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中學歷史課如何談論歷史人物

中學歷史課如何談論歷史人物

第壹,帶人帶物

這是歷史課講授歷史人物活動的主要方式。因為中學歷史教材是通史體裁,這種方法可以反映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反映歷史發展的規律。這就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中人物教學的主要方法是以物帶人。

歷史上的每壹個歷史事件都涉及到壹些歷史人物,既有積極推動歷史進步的傑出人物,也有阻礙歷史進步的反動人物。教師要考慮各種歷史事件中誰是重要的歷史人物,應該突出哪些,應該起到什麽樣的教育作用。比如《中國歷史》第四卷關於毛澤東同誌赴渝談判的問題,必須涉及的歷史人物有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蔣介石、張治中等人。在前三個人當中,王若飛同誌只是時間問題,重點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蔣介石和張治中。在前三個人中,王若飛同誌只是時間問題,重點是毛澤東同誌和周恩來同誌。在這兩個歷史人物中,應該突出毛澤東同誌,因為他是雙方談判中的兩個重要人物之壹。而且以他為首的中國* * *黨代表的活動與中國4億人民的未來命運和中國的未來息息相關。當我們談到周恩來同誌時,我們應該強調他是毛澤東同誌最親密、最得力的助手。後兩種人,重點是蔣介石的假和談,真準備,勾結美帝國主義,談論掩護他的準備,或者把發動內戰的罪責推到中國* * *制作者的險惡用心上。至於張治中先生,要讓同學們知道,他是中國* * *產黨的老朋友,願意為實現兩國合作而努力。

在中學歷史課本中,有很多“以事領人”這樣的內容。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壹定要認真學習。壹方面認真考慮誰應該突出什麽思想和活動,才能把這壹段教材講透徹;另壹方面,要深入挖掘這些人物思想活動中的教育因素。不要因為學習和研究不夠而放棄這些人的重要思想和活動,而把歷史變成枯燥空洞的結論;不要把重要人物的重要思想和活動留在這個歷史事實中,只為了“思想教育”而去談其他的思想和活動;更不用說次要人物的活動了;更別說過多談論次要人物的活動了。壹般來說,壹切都要從教材的中心思想出發。

第二,隨身帶東西

雖然,總的來說,歷史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物帶人,但如果壹個歷史人物的活動與這個歷史發展進程密切相關,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用“以物帶人”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比如中國歷史上的秦始皇、陳勝、光武、項羽、劉邦等人物,世界歷史上的馬肯、恩格斯、列寧等人物,都可以這樣說;文化史上也有很多人物。比如孔子、屈原、華佗、張仲景、張衡、王充也可以這樣說,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只要教材中的人物比例恰當,材料典型精煉,教學時間允許,教師可以多使用這種方法。比如《中國通史》第壹卷的“商鞅變法”,本來就是要把物帶給人的,但我在教學中用了“把物帶給人”的方法。

我基本上是按照《史記·商君傳》的內容來描述的,我告訴妳,秦國落後於東方各大國,各國都瞧不起秦國。秦孝公渴望獲得力量,於是寫信尋求人才。我談到商鞅的秦國之行和他與的幾次談話。秦孝公第壹次打了個盹,下定了決心。到了第四次,商鞅提出了使秦國富強的方法。秦孝公只和他談了幾天。還講了變法未實現前與貴族的爭論,商鞅的“築樹為信”。我講了第壹次變法的內容和變法後公子所犯的罪與罰;人民從“三年”走向“十年大歡喜”。商鞅在第壹次變法成功的基礎上,進行了徹底的變法,拋棄了雷區,開辟了壹條新路。支持變法的秦孝公死後,太子繼位,貴族處死商鞅。最後指出,商鞅雖被貴族所殺,但舊法不可重演,貴族的影響在變法過程中被打垮,封建地主的經濟地位得到鞏固。商鞅變法後,秦國變得富強,為日後秦國滅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有趣的是,這種教學方式在當時不僅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課堂秩序和氛圍也很好。後來把這個班和其他沒有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班級比較時,發現這種教學方法的新知識遺忘率較低,而通常的“砸知識”方法所教授的新知識遺忘率其實較低。這是壹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但是,在講授歷史人物時,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1,壹定要把歷史人物放在歷史的洪流中講時代和英雄的內在聯系,而不是孤立的歷史人物。如果孤立地談論歷史人物,不僅不能說明歷史本身的內在聯系,還會讓青少年難以理解這些傑出人物是時代的產物,會讓學生自覺不自覺地以理想主義的眼光看待歷史人物。

