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長城手抄報

長城手抄報

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入侵而修建的大型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從東到西綿延數萬裏,所以它也被稱為萬裏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是明長城,建於14世紀。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 km,平均高度6至7米,寬度4至5米。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廣場和兵馬俑壹起被世界視為中國的象征。

簡介

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壹。這是人間奇跡。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築成萬裏長城,實屬不易。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也被稱為“萬裏長城”,因為它比萬裏長幾倍。據記載,秦始皇修建長城動用了近百萬勞動力,占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壹。當時沒有機械,所有的勞動都要靠人力,工作環境非常艱苦,有山有崖。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為了防止他國入侵,修建烽火臺,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此後,大多數國王都進行了加固和修繕。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自東向西經過10個省區市。長城總長8851.8km,其中人工長城6,259.6km,壕溝和自然形成2,592.2km..

地帶

“因地形,以險阻交通”是修築長城的壹條重要經驗,得到了秦始皇的肯定,被司馬遷寫在長城上。

在歷史記載中。以後每個朝代都是按照這個原理修建長城的。關城所有的關隘,都修建在兩座高山峽谷之間,或在河流的轉彎處,或在會經過平原的地方,既能控制險情,又能節省人力物力,達到“且壹人守之,萬人不能逼”的效果。在危險的地方建造城堡或烽火臺也是壹種選擇。至於建城墻,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地形。比如居庸關、八達嶺等長城,都是沿著山後修建的。有些地段從城墻外面看很陡,裏面卻很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在遼寧省,明代遼東鎮長城被稱為山險墻、劈山墻,是利用陡峭的山崖,將山崖稍加劈削而成。有些地方完全利用懸崖、河流、湖泊作為天然屏障,可以說是妙不可言。長城作為壹項偉大的工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2001年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個朝代的貢獻

到了明代,除了“外”長城,還修建了“內”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始建於北齊的“內關”長城,西起內蒙、山西交界處的偏關,東經雁門關、幸平進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元元、房山、昌平三縣,直達居庸關,再由北向東,到達懷柔四關,與“外”長城相連,以紫荊關為中心,總體呈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許多地方與“內側”長城平行。在某些地方,兩個城市僅相隔幾十英裏。此外,還建設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地區有24座“重城”!萬裏長城入海(山海關)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東起遼寧虎山,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嘉峪關。橫跨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六省,全長約8851.8km,長約17703.6英裏。它在世界上被稱為“萬裏長城”,縱橫交錯,綿延在我們偉大祖國的遼闊土地上。它像壹條巨龍,穿越巍峨的高山,遼闊的草原,遼闊的沙漠,奔向浩瀚的大海。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建了長城。如果把歷代修建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是10萬裏。其中秦漢明長城長度超過1萬裏。目前,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有古長城和烽火臺遺跡。長城是中國堅不可摧的象征。

起點和終點

據歷史文獻記載,長城分三個朝代修建,全長5000多公裏:壹是西起臨洮至八達嶺的長城,為秦始皇所建。

萬裏長城,在遼東的東面;二是西起新疆,東至遼東,全長13000多公裏的漢代修建的長城和烽火臺;三、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長城,建於明代,全長8851.45438+0km(2009年修訂)。如果把不同時期修建的長城加起來,也就5萬多公裏。這些長城遺址分布在今天中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如北京、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北、新疆、天津、遼寧、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山東。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就有1.5萬公裏以上的站點。其次是甘肅長城。由於歷史久遠,早期的長城大多殘缺不全,現在明代修建的長城相對完整。所以當人們談論長城時,他們主要指的是明長城。長城的長度也指明長城的長度,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長城關隘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瓦橋關、虎山長城、烏鴉關、牛莊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坊堡關、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島關、大茂山口、壹元口、界嶺口、沖峪口、徐溜口、冷口關、白羊峪關、青山關、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紅山口、上關。白馬關、鹿皮關、河坊口、蓮花池關、黃驊城關、橋道口、九孔樓、四海葉口、居延塞老城區、吉魯塞、高雀塞、大同市、沙湖口、韋路堡口、金鎖口、黃澤關、黃玉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德勝口、鎮虹口。鎮強堡、薔薔堡、強門堡、諸馬堡口、布魯堡堡、保安堡、寧魯堡口、破虎堡、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邵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銀根堡口、堵虎堡、將軍社堡、鴨腳山、老鷹堡等

