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璧山律德堂《律德堂雜記》

璧山律德堂《律德堂雜記》

璧山祿德堂位於重慶市璧山區正興鎮。

這座教堂是由壹名逃亡的牧師建造的。在主教堂裏,壹幅稍淡的畫像記錄著教堂的百年歷史。

清光緒五年(1879),法國天主教傳入璧山,先在正興傳教,後在縣城等地建立。當時的傳教除了傳教本身之外,往往還有政治和經濟目的。結果,傳教工作在壹些地方遭到抵制。65438至0898年,大足縣爆發了由礦工余領導的反教會武裝起義。起義蔓延到附近的所有縣,摧毀教堂,並在他們所到之處追捕傳教士。於的反教會起義最終讓軟弱無能的政府買單,政府從中支付了賠償金。逃到重慶的馬神父和壹些教民立即趕回正興,用補償款建起了教堂。

新教堂於1899年破土動工,路德堂建於1902年。

為什麽叫Luddon?

主教堂選擇了路德的聖母瑪利亞作為主要的保護者,所以它被稱為路德大廳。聖母出現在法國盧瑟,於是有了盧瑟聖母的說法。

百年來,路德堂經歷了風風雨雨。1948年,法國神父賣掉了教堂的土地,換成了黃金。1953年,朝廷將祿德堂改為糧倉。1958被正興中學占用。1984經重慶市政府批準開放後,正興中學將祿德堂還給了教堂,直到1989才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全國建造了12座哥特式教堂,保存下來的已經不多了。路德教堂是國家批準的西南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

入口大門上方,橫寫著“天主教”二字。進門壹條長長的石板路的盡頭是第二道門。進入這個門檻後,路德堂的哥特式建築壹覽無余。正中間是西式主教堂,門正上方寫著“祿德堂”二字。主教堂兩側,有壹座方形鐘樓,小巧而垂直。

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空靈的意境,垂直向上的形式,既展現了高超的建築藝術,又體現了壹種意境,仿佛直指上帝,啟迪人們逃離苦難,走向應許之地。

哥特式建築起源於中世紀。當時歐洲的意識文化和文學藝術壹片蕭條,但卻奇跡般地誕生了壹種全新的建築文化——哥特式建築,它以奇特獨特的形象將歐洲建築藝術提升到了壹個全新的高度。當然,影響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大多是教堂。

步入陸德堂主堂,六百多平米,豁然開朗。中間有壹個藍色的弧形大穹頂,兩邊有兩個小穹頂,由兩排* * *十根大石柱支撐。主教堂裏的桌椅和人都有光留下的影子,但這十根石柱卻壹點影子都沒有。主教堂的采光設計得非常好。

主教堂裏的弧形穹頂有聚聲的作用,所以無論妳在主教堂的什麽地方說話,別的地方都能聽得很清楚。

主教堂是牧師們每天去做彌撒的地方,教眾們聚精會神地趕著經文,* * *為神聖的工作祈禱。教堂裏的設施很講究。上面有三個祭壇,包括耶穌、瑪利亞和約瑟夫三個雕像,兩側墻上有耶穌受難的畫像14。

  • 上一篇:高中生遊記
  • 下一篇:浙江省瑞安中學知名校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