2.註意歷史情節。不管人怎麽帶東西,怎麽帶東西,都要以敘述法為主,講解法為輔來教。在敘述過程中,要註意典型情節突出重點,爭取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在1945年8月,毛澤東同誌親自到重慶進行談判。這是當時影響中外的壹件大事。Xi事變後,蔣介石對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所采取的惡毒策略,是全世界都知道的。這時,他突然三次邀請毛澤東同誌來渝談判。他去不去?為了爭取國內和平的壹切可能機會,為了爭取和教育人民,中共中央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自己的領導人到重慶談判。這是黨中央利國利民作出的重大決策。這有壹定的風險。如果範文瀾夫婦趕到延安機場勸說毛澤東同誌不要去重慶,當毛澤東同誌到達重慶機場時,重慶的女工們流著激動的眼淚迎接她們的領導人和過去參加過兩國第壹次合作的壹些國民黨元老,學生們就會被這種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所感染,加深對黨的認識,為他們的領導人在談判中取得勝利而高興和高興。用自己的領導的安全呼吸,對提高教學效果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極其重要。不談這個,只是照本宣科的說,雖然這些人物也按時出場了,但是教學效果會很壹般。

3.恰當地引用當時歷史人物的語言,講述當時的具體行動,也是壹種重要的方法。比如在《中國歷史》第四卷中講到毛澤東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親自指揮西北野戰軍粉碎蔣介石對陜北的重點進攻並主動撤出延安時,是這樣說的:“臨行前,毛澤東同誌做了壹切安排,叫身邊的警衛把窯洞收拾幹凈,把書整理好,說:“讓他們(指胡宗南的官兵)看看我們在讀什麽書,”這時,侍衛報告:“胡宗南大軍已到城門口。”當大家都在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誌的安危擔憂的時候,毛澤東同誌仍然沈著地走出山洞,對身邊的同誌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各走各的路。他走自己的路,我走我的路。之後,他們開始帶領同誌們向陜北轉移...“通過這次談話,學生們將具體地認識到這不是壹次逃避,而是壹次有計劃的撤退。而且,他們會為毛澤東同誌超人的軍事勇氣而高興,也會滿懷勝利的信心學習下面的內容。

4.註意歷史人物的服裝和發型特點。這非常有利於“活”歷史人物,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比如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闖王進京時,我在《中國歷史》第二卷中對他的描述是“李闖王頭戴氈帽,身穿藍布箭服”。學生們壹聽,就覺得這是壹個威武硬朗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又如,學生僅僅因為發型的不同,就可以想象出明清人物的特點。

5.在敘述過程中,要註意運用敘述方法,展示圖片、照片等直觀教具。這有利於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比如“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結合課本內容展示華盛頓和康華裏向華盛頓投降的照片,是非常有益的。當妳這樣做的時候,要註意圖片和照片的選擇,而不是缺少。在壹節課的重點部分沒有圖片和照片的情況下,次要部分有照片,不能使用。還要考慮到壹節課用的圖片和照片的數量,壹次壹張,會讓學生眼花繚亂,淡化關鍵部位的印刷角度。無論選擇什麽,選擇多少,都要服從和服務於自己的教學目的。

總之,要通過歷史人物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高尚道德和情操的教育,使學生刻苦學習,嚴謹治學,勇於追求真理,樹立遠大理想。

  • 上一篇:寧波有哪些公立職業學校?
  • 下一篇:辛集市區哪所高中比較好?辛中,辛集壹中還是明珠中學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