編輯建築的這壹部分

長城的另壹面——石長城(大靜門)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統治,多次修建長城。在古代中國,成千上萬的千千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和鮮血,使它成為世界的壹大奇跡。無論是龍形城墻,還是咽喉要道,都體現了當時築城的戰爭思想,也標誌著當時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比如明朝時期,隨著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建築業也體現了龐大的生產流程和相對科學的磚瓦燒制作坊。所以磚制品的產量大大增加,磚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很多地方的內外檐都是用巨磚建造的。在當時人工施工、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條件下,用重量小、大小相同的磚來修築城墻,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建築水平。其次,很多關隘的大門都是用青磚砌成的大跨度拱門。這些青磚有的已經嚴重風化,但整個大門依然雄偉,顯示了當時建築拱門的高超技藝。從關塔樓的建築裝飾來看,許多石雕、磚雕的制作工藝極其復雜細膩,體現了當時心靈手巧的藝術天賦。城墻是城墻的主體部分,平均高度為7.8米,部分地段高達14米。山比較陡的地方,樓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比較高;關鍵的地方比較高,壹般的地方比較低。墻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總厚度比較寬,地基寬6.5米,墻上平均地板寬5.8米,以保證兩輛馬車平行行駛。墻體由外檐墻和內檐墻組成,用土和碎石填充。檐口墻指的是外皮墻面向城市的那壹面。建築時有明顯的點,壹般為墻高的25%。墻體的分隔可以增加墻體下部的寬度,增強墻體的穩定性,加強其防禦性能,使外墻富麗堂皇。內檐口墻是指外表皮墻的內側,壹般構造成豎墻,沒有明顯的點。至於外檐口墻的厚度,壹般以“垛口”處的墻厚為準。這裏的厚度壹般是壹塊半磚寬,越往下越厚。砌磚方法主要是平砌。墻的結構內容取決於當地的氣候條件。壹般來說,萬長城的建築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夯土墻;2.土坯墻;3.藍色磚墻;4.石墻;5.混合砌體;6.條紋石;7.粘土連接磚用於砌墻,由磚、石和混合砌築而成。地形坡度較小時,砌磚。

編輯此段落歷史記錄

中國北方的長城始於戰國時期的秦、趙、燕。

人類歷史的奇跡,長城的連續修建,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確實是世界上其他古代工程無法比擬的。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在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著名的工程師是萬裏長城。.....該工程在古代是無與倫比的,是世界上唯壹的奇跡。”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參觀長城後說:“只有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這樣的長城。”所以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跡,在1987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實至名歸。如此龐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在幾百年前就和古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並列為中世紀世界八大奇跡之壹。文化瑰寶萬裏長城始於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年的社會封閉。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文明源遠流長,封建社會是其中最豐富、最輝煌的篇章,封建社會所有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事件都在長城上留下了印記。金戈、朱昌、政權更叠、民族戰爭等等都在長城上有所反映。長城作為歷史古跡,成就了中國的水文。萬裏長城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燦爛的文化藝術,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墻、關城、鎮城、烽火臺的建築布局、造型、雕刻、繪畫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皇帝、將軍、士卒、詩人、詩人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邊塞詩已經成為古典文學中的壹個重要流派。比如李白的“且風,已來千裏,叩於玉門關城垛”,王昌齡的“秦時明月關於漢,長征未歸”,王維的“勸君壹杯酒,人無理由出西陽關”,岑參的“似春風來,夜上來,吹開萬梨樹瓣”等名句流傳千年。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詞至今仍廣為傳唱。長城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和旅遊勝地,它以雄偉的姿態和強健的體魄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毅力。這種精神激勵我們永遠前進。觀光不僅僅是旅遊,更是強身健體、增長知識、聯絡友誼、開展經貿活動的綜合功能。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政府的主要任務之壹。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物古跡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藝術是中國特色旅遊業的強大支柱。萬裏長城以其蜿蜒起伏的身影點綴著中國壯麗的河山,使其更加雄偉。它既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遺產,又是獨特的自然景觀。在旅遊開放中,萬裏長城具有獨特的優勢。今天,海內外遊客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表達壹定要親自登長城壹睹中國悠久文明和壯麗河山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英國前首相希思在遊覽長城時說:“中國的過去和未來同樣迷人。.....到了長城,感覺比以前在照片、刺繡、繪畫上見過的長城都壯觀。”這正好說明遊客想親自去遊覽長城。古堡依舊舊,九州勝於浩蕩山河,萬裏長城浩蕩,與中國和世界文明同在。

