

(2)選擇能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方向,這樣才有奮鬥的基礎。但是,我們必須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才能是什麽。

(3)選擇壹個幾年後會發展的學科,這樣妳就可以充分發揮妳的才能,在幾種可能的未來中讓妳的成就成為妳的未來,在幾種可能的貢獻中做出妳的貢獻。總之,要選擇主導方向。

  • 上一篇:常熟壹中高壹招生區!!!!
  • 下一篇:永濟公交線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