編輯這個歷史人物的功過。

兩千多年來,秦始皇被大多數人視為暴君,人們批評他焚書坑儒,修長城,廣建宮殿,大興土木。但也有人稱贊他是“千古壹帝”,肯定他對統壹、統壹度量衡、中國版圖的貢獻。那麽,歷代秦始皇到底是暴君還是皇帝呢?這其實就是妳對他的評價。不同角度的評價自然不同。其實我們評價壹個人,應該肯定壹個“人”的人格是立體的,也就是說人格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下結論,評價秦始皇也是如此。我們常說秦皇帝建長城,建宮殿,浪費人和錢。然而在秦朝那個年代,建築技術並不發達。不用動用很多人的力量,也要建立像長城壹樣的軍事防線,好嗎?雖然給百姓帶來了痛苦,但卻為秦朝抵禦匈奴入侵構築了堅實的防線,也為後世提供了根基。這不能說是立功嗎?秦代隴東長城是當時甘肅自身歷史上最大的建築活動,也是秦代甘肅人最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出。秦長城西段的建成對保障隴東地區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秦打敗匈奴貴族入侵後,為了鞏固在戰場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帝命蒙恬主持修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萬裏長城。長城的修建始於戰國時期。當時,魏、趙、楚、齊、燕、秦等國都修建了長城。有的建在內地,但主要在北方與壹些少數民族接壤的地區。比如趙武靈王“破北之林,築長城,代代而下,直到最高處被堵”。為保衛東湖,嚴“又築長城,使楊至襄平”。早在七年(公元前408年),秦朝就已經“伐羅”,即在洛河沿岸築城防魏。元元年(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皇後再次“築郡堡”保衛趙。當秦趙翔成為國王後,他還在隴西、北地和尚軍修建了長城。根據修建長城的實際效果,秦始皇深感有必要阻止匈奴貴族再次南下,繼續修建更大的長城。

編輯關於天文學的這壹段。

長城是壹個關於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天文術語。1989年,當天文學家瑪格麗特·蓋勒(Margaret Geller)和約翰·胡赫拉(John Huchra)試圖標記大約15000個恒星系統(與地球所在的銀河系處於同壹水平的星系)的分布時,他們發現,即使在大尺度上,星系和星系團的分布也不是像以前認為的那樣均勻,而是連成壹個帶狀結構。當時兩位天文學家標註的天文學長城距離地球銀河系2億光年。它長5億光年,寬3億光年,厚1500萬光年。當其他天文學家試圖用其他剖面來繪制星系和星系團的分布時,他們也發現了同樣的密度不均勻、密度和空洞的情況,目前還沒有發現比長城更大的宇宙結構。所以壹般認為大尺度宇宙結構是泡狀的,也就是宇宙空腔結構。根據這些剖面,銀河系和本星系群也位於星系團的密集區,所以壹般預計我們的銀河系也位於某個長城上。但“本”長城到底有多長、多寬、多厚,目前不得而知,因為它被大量宇宙塵埃和宇宙氣體遮擋,以至於無法觀測。參見大引力子。關於長城和氣泡結構的起源,目前有壹種假說與暗物質有關。就像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有些氣體形成行星,有些未能形成小行星或彗星壹樣,那些氣泡狀的“洞”裏的質量可能會大規模地形成暗物質而不是星系團,只有邊緣的質量,也就是泡壁,才有機會形成大量的星系團。

長城別名

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王朝和歷代王朝在修築和記載長城——方城時,都使用了不同的名稱:只有春秋時期的楚國使用。地塹、長地塹、城地塹、墻地塹:這幾個術語基本都是互相通用的,從戰國到明朝幾乎都在用。賽、賽遠、賽維在史書中多處用“賽”字。壹般來說有兩層意思:壹是表示重要的關口,二是表示長城。長城屏障、長城亭屏障、長城屏障:這些稱謂在史書中很常見。壕溝、界溝:是長城建築的壹種形式,界溝是金代長城的專用詞。側墻,側墻:長城稱為“側”,主要是在明代。中國古代常把中原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地區稱為“邊陲之地”,而在這壹地區修築的長城,明代稱為“邊墻”或“邊墻”。

  • 上一篇:中國知識
  • 下一篇:請幫我找壹篇作文《回望我的2009》?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